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晋绥民俗 » 生活民俗 »

山西的夏至面

发布日期:2016-07-22 15:12    来源:文化山西    作者:张星秀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句谚语道破了随着时节的变化,形成的具有明显特色的季节饮食习俗。 
    早在魏晋时,伏日吃冷面已成习俗。《魏氏春秋》上载有“伏日食汤饼”之说。《荆楚岁时记》中也有“六月伏日进汤饼,名为辟恶”的记述。东汉桓帝时尚书崔 的《四民月令》一书中有“五月,阴气入脏,腹中寒不能腻。先后日至各十日,薄荷味,毋多肥浓,距立秋毋食主水溲饼”的记载。据考证“水溲饼”、“煮饼”,即最早的水煮面食,亦即中国面条的先河。魏晋时称“汤饼”。唐代以后有“冷陶”、“温陶”之称。《唐会要·光录寺》说,宫廷中每到冬天要造 “汤饼”,夏天要做“冷陶”。《唐六典》中载有“太宫令夏供槐叶冷陶”。在朝会上文武官员要供应冷陶面。槐叶冷陶是用鲜嫩的槐叶取汁和面,做成碧绿的面条,槐叶有除“霍乱烦闷,赐风痔疾”之功能,是当时夏令的保健食品。到了明清时期,过水面的品种繁多,花样翻新,诸如帘子棍、一窝丝、韭菜边以及水滑面、蟹翅拨鱼等。 
    现在,山西民间还保留着唐代“冷陶”和“温陶”这种古老的烹制方法。介休人直呼经过冷水涮的拉面为“水哗”。初伏这一天,家家都有吃“水哗”的习俗。晋南人入伏第一天,讲究吃凉面,俗称“吃伏面”。山西人吃冷面的口味是十分讲究的,常见的有蒜泥味,突出蒜香,鲜咸香辣,清爽宜人。麻酱芥末味,要突出麻酱香和芥菜的辛辣味。晋中一带民间吃 “拖叶儿”(菜疙瘩)等面食就讲究“温吃”。有些地方吃饺子也有这种讲究,认为“温吃”才能品出食物的滋味来,这种风俗,同“忌食过烫食物”的现代饮食观点是一致的。
 
本站编辑:姚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