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王震

发布日期:2015-04-27 13:28    来源:《晋绥风云人物》    作者:晋绥基金会
 
       1908年生,湖南省浏阳县人。因家境贫寒,几度辍学务农,后到长沙当工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共党员。大革命失败后从事党的地下交通和兵运工作。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曾任中共湘赣鄂边区特委书记和边区赤卫军第 6师政委。翌年起任红军湘赣独立1师政治部主任、政委、红8军代政委,中共湘赣省委委员,湘赣省军区带司令员,率部参加反“围剿”作战,荣获中革军委颁发的三等红星奖章。1934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二届中央执委、红6军团政委兼17师政委,11月起任湘鄂川黔省委委员、省军区副司令员及红军大学校长。长征抵陕入延安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120师359旅副旅长、旅长兼政委,师军政委员会委员。1937年10月,协同率部在太原以北开展破击战,牵制日军的进攻。1938年3月,在收复晋西北7县城战役中,他按照贺龙的作战部署,采取围城打援、集中优势兵力于运动中歼敌之一部的战法,亲率主力以急行军直趋岢岚城下,分兵抢占有利地形,在当地游击队配合下,先对侵入岢岚之敌实行围困;兄弟部队执行打援任务。经侦察得知岢岚城只有来自城外的一个水源,敌人每天必须出城取水。他即令各部控制交通要道,断其通讯、补给和水源,并日夜不停地轮番袭扰。处于孤立无援、惊恐万状的城内之敌,饥渴难忍、疲惫不堪,时隔3日便被迫弃城北逃。他又命令部队乘势追击和拦截,于途中歼敌200多人。余敌逃往三井镇,359旅一部尾追而至,于当夜发起猛攻,以集束手榴弹炸毁敌机枪阵地,并歼敌炮兵一部,夺得山炮一门。至31日晋西北反围攻作战胜利结束,歼灭日军1500多人,我军收复了岢岚、五寨、保德、偏关、河曲、神池、宁武7座县城,稳定了晋西北的局势,为建立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年5月率部开赴恒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9年10月奉命率359旅主力赴陕甘宁边区驻防,兼任绥德警备区司令员兼政委。后又兼任中共延安地委书记、延安军分区司令员,率部到南泥湾垦荒屯田,被誉为抗日根据地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毛泽东亲笔为其题词:“有创造精神”。1945年6月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1946年冬返回晋绥解放区,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常委、中共吕梁区委书记、吕梁军区司令员,并任晋绥军区野战第2纵队司令员兼政委。11月20日,在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太岳军区第24旅配合下,他指挥发起吕梁战役,经过40天的连续作战,解放了隰县、中阳等县城及重镇30余处,歼敌1万余人,俘获了晋绥军晋西地区总指挥杨澄源(为我军在解放战争中俘获的第一个国民党军上将)。使晋西北和晋西南、太岳区连接起来,解除了陕甘宁边区东侧的威胁。之后又参与指挥了汾孝战役和攻打运城的战役,巩固和发展了晋绥解放区。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书记,新疆军区代司令员兼政委、党委书记,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党校校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1993年3月12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