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晋绥民俗 » 生活民俗 »

“咬炒炒”

发布日期:2016-05-19 15:02    来源:网络    作者:晋绥基金会
    关于腊月初一“咬炒炒”的说法不一。一说一年到头,进入腊月就进入闲月,用炒五谷来庆祝一年五谷丰登,也预示着年终岁末的来临,年味从此便越来越浓。一说“腊月初一蹦一蹦,全家老小不得病。”这句民谣,是希望通过炒五谷时发出噼哩啪啦的声音,把严寒带给人们的病病痛痛都蹦(崩)走。还有一说是古代每年的腊月初一凌晨,天宫的瘟神要到人间给人降瘟,而牲畜可幸免。人们为了躲避瘟疫,便想了一个办法,在瘟神降瘟的时刻,家家户户开始“咬炒炒”,远听像是牲口吃草料的声音,瘟神听见所有的房内都有“咯嘣咯嘣”的声响,误认为是牲口在吃草料,就不再降瘟了。

 
    在我的记忆里,孩提时“咬炒炒”的习俗比现在要浓得多。孩子们早早地从沙河选最好的细沙拿回家,吵着向妈妈要“麻麻(音)豆豆”,于是,妈妈就把黄豆放入水中浸泡,豆子舒展后,捞到笸箩里,把水控干放在院子里冻上。先把细沙炒得老热老热的,再放入冻好的黄豆,用细沙把黄豆埋好,盖好锅盖,听到锅内噼啪作响时,用锅铲来回翻炒,炒出的黄豆又酥又脆。黄豆炒好后,还要再炒些玉米粒。

 
    孩子们一人一个带绳子的小布袋,装上炒好的黄豆、玉米,绳子的一端拴在扣眼上,边吃边走边玩。每个孩子还要装一些麻麻豆豆,就像五月端午送粽子,八月十五送月饼那样送给教书先生。
    现在一进腊月,村子里不时传来爆米花的声响,用黄豆、玉米、大米爆出的米花比炒的好吃多了,但吃炒炒的气氛却淡了许多。
 
(本站编辑: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