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同做红色文物守护者(07月17日)
- 那里的孩子都知道贺龙……(06月22日)
- 红色土地 英雄史诗(06月03日)
- 吕梁山——晋西大地不屈的脊梁(05月18日)
- 抗日女战士 百岁老前辈(05月09日)
- 一所学校承载着抗日名将的遗愿(04月16日)
- 根植于这片土地的情怀(04月10日)
- 贺晓明一行参观兴县关向应图书馆(04月09日)
- 吕梁学院向晋绥革命后代专题汇报学校立德树人工作(04月08日)
- 英魂归来 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吹响“集结号”(04月08日)
老区人说——来这里有回家的感觉
发布日期:2018-02-10 21:22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基金会
节前的京城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小年后基金会又迎来老区的客人。2月9日下午,吕梁学院党委副书记刘自强,中文系主任兼晋绥新闻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守文,晋绥新闻与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常志刚,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唐远清等一行来访基金会,看望在这里工作的晋绥子女,共商举办《晋绥日报》纪念活动和携手推进《晋绥日报》学术研究工作的相关事宜。
共商传承晋绥红色文化。左起: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段晓飞、吕梁学院党委副书记刘自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唐远清、基金会理事田小明、吕梁学院晋绥新闻与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常志刚、基金会副理事长马小鸣、基金会理事杜秀文。
介绍活动策划和筹备工作
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段晓飞,副理事长马小鸣,理事杜秀文、田小明热情接待了刘书记一行。段晓飞转达了林炎志理事长、贺晓明名誉理事长一直以来对《晋绥日报》旧址恢复、学术研究、资料整理等一系列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并介绍了基金会三年多来帮扶老区所做的工作,表达了大家甘当公益志愿者,为了晋绥烈士,为了老区孩子的一种晋绥情怀!一番真情流露,让老区的来宾很感慨!
吕梁学院中文系主任刘守文(左)介绍近年来的红色文化研究成果。
商讨共同主办《晋绥日报》学术研究及纪念活动。
田小明(右1)和大家说起《晋绥日报》往事。
杜秀文(右)向来宾介绍“红色晋绥”网站。
段晓飞、马小鸣在挂图前向来宾介绍晋绥革命烈士陵园。
《晋绥日报》(《抗战日报》)是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报,1940年9月18日创刊,历时10年发行2171期。1948年4月2日,毛主席曾在兴县蔡家崖晋绥军区接见该报编辑人员,并发表著名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这篇谈话被收录于《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20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晋绥分局书记林枫、晋绥行署主任续范亭等晋绥边区领导人,当年都曾为该报的创刊题词。
基金会与吕梁学院签订《捐赠协议》。
支持老区,共同携手。
段晓飞代表基金会向吕梁学院赠送景德镇烧制的“贺老总与晋绥”瓷盘。
基金会向每位来宾赠送《红色晋绥》简报和《晋绥遗魂》电视纪录片U盘。
为纪念毛主席《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70周年,定于今年3月底在吕梁举行晋绥新闻学术研讨会及相关纪念活动。基金会做为主办单位之一,将支持吕梁学院“晋绥新闻与文化研究中心”的相关文化传承及学术研究活动。并就委托吕梁学院对《晋绥日报》电子版整理工作及双方的资料交流、信息共享达成共识。为此基金会依据一月份办公会议精神,向吕梁学院捐赠人民币20万元,以支持该院“晋绥新闻与文化研究中心”对晋绥红色文化的研究工作。段晓飞、刘自强分别代表基金会和吕梁学院签订了《捐赠协议》。段晓飞代表基金会向研究中心赠送了景德镇烧制的“贺老总与晋绥”瓷盘,并赠送给每人《红色晋绥》简报和《晋绥遗魂》电视纪录片U盘。
前排左起:田小明、马小鸣、段晓飞、刘自强、杜秀文;后排左起:张瑶、常志刚、唐远清、刘守文。
他们离开时和我们说,到基金会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本站编辑:林子 杜瑞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