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的思念(10月24日)
- 留住那段历史(10月09日)
- 他说 — 为老区再拼搏一把(09月26日)
- 黑茶山下那片烈士家园……(09月25日)
- 永远怀念晋绥老前辈庄静阿姨(09月23日)
- 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和传播(09月18日)
- 今日捐赠为传承(09月05日)
- 铭记红色历史 传承英烈精神——兴县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08月22日)
- 有一种爱心叫情怀(08月10日)
- 收到一份回报家乡的爱(08月09日)
绘就脱贫攻坚新画卷
发布日期:2019-10-28 10:52 来源:兴县新闻网 作者:白旭平
黄澄澄的谷穗、红彤彤的高粱漫过千沟万壑,移民新村中,整齐划一的两层小院、明亮的太阳能路灯、宽阔的健身广场熠熠生辉,一条条“四好农村路” 蜿蜒在绿水青山间,为大山深处的百姓打开了“绿色通道”,让绿水青山逐渐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金秋时节,行走在兴县,处处生机盎然,满目朝气蓬勃,所到之处,一幅幅高质量脱贫的幸福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奏响产业发展强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如期实现脱贫摘帽……近年来,兴县儿女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凭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滴水穿石、永不懈怠的韧劲,共赴这场时代大考,在脱贫攻坚中,不断攀登高度、刷新速度。
以红色打底,绘就老区脱贫底色
巍巍吕梁山层峦叠嶂,地处吕梁山深处的兴县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基础差、底子薄、发展严重滞后。2014年,全县建档立卡识别出贫困村296个,贫困人口32246户103945人,2014年底农业户籍总人口265561人,贫困发生率为39.1%。
作为晋绥边区首府所在地,在革命战争年代,兴县曾承担着保卫延安的使命,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走向西柏坡,建立新中国,兴县,底色是红色的。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兴县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吕梁精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利用“红”的底色,绘就“绿色”发展篇章。
“打不赢脱贫攻坚战,就对不起这块红色土地。” 站在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英雄雕塑前,兴县,发出向贫困宣战的最强音:在认真贯彻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工作安排部署下,兴县着力构建产业、就业“两个支撑”,筑牢群众“两不愁”根基;着力强化教育、医疗、社会兜底“三个保障”,破解贫困群众民生难题;着力推进易地搬迁、生态建设、光伏扶贫、贫困村提升“四大工程”,夯实群众稳定脱贫基础;着力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推进“一县一策”落地见效、推进“1+3”社会扶贫行动、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完善防控返贫机制“五项改革”,切实增强农村发展后劲与活力;着力完善党建引领、帮扶责任、工作推进、资金投入、社会帮扶、作风建设“六项机制”,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脱贫攻坚中,兴县思路越来越清晰,特色越来越显著,截至2019年4月,累计退出195个村,减贫22752户6645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了7.2%。到2020年,兴县拟再退出90个贫困村、减贫17400人,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以产业为基,探索稳定脱贫特色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培育产业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兴县紧抓发展产业这个核心,根据县域比较优势,确立了“222+N”的产业发展思路,“222”即农民人均2亩小杂粮、2亩经济林、2亩中药材;“N”,即种植、养殖、庭院经济、乡村旅游等产业,让扶贫由“输血”变为“造血”,从根本上确保脱贫效果持续稳定。
在康宁镇花子村大草湾大棚种植基地,第一书记刘磊和扶贫工作队员李亚军正带领村里的百姓察看樱桃、葡萄的长势。他们欣喜地告诉记者:“想不到这样高端的水果也能在咱的黄土地上发了芽,仅仅一年多时间,47棚樱桃已经可以挂果,明年,大家的钱袋子一定会更鼓!”
