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重走红二方面军长征路之十五

发布日期:2016-05-29 14:12    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作者:田竞
    我们离开卫城镇,去寻访鸭池河红军渡口。
    鸭池河,地处乌江上游,两岸多峭壁,河床时宽时窄,水深流急,渡河必在渡口。黔西的鸭池河古渡口,是黔西北几个县通往贵阳的唯一渡口,来往渡河全靠木船摆渡。
    二、六军团按照军委指示,声东击西,佯攻贵阳,成功地迷惑和调动了敌人,蒋介石布置在贵阳以西、乌江上游鸭池河渡口的九十九师、二十三师急向贵阳收缩。二、六军团抓住鸭池河渡口防务空虚的时机,虚晃一枪,绕道黔北,直捣修文,奔袭鸭池河渡口,于1936年2月1日深夜奇袭成功,占领北岸渡口,历时3天渡过鸭池河,将敌甩在了鸭池河南岸,继而进占黔西城。
    我们来到位于黔西县大关镇丘林村的强渡鸭池河红军渡口北岸,这里距鸭池河大桥不远。河水中倒卧的巨石上,镌刻着红色字“红军渡口”。当年红军从河对岸(南岸)渡过来,对岸渡口的小路依旧。
     红军渡河后,从渡口往北面登山,山顶上有大关、小关两个隘口,上山小路曲折盘旋越过山上的隘口。站在村边看去,村头的水泥路通往村中,接着成为步行小路通往隘口,基本上是当年的“驮盐古道”走向。
 丘林村建有纪念红军强渡鸭池河的纪念墙,展示有简介和多幅连环画。
 
    墙上的《红二、六军团强渡鸭池河战斗简介》:鸭池河渡口,是黔西北数县通往贵阳的唯一渡口,沿河两岸山高林密,山崖峥嵘陡峭,河深水险,水底暗流湍急,堪称天堑。从渡口到北面的山顶上有大关、小关两个隘口,上山小路如登天梯,大路曲折盘旋,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936年1月中上旬,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肖克、王震等率红二、六军团进入贵州,战略转移黔西北,创建根据地。2月1日深夜奇袭鸭池河,成功强渡天险。2月3日凌晨顺利进占黔西城,为创建根据地和川滇革命委员会及各级革命政权的建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墙上的多幅连环画表明,红军渡河的方式有船渡、桥渡(浮桥)和骡马队。
    红军渡河期间,由一个营的部队断后,他们挨家挨户地寻查,清还借用的所有物资,赔偿所有的损失,付给每一个帮助红军渡河的民工报酬,还将所驻户家的院子打扫干净,给水缸挑满水。直至听见了国民党尾追队伍的枪声,这个营才撤离。
    我们离开丘林村,驶上县道继续北进。距离红军渡河处约2公里,在公路边的小箐坡头,有中共黔西县委、黔西县人民政府1985年修建的纪念碑。在路边看去,纪念碑前的小平台外侧用鸡血大理石镶嵌,刻有“红军强渡鸭池河天险纪念碑”大字。
    登上坡头的小平台,纪念碑竖立在眼前,碑体以混凝土浇制,白色马赛克贴面。碑体第一级高3.6米,表示红军渡河的时间;第二级高1.25米,表示建碑时间;中间石刻杜鹃花,表示全县各族人民将本地名花献给红军。碑顶塑像高2.6米,象征红二、六军团;塑像表现船工力撑木船,船载3名红军战士破浪前进。
     中共黔西县委、黔西县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鸭池河乃乌江之上游,清毕公路的咽喉要道,水深流急,两岸峭壁,史称“天险”。一九三六年二月二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肖克、王震等同志的率领和当地群众的配合下,机智勇敢地从古渡口(今铁桥下一公里处)强渡成功,进占黔、大、毕城乡,开辟根据地,建立工农政权。石壁雄关,铭刻红军光辉形象;延江鸭水,永颂红军的丰功伟绩。水西儿女,在红军的革命精神鼓舞下,奋发图强,治穷致富,振兴家乡,正改变“干人”地位。(注:“干人”即穷人。)
          我们继续沿县道前行,到达大关镇。当年红军强渡鸭池河后,经驮盐古道翻山,进入大关镇。当年大关镇是贩盐集散地,号称“八大盐号”。红军进入大关镇,驻留休整14天,并且开仓放盐,接济穷人。开仓放盐旧址“大关盐号”就是当年红军开仓放盐的八个盐号之一,有黔西县人民政府2010年立的碑。
    这座老屋门牌号“和平路146号”,挂牌“红军开仓放盐旧址——大关盐号”,还有危房的标志。
     如今,大关镇贩盐集散地的繁华早已不在,但当年存贮盐的老库房依然可见。
