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基金会动态 »

孕育有生力量 彰显晋绥情怀

发布日期:2019-12-22 23:55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基金会
    冬至时分,清华园寒意料峭。12月22日上午,专程从外地赶来的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林炎志以及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段晓飞、副理事长马小鸣、援医助学负责人段翔,吕梁学院党委副书记刘自强,吕梁学院晋绥新闻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守文、常务副主任常志刚,中共石楼县委副书记孟利,清华大学党委学生部副部长冉锐和在清华大学就读的15位山西籍学子,来到清华大学李兆基科技大楼,参加“精准扶贫与基层治理”学生社会实践调研座谈暨晋绥基金会向吕梁学院捐赠仪式。
清华大学
    段晓飞主持活动。左起:段翔、孟利、马小鸣、林炎志、段晓飞、刘自强、刘守文、常志刚。
参加座谈的清华学子们都来自三晋大地
    活动由段晓飞秘书长主持,他讲到了基金会多年来在晋绥老区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的公益活动;讲到了去年基金会与吕梁学院等共同主办“纪念毛主席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70周年”活动在新闻界的影响;特别讲到了晋绥情怀…… 
郝超凡向大家介绍情况
    “家乡治理能力现代化”、“山西能源革命”实践支队队长、清华大学学生三晋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郝超凡,用ppt形式向大家介绍了这支队伍成立的背景、实践环节、预计成果及未来展望。
刘丹宇介绍“晋心乡情”实践支队。
与会者观看ppt演示内容
    刘丹宇是2018年基金会在“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中捐助奖励的石楼籍清华大二学生,也是“晋心乡情—赴山西省贫困县探微精准扶贫政策与举措实践支队”支队长,她用ppt形式向大家介绍了“晋心乡情”实践支队。讲到了对家乡石楼县这片红色热土的牵挂,特别说到作为贫困地区的学子,渴望回家乡搞调研,为扶贫攻坚做些有益的工作。
孟利介绍石楼县精准扶贫情况
    孟利副书记,围绕从团中央到石楼县挂职以来在思考石楼有什么?缺什么?做什么?从红色资源、绿色资源、金色资源;从产业转型、教育投入、创业引领、宣传推广等方面汇报了石楼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以小切口、大纵深的战略思维所做出的努力,并代表县委、县政府欢迎清华大学的同学赴石楼县进行调研。 
学生们发言并提出问题
    同学们在发言中各抒己见,即提出了问题,也谈了对社会实践、对贫困地区教育、对大学生自身价值的看法。
刘守文介绍近年来《晋绥日报》研究工作。
    刘守文主任介绍了对《晋绥日报》研究的成果,以及这些年带领师生志愿者们,搜集、研究、整理、编撰,潜心下功夫,努力出精品,使《晋绥日报》电子版和文献资料有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刘自强感谢基金会多年来对吕梁学院的关爱
    刘自强副书记说到,感谢基金会给予老区这所学院的特别关爱!晋绥情怀与我们风雨同舟,倍感温暖!从去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举办全国性会议到今年的编撰出版合作,基金会两次捐款,雪中送炭。这次与基金会合作共同出版的《晋绥日报》文献第一辑为六册,共300余万字,对中国新闻史学界是个贡献!
林炎志老师给学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教育课
    林炎志理事长做总结发言,他答疑解惑,深入浅出,吸引了这些清华园的学子们。他似乎接续了去年在人民大学主旨演讲“对执政的成熟”课题,从晋绥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从血与火的斗争中艰苦奋斗的历程。在引导即将奔赴老区进行调研的清华学子,思考贫困地区如何摆脱贫困问题时,他建议要从交通、通讯、电网方面着手,关注当地自有资源及人才匹配方面的问题。他举了古今中外的例子,让人茅塞顿开……他期望清华大学山西籍的学子们,培养深沉的人民情怀,将自己的理想抱负和家乡发展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关系。
 
段晓飞和林炎志说到新一期《红色晋绥》简报刊登了今年赴吕梁捐资助学活动。
    与会清华学子见证了基金会向吕梁学院“晋绥新闻与文化研究中心”捐款40万元的善举,每人都得到了基金会赠送的《红色晋绥》简报和《晋绥遗魂》优盘。
林炎志、刘自强分别代表基金会与吕梁学院签署捐赠协议。
 
    在清华大学李兆基科技大楼前。前排左起:常志刚、刘守文、刘自强、林炎志、段晓飞、马小鸣、段翔、孟利;二排左起:张俊宇、尹昊萱、李哲、郝超凡、刘丹宇、杜杰、贾喻婷、冉锐;三排左起:王悦纶、孙宇涛、李明锴、郭仲康、张震宇、李苇杭、张宇琦、范喆恒。
 
    本站编辑:常志刚 杜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