如此足的底气,正是源自于特色产业构筑起的新支撑。2018年,花子村支部决定成立花子村经济发展合作总社,经过省农科院专家实地考察,决定在棚内种植樱桃、葡萄等高价值经济林果和蔬菜。在经济发展合作总社中全体村民入股,通过务工、分红等方式分得收入。目前花子村已栽种7棚葡萄、42棚樱桃、7棚西红柿、1棚辣椒,玉露香梨树、桃树3000多株。同时,花子村在流转的土地上,发展光伏发电产业,仅2017年,光伏发电产业实现收益近63万元,这些资金全部用于村集体设施建设、村内公益事业和帮扶深度贫困户。
2018年6月,“兴县—蔡家崖”客运列车正式开通。这条客运专线的特别之处是,国家为了助力老区脱贫,特意在货运线路上开了旅客列车。“岚县的土豆,临县的红枣,兴县的小米,走时请带点老区特产。”一路上,列车员的吆喝声,吸引着在座的乘客。这条客运列车的开通,让兴县的红色旅游又达到了“小高潮”。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讲解员康彦红说:“2018年,蔡家崖的游客量达到40万人,比上年多10万人,精准扶贫以来,蔡家崖的游客量已翻了近4倍。”红色旅游,如今已成为蔡家崖乡的支柱产业之一。这样的画面,在兴县已不足为奇。该县按照“一乡一特一园区、一村一品一基地”的思路,整合3亿元左右的资金,鼓励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有特色主导产业,每户有2—3项特色增收产业,如此一来,农民的钱袋子鼓了,生活富了,日子好了,心气更足了!
以补齐短板为本,不断提升脱贫成色
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兴县一刻未曾停歇,一日不敢懈怠,兴县牢牢树立“2020年交总账”的思想,全面盘点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贫困县摘帽14项指标,全面开展问题“大起底”。
该县聚焦帮扶干部和农村群众政策知晓率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易地搬迁入住率低、基础资料不精准、贫困村环境卫生差等问题,制定了针对性的措施办法,全力抓好问题整改,切实补齐短板弱项,力争在11月底前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地)实现全部完工,12月底前易地搬迁贫困户全部入住、贫困村退出90个、将贫困发生率降至0.6%以下。
为了向攻坚深度贫困、如期脱贫摘帽发起最后冲刺,9月17日,兴县召开了百日会战大会,全县39名县级领导、113个县直单位一把手、17个乡镇的党政正职、34名市派驻村工作队长,尤其是全县369个村党支部书记统统到会。下午6:30,已经是下班时间,县委常委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大家在加班加点商榷向脱贫攻坚发起最后总攻的新思路。为了让所有干部都明白做什么、怎么做,县委先后召开10次常委(扩大)会议,成立了11个重点工作推进组,确定了11方面重点工作,出台了基础资料验收、基础设施提质、群众收入保障、帮扶干部培训考核、乡村大讲堂政策宣讲等5个专项行动方案,把脱贫攻坚工作细化分解成一项项具体任务。
在乔家沟和柳叶沟2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不仅崭新的楼房气派,同步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日渐完善。这里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已全覆盖,就医上学、进城务工交通便捷,居民广场、老年人日间照料场所一应俱全。为了巩固好脱贫成效,让贫困户稳得住,能致富,兴县大力扶持后续产业就业。对搬迁村产业发展坚持做到退耕还林、光伏电站、技能培训、公益岗位“四个全覆盖”,对搬迁户中有劳动能力且自愿的贫困人口进行技能培训,已培训五期598人,设置公益性岗位进行就业安置,确保每户安排一个公益性岗位。
兴县还着手在县城柳叶沟集中移民安置点新建以服装加工为主的扶贫车间,既满足驻兴企业劳保用品需求,也可以解决搬迁户的就业问题;在县城草架湾建设“兴县亿联商贸城脱贫就业项目”,可提供4000个长期就业岗位;与兴县云数据呼叫中心等企业签订用工协议,满足兴县“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城区集中安置贫困人口就业需求,真正提升群众满意度、认可度及获得感、幸福感。
扬帆逐梦,惟有奋楫笃行,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兴县,将以决战决胜的姿态,雷厉风行、压紧压实的工作作风和态度,全力冲刺,确保在脱贫攻坚这场大考中,交出漂亮的“兴县答卷”。
本站编辑:杜瑞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