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基金会动态 »

走进雁门关——八十年后祭英魂

发布日期:2017-11-01 08:12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基金会
    代县——晋绥边区的红色土地,巍峨的雁门关雄踞山隘之中。八十年前,贺龙、关向应的120师在雁门关伏击日军,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士气。有70名八路军官兵在雁门关前血洒疆场、为国捐躯。烈士们没有留下名字,没有找到遗骸,唯一留存的只是群山中的战场遗址。
雁门关伏击战遗址石刻于当日竣工
    为了记住这段历史,为了缅怀70位先烈,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和当地政府、驻军共同携手,在昔日战场镌刻了“雁门关伏击战遗址”永久性标识,英烈的浩然之气,将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
雁门关伏击战遗址石刻铭文
    2017年10月31日上午,“雁门关伏击战八十周年烈士祭奠活动”在忻州市代县“雁门关伏击战遗址”隆重举行。
    近30位120师后代和晋绥儿女从北京赶赴代县,来到父辈们战斗过的地方。他们中有贺龙师长的女儿贺晓明、林枫书记的儿子林炎志,有当年指挥雁门关伏击战的贺炳炎团长之子贺雷生、廖汉生政委之女廖涤青,雁门关抗战遗址、烈士们长眠之处是他们共同牵挂的地方。
难忘先烈--贺晓明止不住热泪盈眶。
林炎志整理花篮缎带
盾安控股集团公司党委书记王行整理缎带
      向先烈致哀。前排左起:王行、陈义青、林炎志、贺晓明、傅永国,二排左起:彭志强、周勇、段晓飞、吕彤羽、贺雷生、廖涤青,三排右起:廖兰、李迎选。
    山西省军区副政委傅永国,忻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义青,忻州军分区司令员李志强、政治处主任张新文,“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代表,代县县委书记田永清,代县县长郝江陵,代县人武部长陈太辉、政委崔玉军,捐资企业盾安控股集团党委书记王行等有关领导及当地干部群众共200余人参加活动。
忻州军分区司令员李志强宣读”雁门关伏击战遗址“石刻铭文。
    贺炳炎之子贺雷生在发言中满怀深情地说:“烈士用鲜血和生命宣誓-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不败!
    贺晓明在讲话中哽咽着说:“我们惦记着雁门关的烈士,我们来晚了,但还是来了……
    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八路军120师后代、晋绥儿女,山西省军区,中共忻州市委、市政府,忻州军分区,中国人民解放军73022部队,中共代县县委、县政府,代县人民武装部,盾安控股集团等单位分别向英烈敬献了花篮。
    山西省军区,120师后代、晋绥儿女,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敬献花篮。
    中国人民解放军73022部队,中共忻州市委、忻州市人民政府,忻州军分区敬献花篮。
    盾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共代县县委、代县人民政府,代县人民武装部敬献花篮。
中共代县县委书记田永清讲话
代县县长郝江陵主持祭奠仪式。
   站在昔日战场遗址,眺望近千米的黑石头沟,仿佛能感觉到先辈们急行军的脚步;手摸着伏击区冰冷的山崖,仿佛仍能听到战士们杀敌的吼声;伫立在被烈士鲜血浸染的土地上,仿佛能见到120师的战旗迎风飘扬…… 
黑石头沟伏击战场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