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战地红花七月开》——兴盛篇(一 ---1)

发布日期:2019-08-27 10:30    来源:《战地红花七月开》    作者:编委会
张闻天谈话排众议毛泽东《讲话》定方针
    1942年春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展开了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教条主义,以整顿文风的运动。4月2日,《抗战日报》全文刊载了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晋西党委宣传部指示七月剧团减少演出,集中精力学习。在学习中,充分发扬民主,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联系到剧团的发展方向及工作方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当时争论的中心问题是:剧团走一条什么艺术道路。
    七月剧团从1939年成立,在张稼夫、朱昔等同志的倡导下,一直坚持运用当地民间戏曲艺术形式,如山西梆子、眉户剧等演出。因为创建初期,水平较低,也演过一些“旧瓶装新酒”即用归的戏曲形式反映抗日斗争内容的小戏。如《张二嫂放哨》、《张风娇》等,当时群众还是很欢迎,而剧团本身也很满意。到延安学习后,大家的文艺理论及艺术水平提高了,眼界也开阔了,又看到了延安演出的《带枪的人》、  《日出》等大戏。因此对剧团如何发展,有了新的思考。同时,当时国统区以及解放区戏剧界也正掀起关于“旧瓶装新酒”问题的争论,都影响了剧团同志们对此问题的看法。
    剧团大讨论中,大体有三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过去剧团搞的那一套是“旧瓶装新酒”,非驴非马,不伦不类,今后应当以延安鲁艺话剧团为榜样,演出中外著名的大型话剧,那才是真正的艺术;第二种意见认为,应以鲁艺平剧团为榜样,上演山西梆子传统戏,那是群众真正喜欢的艺术第三种意见是,主张利用民间艺术形式上演反映抗日内容的戏,反对演旧的传统戏。各方据理力争,各持己见,争论了一月之久,仍得不到统一认识。晋西区党委非常重视这次讨论会,派来宣传部秘书长赵仲池和宣传部科长李琪自始至终参加讨论会,听取大家意见。
    正当剧团讨论会在热烈进行中,任家湾这个小村落。又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情况。有一天,大家忽然发现原来一家地主的大院里,突然架起了高高的天线,起码有一个排的武装警卫着这个院子。每天傍晚时候,有一位戴着近视眼镜的高个子男同志由一位矮小的女同志陪伴着在农田道上散步,警卫人员紧跟在后面。有时剧团的同志迎面碰上他们,高个子含笑着对大家点点头。大家猜想能带电台的首长肯定是中央领导人,但他既不像毛泽东,又不像朱德,也不像周恩来,他是谁呢?七嘴八舌猜不出来。大院中经常出来一个女同志,很年轻,白白胖胖的,一口徐沟土话,有人就去向她打听,她倒答复得很干脆:他叫张晋西。这更增加了大家的猜疑:我们中央首长里哪有个张晋西?!
    一天,中共晋西区党委的宣传部长龚逢春来到剧团,他掏出个纸条儿点名要叶石、高禹、沈以、郭沫林、冯松、万一、锋锐、孔庆华等10余人到张晋西同志住处去开会。有人问,张晋西是干什么的?他怎么管着我们的事?龚部长笑了笑说,张晋西是张闻天同志的化名,要严格保密,他曾经是我们党的总书记,现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兼宣传部部长,他是来晋西北搞调查研究的。他留学过美国,也在苏联学习过,不仅是政治理论家,也是一位文艺理论家。他知道七月剧团住在这里,又听说你们还在争论“旧瓶装新酒”的问题,他想和你们座谈座谈。大家一听,异常兴奋,就跟着龚部长到了碧村张闻天书记所住的院子。
    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站着两名执勤的武装战士,一位战士见他们来了就进屋去报告了一下。张闻天同志随即走出来,他顺手抬了抬很深的近视眼镜,满面笑容地招呼大家进屋里。大家随便坐好后,谈话便开始了。他询问了每个人的姓名,念过几年书?演过些什么戏?接着话锋一转便谈到正题。他说“大家争论的情况,我已知道了,你们争论的是用什么艺术形式的问题。在国外听交响乐,对我这个中国人来说,听二胡、唢呐、笛子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看西洋歌剧就不如看中国戏曲亲切。为什么?因为二胡、唢呐、还有戏曲,是我们祖先的创造,是我们民族的财富,也是世界艺术宝库的组成部分。当然,民族的艺术形式也要发展,也可以吸收外国的东西进来,但有一个前提,必须是为我所用,而不能是取代我们自己的艺术。人民群众喜欢乐闻的艺术形式,才是我们应该运用的形式。”
    张闻天同志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从事的这项工作,是极有意义的,世界上任何一种成功的艺术,都植根于自己民族的土壤;俄国的一些名作曲家,就是大量吸收了民间艺术的营养,才获得成功的;我国的梅兰芳,为什么驰名中外,也不是靠别的本领,就是靠他在京剧艺术上的创造,而京剧是中国土生土长的艺术。现在你们还年轻,还在学习,又是在战争环境,只要路线对,也许你们当中会出现对民族艺术有贡献的艺术家。但你们一定要记住,必须把根扎在人民群众之中,扎在民族、民间艺术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开出中国人民喜爱的花朵,结出人民群众爱吃的果实。”
    这时候龚逢春同志说:“晋西同志在百忙中对大家的讨论作了指示,也就算是大讨论的总结了,回去后就按晋西同志指示办,不要再争论下去了,已经争论了一个多月了。”
    此时张闻天同志哈哈一声笑,幽默地说:“我是总书记,如果还总结不了,大家还不服气,那只好到共产国际找季米特洛夫同志了。”一句话引得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张闻天同志这样关怀剧团,精辟地论述如何对待民族艺术的讲话,使大家茅塞顿开,心悦诚服。回到剧团后,叶石团长向全体同志传达了张闻天书记的谈话,终干平息了剧团关于“旧瓶装新酒”的争论。
    1942年5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同志在会上发表了讲话并作了总结,阐明了革命文艺要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立场与方向;提倡要运用群众喜见乐闻的艺术形式,对民族的文化艺术遗产实行继承,发扬,推陈出新的方针。
    郁文同志当时在延安亲自聆听了毛泽东同志的讲话,他正好调来晋绥边区《抗战日报》社工作,及时带来了毛主席的讲话笔记。他给七月剧团作了详细的传达,引起了同志们极大兴趣,初步解开了过去不少思想认识上的死结,澄清了许多糊涂观念,上次张闻天同志召集剧团部分同志座谈时还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也得到了彻底的解决。不久,晋西区党委又收到了中央用电报发来的毛主席《讲话》全文,剧团又再一次进行了学习讨论,提高认识。以后又人手一册,当作必读的教科书。从而使剧团全体同志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决心牢固树立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为晋绥边区的文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此时,中共中央决定晋西区党委改为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关向应同志为书记,林枫同志为副书记,张稼夫同志为宣传部长。七月剧团也同时改名为七月剧社,受晋绥分局宣传部直接领导。张稼夫部长亲自主持了这次改名大会,他在讲话中明确提出要求:七月剧社要在革命化、民族化、大众化的艺术实践中,为边区工农兵演出更多更好的戏,为边区的文艺团体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他这番讲话是代表中共晋绥分局对剧社的发展制订的方针和任务。全体同志一致拥护,并表示一定要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贯彻执行。
 
    资料来源:《战地红花七月开》
    本站编辑:杜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