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前又见老阿姨(02月06日)
- 基金会携手中青网传承晋绥红色文化(02月06日)
- 晋绥儿女的情怀(02月05日)
- 腊八节的思念(01月24日)
- “大寒”——林炎志大哥在京的一天(01月21日)
- 新年新风新气象(01月12日)
- 晋绥抗日老前辈牛文夫人晓民为烈士陵园捐树(01月05日)
- 新年贺词(12月29日)
- 贺晓明大姐向一二〇师学校赠送3D《中国地图》(12月28日)
- 岁末迎来晋南的客人(12月26日)
重走红二方面军长征路之十三
发布日期:2016-05-26 14:08 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作者:田竞
我们来到瓮安县城武圣宫,这是当年红军召开大会的地点,红军向群众宣传抗日主张,并和当地群众一起过年。但武圣宫已被拆除了,只留下瓮安县文物管理所在遗址上挂的牌子,遗址处现为五圣宫巷内老粮食局宿舍。
1934年10月3日至6日,任弼时、萧克、王震等率领红六军团西征途经瓮安永和、猴场、天文等境内,这是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之前,派出的先遣部队突围西征,以策应中央红军的长征。这次经过只有短短3天,但是打通了由黔东抵达乌江南岸的通道,扩大了红军的政治影响,奠定了红军在当地的群众基础。一年后的1936年1月22日至1月26日,贺龙、任弼时等率领红二、六军团长征,相继进入瓮安。
红军到达瓮安时正逢春节,队伍一到县城,便立即开展政治宣传,在武圣宫(今粮食局老宿舍)召开大会,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取消苛捐杂税的斗争,把没收土豪劣绅的粮食衣物分给干人,还杀了几头肥猪,与干人们一起过年。在此期间,还号召干人子弟积极报名参加红军。
至今,当地百姓中还流传着“红军年”的故事。
红军年的故事:红军到达瓮安县城,原本显得特别冷清的街道一下子热闹起来,红军到的那天正赶上过年,红军在街上写标语,宣传抗日主张。他们脸上都是笑咪咪的,像吃过蜜糖一样,见到人就打招呼,他们写的标语是“打富济贫!打倒土豪劣绅!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后来就号召大家去武圣宫开群众大会。当时呼啦啦去了好几百人,比办酒席还热闹。
开大会的时候,先是女红军在台上讲,接着还有几红军干部也分别讲了话,场面十分热烈,全场掌声不断。后来又请“长官”讲话。有人说“讲话的就是贺龙将军!”大家争相观看。正在讲话的人大约四十岁,嘴上留有两撇胡子,身材敦实,神态坚毅,虽然穿的是打补丁的衣服,却显得很威武。
贺军长笑着对大家说“今天过年,过年就要过的热热闹闹的,开完了会大家不要走,我们杀了几头猪,好好的过个年”。群众听了很高兴,就起劲地鼓掌。
散了会,红军真的支了几口大锅煮肉和大家一起吃,红军和几百名群众一起过年还是头一次,大家吃的很高兴。吃完饭,红军又演了文艺节目,让过年的气氛热热闹闹的。
为了纪念和感谢红军,有的人就把那次过年称为“红军年”。随着红军的声势不断壮大,“红军年”的故事就越传越远。
在瓮安县城里还有新建的红军桥,位于县城红军路西段、彩虹桥南侧,是连接老城区至河西大道的主要桥梁。红军桥采用满堂支架现浇预应力箱梁连续结构建设,全长134米,宽30米。
离开瓮安县,我们来到了福泉市(古称“平越”),寻找福泉市史志委编纂的史料中,标注的“贺龙曾住在谢家老屋”。1936年1月26日,二军团四师进占平越,击毙伪县长,军团直属队确曾在平越驻扎。
有报导,“谢家老屋”在“城厢镇鸪鸡苗寨”,这让我们费了不少口舌,才打听到今为金山街道太平村。在村领导的带领下,我们顺利地找到了下谷基组村民谢正权家,今非昔比,当年谢家的老屋已经改变为新农村的二层小楼了。
不过,在新式小楼前还遗存有当年的老屋,据说也是红军住过的。
能够表明“太平村下谷基组”和“鸪鸡苗寨”确有关系的,莫过于谢家的老平房上还挂着“鸪鸡苗寨”牌匾(从右往左读)。其实,“下谷基组”中的“谷基”就是“鸪鸡”的谐音。
谢家人对我们的造访非常高兴,一番寒暄,立即亮出了谢家一直珍藏的祖传烟斗——外表光滑锃亮,中间分出两根竹体,形似连体双胞胎。经测量,烟斗长1.1米,烟嘴部位套着一快圆形的虎骨。谢正权拿着超长的烟斗,自豪地说,这根烟斗已经传了四代人,“年限不低于百年。”
谢正权的父亲回忆说,根据祖辈的口传,谢家是苗寨中的大户人家。1936年大年初三,红军经过平越时,一位大胡子军官带领部队夜宿鸪鸡寨,就住在他家。“当时有卫兵持枪对这位军官的房间进行日夜守护。”“长辈说,这位大胡子军官就住在四合院的正房内,看到放在墙边的烟斗后爱不释手,立即装上烟草抽起来。”
谢正权还说,直到改革开放后,谢家后人才逐渐知道,当年夜宿他们家的红军,有可能就是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那个大胡子军官,可能就是贺龙元帅。
关于“双胞胎”烟斗的故事是否真实,已无法考证。但对这个苗寨来说,谢家祖传的双胞胎烟斗,曾受红军的“大人物”喜爱,这在当地已经不是新闻了。
离开这个苗寨之前,我们给谢正权一家人照了张全家福,感谢他们关注红军,没有忘记长征。
离开鸪鸡苗寨,我们继续寻访,来到了开阳县高寨苗族布依族乡顺岩河村,去顺岩河红军渡口。乡道路面狭窄,让我们非常担心会车困难。所幸一路几十公里未遇来车,一直驶到了顺岩河村,走到了“断头路”尽头(这是偏僻乡村的道路常见的情景)。
村民们有些奇怪地看着北京车牌的车和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在得知我们的来意后,夸赞道:“这还头一次有外人来看红军渡口哩!”
