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从太原到大青山六(3-上)

发布日期:2019-06-21 19:17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贺寿祺
  --忆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
六、艰苦卓绝的斗争(3) 
建设骑兵(上)
           七一五团大部分主力走后,留少数部队及四支队与察绥边动员委员会的干部,由李井泉司令员、姚参谋长、彭德大政治主任、动委会武新字主任领导坚持大青山的抗日游击战争,急需迅速扩大武装力量。
     根据当时当地的环境和情况,这里幅员辽阔,人口稀少,村落稀疏,地势平坦,丘陵起伏。气候寒冷,时常下雪,冬季积雪很深时间又长,步兵行动困难。群众对这里的地形地势形容说:“看山不见山,走山如走川,骑马一奔子,步行得半天”。向老乡问路程多远时,常常得到的答复是“不远远,一奔子就到啦!”日寇汽车运送兵力,伪、顽匪军都是骑兵,要骋驰于东西约千里,南北数百里的丘陵与沙漠草原地带,广泛开展游击战争,较之山岳地带无疑是非常困难的。敌伪常常是用骑兵来对附游击队的。因此,非有骑兵是不能担负起这个地区的游击战争任务的。
    这里群众都习惯骑马。而这个地区又盛产马匹,有充分的马匹供给来源,人民群众参军就当骑兵不当步兵。客观环境使大青山的部队不得不迅速由步兵改为骑兵。大青山支队司令员李井泉经请示120师和党中央批准,要求大青山的部队应迅速抓紧将步兵改为骑兵。
     四支队根据李司令员的指示,即决定抓紧由步兵改变为骑兵的建设工作。马匹的来源:一是征购的;二是群众捐献的,另一是打仗缴获的。买马缺钱,都靠购买是买不起的,献马要增加群众的负担,但还可以动员一部奋,打仗缴获是主要的来源。还有当地为数不多的青年带马匹来参军的。
    一九三九年,我们四支队除在绥西(那里地势险峻,步兵尚可活动)活动的二连外,其余都已装备为骑兵。原大青山支队亦经上级命名为一二0师骑兵支队,四支队归骑兵支队直接领导指挥。由步兵装备的骑兵,是经过一段克服许多困难过程的。有思想认识的问题,有实际行动问题。如对骑兵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嫌当骑兵麻烦,怕打仗时将马子打掉当俘虏的危险,有疑虑缺乏足够信心的同志不少,多数同志是高兴当骑兵的。
    因此,在部队中首先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加强正面教育,使全体指战员对骑兵正确认识,认识到骑兵在当地坚持游击战争的必要性。克服困难,坚定信心,为当好骑兵而努力。在实际行动中,开始我们所遇到的是对马匹的困难,不了解马匹,也就是不熟悉马性,摸不着马的脾气甚至见了马还怕踢着。不会喂不会骑,结果好马变坏马,骑上又跌下来。因此,在部队的军政训练工作中,教育全体人员为当骑兵,为学会骑马、学会养马、学会乘骑战斗制胜,成了一个时期的中心而紧急的任务。学骑马技术,学喂马和爱马的常识。
    开始喂马我们不懂要少放草,勤添草,唯恐马儿吃不饱,铡碎的草往马槽一倒就是两筐,这样“马也喂了,人也睡了”似乎一举两得,第二天早晨一看许多草被马嘴攻出槽外洒在地上,待到给马饮水后,肚子还扁扁的,没有吃饱。经过拜当地群众为师虚心向他们领教。才逐漸学会喂马的要领。这就是:喂马要下辛苦,后半夜起来拉马上槽,每次草不能添的多了少添些,吃完了再添,这样勤添四五次,马就喂饱了,天亮了去饮水就正好,这叫作马不得夜草不肥。饮完水就溜马,然后,再栓在马椿子上,不然饮完不溜就栓在那里,马腿就疆直跑不快了。每天都要把马身上的泥土刮刷扫净,这个对马匹的喂、饮、刷、溜过程,必须是天天如此,不能疏忽的,既得花大量时间,还得讲求细致卫生。对马草必须铡短、铡碎,筛去土石沙喂马的少量精饲料〈即马料),必须筛簸,去掉沙、石、泥土。按上述喂、饮、刷、遛和对草料细致处理的规定喂出来的马,正如群众总结的,叫做:草膘、料劲、水足精神。上诉、膘壮,一看马后尾上部滚瓜溜圆,毛色发亮奔跑起来劲大,耐久力强。
本文作者:贺寿祺
本站编辑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