    我们继续北进,前往黔西县城。
    当年,二、六军团强渡鸭池河、进驻滥泥沟(烂泥沟)的消息传到黔西县城,国民党县长林雁峰和前任习水县长谭重光纠集反动士绅成立应变委员会,妄图负隅顽抗,拟请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混战旅旅长宋醒担任城防司令。宋醒有些正义感,以县长所给银响太少为由未予应允。林雁峰急电呈国民党贵州省长吴忠信求援,结果只得到前来增援一个连的回复。狡猾的林雁峰在城门洞加派兵丁,强迫群众巡逻,自己却带着家小和30多个兵丁连夜出逃,直奔朱家岩躲避。城内的国民党区长、保长、旧职人员、官僚地主、商号老板也纷纷逃窜。守城的保安队见县长等都各自逃命,亦逃之夭夭。
    1936年2月2日,红六师从滥泥沟向黔西县城方向急进,占领离县城30华里的空桐树(今石桐树)。次日凌晨,身穿便衣的红六师侦察队来到县城北门外,向城内鸣枪进行火力侦察,城内无反应。拂晓时,红军占领了县城北门,与此同时,红六师大部队占领县城东门,接着红军从东、西、南门开进城内。3日晨,红六师占领黔西全城。红军占领县衙门后,立即打开毗邻的监狱,将关押在牢中的300名“囚犯”尽数释放。下午,红五师也抵达县城。入城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积极向群众宣传红军是贫家人的队伍,是保卫贫家人的主张,于是群众纷纷开门,城内秩序井然。2月4日,县城“哥老会”、仁义堂、工商界人士以及群众数百人走出城外,鸣放鞭炮,夹道欢迎二军团直属队和十七师大部队入城。
    进城后,二、六军团指挥部设在县城西街王成波商栈(新中国成立后曾经是县公安局旧址)和新川祖庙(新中国成立后曾经是县土产公司旧址)内,贺龙住在王家商栈。我们在城内寻访。
    原位于县城城西路的老县公安局,如今已是水西派出所,派出所的警察同志也说不出这里是否和当年的王成波商栈有什么关系。城西路是一个商业街道,道路两旁沿街到处是店铺和小吃摊,基本上没有了当年的“西街”痕迹。
    二、六军团进占黔西后,2月5日,总指挥部在驻地川祖庙召开紧急会议,即黔西会议。黔西会议是继石阡会议之后,红二、六军团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再一次讨论了石阡会议作出的决定,强调在黔大毕开辟新的根据地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分析了面临的形势——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步伐加快,蒋介石政府妥协退让,叫嚣“攘外必先安内”,加紧反共反人民和镇压抗日运动;二、六军团为着挽救中国之危亡,与蒋介石反动集团进行不断的浴血奋战,辗转数千里进人川滇黔边区,担负着反蒋抗日的神圣责任。会议一致认为,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军委指示,成立以黔大毕为中心的川滇黔边区临时革命政府——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川滇黔省委员会,以领导根据地建设和各项工作的开展。
    黔西会议还分析了敌情。根据蒋介石再次坐镇贵阳,部署对红二、六军团进行围剿,而川军、滇军各自为政,远离红军行动,九十九师、二十三师已被甩在鸭池河南岸,惟有蒋介石嫡系万耀煌、郝梦龄两个纵队三个师十四个团由遵义逼进,占黔西县打鼓新场(今金沙)后,抢占了要地三重堰、渭河一带,逼近黔西县城等情况,会议决定兵分三路,实行战略展开:以四师、六师、十七师三个主力师集中对付东北方向进逼之万、郝两纵队;贺龙率四师、六师行动,萧克率十七师行动;以十八师担任钳制任务,十八师五十三团驻守滥泥沟,守卫鸭池河一线;十八师师部及四师一个营担任黔西县城城防;以五师西进大定,十六师西进毕节;六军团直属队随五师、十六师活动。会议还决定,部队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建政、扩红,建立革命武装,打富济民,统一战线等一系列建立根据地的工作。
    黔西会议地址就在水西派出所的斜对面,老的门牌号是城西路68号、70号,但这里早已不是县土产公司,现在是一个小商铺。
    我们有些为黔西县婉惜,二、六军团在黔西城里留下的这些宝贵足迹没有得到保留啊。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