按照村民的指点,我们走出村外,往河谷方向走去。走了不多远,便迷惑了——密林、高草,让我们不知如何选择穿过去的“道”。幸好,一位村民要上山,带我们走到了去往河谷的小路上,能够看到渡口的方向了。
我们继续往渡口所在的河谷走下去,直到能够清晰地看到了顺岩河渡口的全貌。当年红军渡江到对岸后,沿对岸的山谷翻过了山脊。整个顺岩河被四周的高山环抱,顺岩河嵌在四周的山体中,可想当年红军渡河、翻山是何等的艰难。如今的顺岩河山清水秀,河水清澈,景色宜人,河面上布满了养鱼的网箱和浮漂(村民说,现在的顺岩河段已承包给了四川人在养鱼,效益不错)。
顺岩河渡口——位于高寨苗族布依族乡与龙里县巴江乡交界处清水江中游顺岩河段(顺岩河为清水江支流),是红二、六军团抢渡清水江遗址。
1936年1月29日晨,红六军团先头部队十六师从龙里的长寨快速赶到清水江上游河段的顺岩河边。当日拂晓,十六师四十六团作为前卫,从洗马河附近的长寨向北到达顺岩河渡口南岸白崖山。这里河面虽不宽,表面水似平静,却流急滩险。上午8时许,20多名官兵冒着严寒跳入冰冷刺骨的河中探测水情,准备作试探性泅渡。时值隆冬季节,水性好、身体强壮的战士能够游到对岸,但水性较差的战士却被急流卷走了。
周球保(周仁杰)师长和晏福生政委亲自到前卫团,设立渡河指挥部,与团长张辉等商量对策,决定用布匹拧成布绳,让水性好的战士抓紧布绳向对岸游去。但第一批抓绳渡河的数名战士被水流卷走。战士们又把布绳拴在身上游到对岸,几经回合总算把布绳拉到了对岸,固定起来;同时,晏福生政委亲自带队从山坡上砍来一些树木,截成许多段,用绳子和藤条把它们紧紧扎制成一个个三角架,准备放进河里,然后再铺上木板,用木板把它们连成一个整体。然而实际情况是三角架一放入河中,水流太急,七八个战士都控制不住一个三角架,稍不注意,立即就被水冲走,或被冲撞在巨石上散架。这时,六军团其他部队陆续到达,人员、马匹和辎重都汇集在狭窄的河谷地带,人喊马嘶,拥挤不堪。后面到达的部队又不断拥入河边,架桥渡河迫在眉睫。作为六军团的前卫师,完不成架桥的任务,不仅会耽误时间,影响全军的作战任务,更严重的是千军万马困在这河谷中,两岸是山,如果敌人发现,派出飞机轰炸,或调步兵袭来,我军背水迎战,地形极为不利,难以施展,后果不堪设想。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架桥,这是一场与大自然搏斗的特殊战斗牵动了全体指战员,纷纷跳入冰冷的河水里,拼尽全力要将三角架在水中立起来。但水流太急,流量太大,与前几次一样三角架还是固定不起来。正当全军万分焦急之时,军团政委王震带来了一位去年俘虏的国民党四十一师师长张振汉,张曾担任过国民党西北军工兵营的营长,会架桥,采纳了他的建议,即在三角架下面绑扎大石块,沉入水中固定好,再用拉过河的布绳把三角架拴牢,又用一根根木头将一个个三角架绑连在一起做桥墩,上面铺上木方板,形成简易桥梁,终于顺利地完成了架桥任务。
架好的浮桥牢固平稳,人马皆可通过。下午3时许,六军团前卫部队开始渡河,先过桥的到对岸高山上进行警戒,晏福生政委率领先头部队十六师的全体指战员向为搭建浮桥而英勇献身的年轻战友默哀致意。接着红二、六军团主力也顺利渡过顺岩河进入开阳县高寨境,稍事休整后即进至羊场(今龙岗)和贵阳市郊百宜、羊昌一带。
渡口两岸现存古道数十米,南岸还有清代光绪年间佛教石雕一尊。1985年4月,此渡口经时任海军副司令员的周球保将军亲临确认。
村民告诉过我们,在渡口边还有红军渡口碑,但他们也告诫我们,下到渡口边要费些力的。我们听劝,没有下到渡口边去。
从渡口回来,正好看到村民在盖房,过去和他们聊了起来,村民说村里的许多老房都曾经住过红军。
我们环顾四周,村中的老屋、新房交错,红军住过哪些老屋,已无从考证了,但红军渡江前在此驻扎,应是不争的史实。
(本站编辑:杜瑞)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