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红色专栏 » 喜迎新时代 »

献给党的十九大的一份厚礼--首届山西艺术节综述

发布日期:2017-09-27 10:14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记者 李晓芳
    金秋时节,晨风轻轻拂过汾河两岸。
  山西大剧院、山西省图书馆、太原美术馆、山西博物院宛若一颗颗智慧的明珠镶嵌在汾河之滨。
  8月18日至9月26日,首届山西艺术节一幕幕华丽大戏在这里拉开帷幕,一个个美术、书法、雕塑、摄影大展在这里集中开展,一场场文化艺术论坛在这里开坛设讲,11市文化艺术周在这里盛装开幕。近60万人相聚在美丽的汾河之滨,一起度过精彩纷呈的40天,共同放飞山西艺术未来的畅想。
  省城青年宫演艺中心、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星光剧场、太原市工人文化宫、工美集团非遗馆一个个艺术文博殿堂人潮涌动、人流如织、摩肩接踵,盛况空前。全民参与、惠及全民,文化艺术大繁荣、大发展的景象令人振奋。
  艺术需要人民群众参与,更需要人民群众认可。首届山西艺术节剧场观众累计突破10万人次,群众性文化活动参与群众20余万人次,各类展览的参观人数达29万余人。互联网及手机移动端、微信公众号参与人数逾千万。拍照、录像、转发朋友圈,艺术节成了三晋百姓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近60万人民群众乐享了这场流光溢彩的文化艺术盛宴。
  首届山西艺术节,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了浓厚氛围,为党的十九大献上了一份厚礼。
    主旋律更响亮 正能量更强劲
——向全省人民交出一份合格满意的答卷
  首届山西艺术节圆满完成4大板块29项活动,举办了第十五届山西省“杏花奖”戏剧评奖,“杏花奖”专业艺术单项评比,“群星奖”选拔赛,及书法篆刻、雕塑、美术、摄影、农民工歌手展演、广场舞展演、锣鼓艺术展演等文化活动评选;53个中外艺术院团亮相艺术节,8部国外、省外优秀剧目赴晋交流演出,5000余名中外艺术家云集龙城倾情献艺。规模之盛大,艺术水准之高,百姓参与之众,前所未有!
  首届山西艺术节举办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并发表重要讲话之后,党的十九大即将胜利召开之前,节点之重要,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前所未有!
  省委书记骆惠宁要求“办好首届山西艺术节,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省人民的热切期盼中,我省宣传文化战线坚定文化自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举全省之力,集全民之智,坚韧不拔、攻坚克难、争创一流,圆满完成艺术节各项任务。
  首届山西艺术节实现了“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办节宗旨,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忠实履行了“办好艺术节、喜迎十九大”的郑重承诺,实现了我省几代文艺工作者“为人民抒怀、为山西放歌”的崇高梦想。
  首届山西艺术节全面展示了全省上下政通人和、风清气正、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新气象、新风貌,极大提振了全省人民走好新征程、探出新路子、创造新业绩的精气神,赢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向全省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艺术原创力持久迸发 现实题材力作强势崛起
    ——把更多鲜活生动的山西故事艺术地呈现于舞台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激励着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脚步。
  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指引,全省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踊跃投身“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静下心来搞创作,深入生活搞创作,努力创作生产无愧于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一大批生动讲述山西故事的精品力作搬上舞台。
  首届山西艺术节共演出中外剧目55台,104场。其中,省内剧目47台,涵盖戏曲、话剧、舞剧、音乐剧、音乐舞蹈史诗等9大艺术门类,京剧、晋剧、蒲剧、上党梆子、北路梆子等11个戏曲剧种,为我省展演剧目艺术水准最高的一次。
  28台剧目参评山西省政府文化艺术最高奖“杏花奖”。开幕大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为有牺牲多壮志——右玉和它的县委书记们》等讲述山西故事的剧目占了2/3;话剧《热泉》、歌舞剧《山里娃》等反映火热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占了2/3;晋剧《日昇昌票号》等原创大戏占了2/3。三个“2/3”反映了我省舞台艺术强劲的创作实力。尤其是晋剧《王家大院》、上党梆子《太行娘亲》等一大批沾着泥土、带着露珠,有深度、接地气的现代戏,形成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
