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基金会动态 »

南下晋绥老战士魏华亭向基金会捐赠革命文物

发布日期:2015-12-28 16:33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晋绥基金会
      近日,家住成都的南下晋绥老战士魏华亭,积极响应和参与“捐赠一件革命文物,留住一段红色历史”的公益活动,捐出文物资料。
   当年曾在《晋绥日报》工作的老同志魏华亭,向基金会捐赠了自己珍藏多年的《晋绥日报》(1948-1949年)剪报十七份和《抗战日报》空白通行证(含存根)十张。
   基金会理事杜秀文和魏华亭老前辈在成都签订《晋绥根据地革命文物捐赠协议书》。
晋绥老战士魏华亭向基金会捐赠的《抗战日报》空白通行证。
晋绥老战士魏华亭向基金会捐赠的《晋绥日报》剪报。
   魏华亭,1929年生,1947年-1949年在晋绥贺龙中学、《晋绥日报》、晋绥党校、西北野战军南下工作团工作,1950年入川后,在成都市劳动局、渡口市劳动局工作,1985年调成都市委党校,任成都市委党校副校长1993年离休。
晋绥老战士魏华亭签定捐赠协议书。
      晋绥老战士魏华亭捐赠文物后,又激情写下:“牢记晋绥人民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图为签订捐赠协议、留言
 
附:《抗战日报》到《晋绥日报》
    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对晋西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战,妄图摧毁根据地的抗日武装。与此同时,国民党反动派掀起了反共高潮,在山西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晋西事变”。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确保抗日根据地的安全,争取一切抗日的力量,中共建立了晋西北革命根据地。同时,为了扩大宣传,抽调了《五日时事》和《新西北报》的一部分工作人员,创办了新的铅印报纸——《抗战日报》。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抗战日报》已然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1946年7月1日,《抗战日报》改名为《晋绥日报》。当天,《晋绥日报》发表了题为《本报今后的任务》的社论,指明了改名的原因:“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进入了争取和平民主的新阶段之际,由于晋绥人民所给予本报的新任务,已与《抗战日报》原名互不相称,因特征得党政军民各界之同意,本报从今日起更名为《晋绥日报》。”1948年秋,中国国内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一系列胜利。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进一步发展,急需大批新闻工作者到全国各地开辟新的新闻宣传阵地,加之山西全境的解放,这张经历了抗日烽烟的报纸,于1949年5月1日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