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2016年中国作协“重走长征路”主题采风活动在巴中举行

发布日期:2016-05-28 11:55    来源:中国网中国视窗    作者:张显泽
    中国网中国视窗讯:(文/图 杨鑫 李婷) 5月26日,以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协党组原副书记、中国散文学会会长王巨才为团长的作家采风团来到四川巴中,参加第三期“重走长征路”的主题采风活动,他们将沿着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部分行军路线进行采风。中国作协组织的“重走长征路”采风活动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向深入。据悉,该采风团于今年4月7日在于江西于都成立,将分期分批组织作家参加“重走长征路”主题采风活动。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简称“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并称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红四方面军以鄂豫皖苏区部队为主力,于1931年11月7日在湖北黄安七里坪成立,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为政委。1932年12月在陕西南部和四川北部边界创建了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大区域。在这里,中国工农红军与蒋介石和四川军阀长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5月26日下午,采风团全体成员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来到全国最大的将帅碑林——巴中城南南龛坡风景区内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在英名纪念碑前举行了2016年中国作协“重走长征路”(第四方面军)主题采风活动出发仪式。王巨才在讲话中对采风团提出了期望。他说,这次重走长征路,目的就是缅怀那段红色岁月,从革命先辈英勇的事迹和奋发的精神中汲取营养,接受洗礼和熏陶,从而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我们的文学事业中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通过我们的创作,把长征精神进一步在全社会尤其是在青少年当中推广开来、传承下去,使一代一代的中国人继往开来,开拓进取。相信在革命事迹和老区人民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我们一定会以更多凝聚人心、弘扬正气的优秀作品回报我们的党和人民,回报我们这个生机盎然、大有希望的时代。
    中共巴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候中文在致辞中代表中共巴中市委、巴中市人民政府对作家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采风团介绍了巴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概况。采风团代表向刻有13.8万烈士英名的纪念碑敬献了花篮。出发仪式由四川省作协党组成员罗勇主持。
    仪式结束后,采风团成员当天还参观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和恩阳古镇红军旧址。
    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位于大巴山下、巴水河畔,是中国最大的红军碑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帅碑林内有2000多名将士单碑,建有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纪念像园、碑林长廊、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红军陵园、楹联长廊、标志碑等。这是一个神圣而又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这里的一幅标语“共和国从这里走来”让参加此次采风的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辽宁省作协名誉主席、采风团副团长、著名作家刘兆林深有感触,10年前曾经重走过长征路的刘兆林是第一次重走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路线。他说,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离真正的共和国还很遥远,红军就有这种信念,能看得这么远,非常了不起。在主要将领纪念像园,红色花岗石雕塑了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的半身像,其中对张国焘的半身像的特殊处理让作家们感慨后人对这段历史的客观与尊重。
    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这里的文物和资料让作家们对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人民创建、巩固和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光辉业绩、对红四方面军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作家徐剑说,很多时候我们的目光都集中在长征其他路线上,比如他自己去过3次赣州、两次井冈山。这次重走红四方面军路线,让他深深感到对红四方面军应该有更深的认识。“最让我流泪的是很多烈士墓碑是家属立的,往往是妻子带着自己的儿子或孙子立的碑。这里有些县五六千人参加红军长征,都没有回来。比如其中有一个少将,家里10口人都参加了红军,只剩下3口人守家。这让我们思考,这块土地不能忘记他们。据当地领导介绍,国家实施扶贫政策之后,这里的人们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我觉得对这块土地怎么投入都是应该的。”
    采风团随后来到恩阳古镇,参观了这里的红军旧址和遗迹。红四方面军在这里建立了县苏维埃各类行政机构,目前有原中共恩阳县委、恩阳财政委员会、法庭、红军经理处等各类行政机关遗址13处。“红军胜利万岁”、“粉碎川陕会剿”等红军石刻标语随处可见。这是一座古色古香并保存完好的古镇,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作家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相机,拍下当年红军的遗迹,更拍下了古镇里百姓的生活。孩子们欢乐的笑声、老人们慈祥的眼神,让作家们更加感慨正是红军当年的奋斗才换来了今天人们生活的美好。
    据悉,5月27至28日,采风团还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深入到通江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毛浴红色古镇、红军烈士陵园、李先念纪念馆等地,感受巴中革命老区的魅力。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