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石楼—那是一片红色热土(07月13日)
- 紧紧拉住老区人民的手(06月16日)
- 共同的关爱 共同的情怀(06月02日)
- 校园关爱 晋绥情怀(05月26日)
- 不辜负老区人民的厚爱(05月17日)
- 桃李芬芳 晋绥情怀(05月11日)
- 饱含深情的殷殷嘱托(05月05日)
- 永远的牵挂 共同的情怀(04月06日)
- 关向应图书馆建馆80周年纪念活动在山西兴县举行(04月06日)
- 在延安精神的旗帜下(03月29日)
留住那段历史
发布日期:2019-10-09 22:29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基金会
70年大庆过去多日,人们仍沉浸在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一个个震撼的瞬间……那天“致敬”方阵通过天安门的场面,令人感慨万千!
10月9日下午,受军事博物馆设计美术室主任夏鑫之托,孙艳博老师专程护送那块来自兴县土窑的泥坯来到基金会。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昔日的泥坯已镶在了宽敞明亮的玻璃展柜里。段晓飞秘书长和大家一起小心翼翼的把展柜抬放在桌案上,凝视良久……他代表贺晓明大姐感谢军博对传承红色文化、保护红色文物给予的大力支持!

修复制作完成的“泥坯”展柜。
兴县山岭下的一排土窑,当年120师政治部一处兵站,不知哪位八路军留下的一点墨迹,一个“饿”字诠释了那个艰苦的年代……贺大姐曾专程从北京到了这个叫石岭子村的地方,之后有了长达两年的揭取、复原、修整、制作和保护。敦煌的壁画修复专家、军博的美术设计和雕塑家、民间的文化遗产基金组织、老区的干部群众及晋绥后代们,所有人对先辈和英烈的崇尚与敬重,都深深融进了这两小块泥坯里……

段晓飞向孙艳博(右)请教保护措施。
一个字的泥坯——背后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它诉说着八年抗战的岁月,饱含着晋绥老一辈的重托!它不仅是当年120师的遗物,也是一本历史的教科书。它无声地告诉着后人,那个岁月里八路军将士经历着饥饿的艰苦和牺牲的悲壮!
曾几何时,那些土窑已荡然无存,但两小块泥坯留下来了。它似两面历史的镜子,也像两块英雄的勋章——让所有看到它的人都肃然起敬!
链接:

两年前,贺大姐来到石岭子村的土窑,看到了墙上了留下的字迹。

敦煌壁画修复专家向贺大姐讲述泥坯修复方案。

土窑壁上一个繁体的“饿”字。
本站编辑:杜瑞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