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基金会动态 »

留住那段历史

发布日期:2019-10-09 22:29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基金会
    70年大庆过去多日,人们仍沉浸在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一个个震撼的瞬间……那天“致敬”方阵通过天安门的场面,令人感慨万千!
    10月9日下午,受军事博物馆设计美术室主任夏鑫之托,孙艳博老师专程护送那块来自兴县土窑的泥坯来到基金会。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昔日的泥坯已镶在了宽敞明亮的玻璃展柜里。段晓飞秘书长和大家一起小心翼翼的把展柜抬放在桌案上,凝视良久……他代表贺晓明大姐感谢军博对传承红色文化、保护红色文物给予的大力支持!
修复制作完成的“泥坯”展柜。
    兴县山岭下的一排土窑,当年120师政治部一处兵站,不知哪位八路军留下的一点墨迹,一个“饿”字诠释了那个艰苦的年代……贺大姐曾专程从北京到了这个叫石岭子村的地方,之后有了长达两年的揭取、复原、修整、制作和保护。敦煌的壁画修复专家、军博的美术设计和雕塑家、民间的文化遗产基金组织、老区的干部群众及晋绥后代们,所有人对先辈和英烈的崇尚与敬重,都深深融进了这两小块泥坯里……
段晓飞向孙艳博(右)请教保护措施。
    一个字的泥坯——背后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它诉说着八年抗战的岁月,饱含着晋绥老一辈的重托!它不仅是当年120师的遗物,也是一本历史的教科书。它无声地告诉着后人,那个岁月里八路军将士经历着饥饿的艰苦和牺牲的悲壮!
    曾几何时,那些土窑已荡然无存,但两小块泥坯留下来了。它似两面历史的镜子,也像两块英雄的勋章——让所有看到它的人都肃然起敬!
 
    链接:
两年前,贺大姐来到石岭子村的土窑,看到了墙上了留下的字迹。
敦煌壁画修复专家向贺大姐讲述泥坯修复方案。
土窑壁上一个繁体的“饿”字。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