  首届山西艺术节竞争激烈、成果丰硕,共评选出“舞台艺术特别贡献剧目”“杏花奖”“群星奖”“优秀展演剧目”等81个奖项,68个优秀参演参展作品,凸显了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攀登艺术高峰的价值追求。
  作为我省文艺评奖改革之后的第一次评奖,艺术节评委会首次实行“一剧一评”制,压缩评奖、增强评论,让优秀作品留得下、传得开。
  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张居淮,上海国际艺术节“白玉兰”奖评委、原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张仲年,中国戏剧“梅花奖”评委王蕴明,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院长陈智林,云南省京剧院副院长朱福,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杨昌林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专家参加了首届山西艺术节评奖工作。
  评委认为,首届山西艺术节不仅展示了山西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更为可喜的是,山西文艺工作者开拓了艺术传承创新的新路径,加快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尤其是山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老中青四代演员崇德尚艺,名家新秀、人才辈出。省市县三级艺术院团一起发力,行当齐全、阵容整齐,文化强省建设步履铿锵,山西文艺进入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
    30元就能走进艺术殿堂看上好戏
    ——惠民演出、公益专场演出让老百姓乐开花
  “以前一提去剧院看演出就感觉高高在上,首届山西艺术节将演出面向大众,有利于提升全民文化素养。您看我83岁的老母亲和6岁的小孙女都乐得合不拢嘴!”观众张和平说。
  9月25日晚,晋剧《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在山西大剧院小剧场开锣,座无虚席。家住晋中榆次区的张和平一家四代六口早早赶到山西大剧院。从事教育工作的张和平从网上提前订了票,30元的低票价让一家人高高兴兴走进山西大剧院。张和平爱人告诉记者,全家都喜欢看贴近生活、讲述山西故事的好作品,以前觉得演出票价高不舍得买,这次一下买了好几场的票,每场都很棒!希望这样的艺术节每年都能举办。
  11市的文化艺术周,3万余名群众文化工作者担当了各市的“形象大使”。风情表演、绝技绝活引来20余万名群众热情观赏。120场行进表演成为长风商务区广场一道靓丽的风景。柳林县120人表演的“鼓子秧歌”,阳泉郊区80余人表演的“农耕表演”等特色民间艺术竞相亮相。行进表演队伍与广场健身的市民互动,观众融入巡演队伍,分不清谁是演员,谁是观众。
  美术、书法、篆刻、雕塑、摄影等12个大型展览在太原美术馆、省图书馆和山西博物院开展,万余件美轮美奂的展品首次与观众见面,融汇古今连通中西,令29万余名参观者流连忘返。全省艺术类院校师生蜂拥而至,展览现场成为写生临摹的第二课堂。
  全省39个群众性文艺作品角逐第十四届“群星奖”,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风格活泼、互动性强,说的是百姓身边事,唱的是群众心里话,备受群众喜爱和关注。
  校园文化周、广场舞展演、农民工歌手展演、锣鼓艺术展演等活动高潮迭起、亮点纷呈,直接参与表演的群众突破3万人次。
  艺术节举办了43场公益专场演出。为来晋投资兴业的企业家、“晋商晋才”、驻晋解放军、武警官兵、教师、扶贫驻村第一书记,及医疗卫生、环卫、交通等行业组织公益专场演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艺术节组委会还派出专业艺术院团、文艺小分队走进省城多个社区、公园进行惠民演出,为社区百姓送欢乐,激励干部群众坚定文化自信、攻坚克难、干事创业。
  三场高峰论坛,场场爆满,一票难求,掀起文化艺术“头脑风暴”。冯双白、季国平、杜学文、姚宝瑄等专家纵论山西文化资源优势,探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新路径。
  首届山西艺术节以文惠民、欢乐共享,互联网、手机移动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手段为艺术节插上飞翔的翅膀,网络直播在线观看人数突破20万,网络媒体总点击量过亿次,三晋儿女尽享艺术带来的美好和欢乐,极大提升了文化获得感。
  首届山西艺术节闭幕而不落幕,留下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中青年演员脱颖而出,全省人民群众从艺术节中得到教育启迪。
  首届山西艺术节为人民抒怀,为山西放歌,让山西深厚的历史文化绽放新姿,让人文、转型、开放、壮丽、清明、安康的“山西形象”大放光彩,在全社会凝聚起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正能量,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了浓厚氛围!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赶上好时代的山西文艺,百花竞艳,欣欣向荣。在党的十九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全省文化艺术工作者站在新起点,奔向新征程,在传承中续写辉煌,在开放中走向世界。本报记者 李晓芳 李婷婷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