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重走红军长征路之临宜古道(组图)

发布日期:2016-06-27 11:48    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作者:唐俊宇
    1934年10月10日,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北上抗日和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第1、3、5、8、9军团和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及直属队共86859人开始了长征。为了掩护红军主力顺利北上和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追兵,1934年11月16日中午红一方面军红5军团军团长董振堂、政治委员李卓然、参谋长刘伯承、政治部主任曾日山、中央代表陈云,红8军团军团长周昆、政治委员黄苏、参谋长唐濬、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中央代表刘少奇带领2万多名红军战士诱敌(也是红一方面军在长征开始后第一次成功诱敌)从宜章太坪墟、鹧鸪坪进入临武的杨柳寨,经临武下九江、马塘、慕冲、骡溪进入临武县城,并在临武县城西城村邓家祠堂设立指挥机关—红5、8军团联合作战指挥部。11月19日下午,红五、八军团后卫部队在临武下九江村的临宜古道必经之地—仁兴岭(炮楼岭)和蛇天岭阻击前来追击红军的3万多国民党反动派中央军周浑元纵队和湖南军阀王东原师。激战一小时,国民党追兵败退宜章太坪墟。
    从临武与宜章交界的杨柳寨凉亭开始至临武县城慕冲村(临武舜华鸭业公司)约10里长保存完好的临宜古道—红军长征路,现已是从广东深圳等全国各地来临武的青少年游客重走红军长征路的首选,重走红军长征路认真感受长征精神带给我们的震撼,切身体会红军长征的艰辛,再现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和红军不怕困难、坚定信念、英勇献身的感人事迹、红军不畏艰难险阻走遍万水千山的壮阔场面。重走这段长征路,使我们亲生体会到了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所写《长征》这首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现实意境: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让我们生活在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活中的后人深刻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深刻认识到当年红军长征的万分艰难,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凶恶,深刻体会到刘少奇、陈云、刘伯承、罗荣桓、董振堂等革命前辈诱敌深入、在运动中寻找战机消灭敌人,突破敌人包围的聪明智慧。红军长征胜利已经80周年,但长征精神穿越时空,已融入当今的时代精神。长征精神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团结协作的长征精神将永远牢记在我们心中,激励着一代代年青人满怀革命激情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之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红五、八军团诱敌进入临武的第一个地方——武水镇杨柳寨村
    1934年11月16日红一方面军红5、8军团从宜章鹧鸪坪进入临武的第一道关口临宜古道之“杨柳寨村凉亭”。



 杨柳寨村通向下九江村的临宜古道山路起点
    二、临宜古道必经之地临武县南强镇下九江村仁兴岭(炮楼岭)——阻击前来追击红军的国民党军的战场之一


    临宜古道必经之地临武县南强镇下九江村中保存完好的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石板路


临宜古道必经之地临武县南强镇下九江村
南强镇下九江村临宜古道旁保存完好的长征中牺牲的红军烈士墓
    临宜古道必经之地临武县南强镇下九江村蛇天岭——阻击前来追击红军的国民党反动派军的战场之二
 南强镇下九江村重新修建的临宜古道—红军长征路
     临宜古道必经之地临武县南强镇马塘邓家连接下九江村重修的临宜古道—进临武县城的红军长征路
     红军长征时红五、八军团在临武设立的联合作战指挥部所在地—西城村邓家祠堂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