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同做红色文物守护者(07月17日)
- 那里的孩子都知道贺龙……(06月22日)
- 红色土地 英雄史诗(06月03日)
- 吕梁山——晋西大地不屈的脊梁(05月18日)
- 抗日女战士 百岁老前辈(05月09日)
- 一所学校承载着抗日名将的遗愿(04月16日)
- 根植于这片土地的情怀(04月10日)
- 贺晓明一行参观兴县关向应图书馆(04月09日)
- 吕梁学院向晋绥革命后代专题汇报学校立德树人工作(04月08日)
- 英魂归来 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吹响“集结号”(04月08日)
一张《晋绥日报》采编人员的合影
发布日期:2016-03-28 17:46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基金会
这张《晋绥日报》采编人员的集体照,是原新华社晋绥总分社编辑甘惜分去世后,其子甘北林提供给基金会的。甘北林说,这张集体照拍摄年份不知道,照片上的老前辈他也不认识。
3月27日,基金会理事杜秀文带着这张老照片,与基金会的一名志愿者、晋绥老前辈邢友荣之女邢小霜一起,专程来到原《晋绥日报》总编辑杨效农之子杨启明大哥家,请他帮助辨认老照片上的《晋绥日报》的老前辈们。
看着这张老照片,钩起了杨启明大哥许多回忆。左起:杜秀文、《晋绥日报》总编辑杨效农之子杨启明、晋绥抗日老战士贾光后之女、杨启明夫人贾晓昭。
杨启明大哥辩认出了这张照片中的7位老前辈---他的父亲杨效农和他的母亲田允中以及张友、高丽生、陈蝉鸣、江涛、海涛等叔叔阿姨。
前排左起:纪希晨、常芝青、陈蝉鸣、李束为、江涛、海涛(江涛夫人?);二排左起:力群、胡正、XXX、西戎、XXX、苏光、XXX、XXX、高丽生、XXX、甘惜分、杨效农;后排左起:XXX、张友、黄照、鲁石、XXX、杨效农夫人田允中、毛大风、XXX
杨启明大哥出生于1935年,1945年从延安保小随母亲田允中回到晋绥,在兴县高家村《晋绥日报》驻地居住,并进入兴县第一完小继续读书。后因国民党大举进犯解放区,加上晋绥根据地遭遇大旱、粮食歉收,根据地遭遇了抗战胜利后最大的困境。根据地党政军领导决定实行停办小学校、精兵简政等措施渡过难关。由此杨启明辍学在家,在贺龙中学开学后,杨启明才离开高家村去了位于方山县大武镇的贺龙中学住读。
幸福的回忆--怀念高家村。左起:杜秀文、杨启明、贾晓昭。
他还记得当年高家村的中心处有老槐树、有报社图书馆、有食堂......
他还记得自己家的邻居是李少言叔叔,李少言叔叔的儿子厚咪,是高家村最调皮的孩子。因此,厚咪曾遭受了不少皮肉之苦.....
他还记得,郝德青、常芝青等报社领导住过的院子和窑洞。
左起:杜秀文、杨启明、贾晓昭
左起:杜秀文、贾晓昭、晋绥老前辈邢友荣之女、基金会的志愿者邢小霜。
杨效农简历
杨效农,山西临县人。193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铁道管理学院。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晋西北《抗战日报》编辑、主编,《晋绥日报》主编、总编辑。建国后,历任成都军管会文教委员会新闻处副处长、川西日报社副社长兼总编辑、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新华通讯社巴黎分社首席记者、新华社参考资料编辑部副主任。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撰有《评法国“第五共和国”的出现及其前途》等新闻评论。(百度百科) 本站编辑 林子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