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今日晋绥 »

2023年“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走进临汾

发布日期:2023-08-30 13:29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中国青年网
8月21日,2023年“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在洪洞县举行。
  “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投桃报李。80年前,以贺龙、林枫、段云为代表的革命先辈曾在这片热土上御敌抗侮,燎原革命的星星之火;80年后,革命先辈的后代们再次来到这里,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回馈晋绥革命老区人民的养育恩情。
  8月21日至23日,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晋绥基金会”)林炎志、段晓飞等一行先后前往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蒲县、隰县,开展“2023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为今年三地300名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寒门学子捐助每人5000元的爱心助学金。
8月21日,2023年“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在洪洞县举行。
  扶贫济困,捐资助学,传承红色文化,弘扬吕梁精神,自2014年成立以来,这已是晋绥基金会连续第八年组织开展“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前七年时间中,晋绥基金会年年奔赴晋绥革命老区,共资助老区3市11个县共2924名寒门学子圆梦大学。
  今年“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晋绥基金会将捐助吕梁市、临汾市、忻州市共700名学子,其中就包括临汾市洪洞县、蒲县、隰县300名学子。这是晋绥基金会连续第三年捐助蒲县学子、第二年捐助隰县学子、第一年走进洪洞县开展助学活动。
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林炎志寄语学子。
  在每一地,面对受捐助学子,晋绥基金会理事长林炎志溯昔追今,深情回忆父辈在晋绥革命老区的战斗、生活往事,一位位鲜活的革命先辈、一段段感人肺腑的革命往事跃然眼前,为今天传承留下宝贵的红色精神。
  学子们即将步入大学校园,开启一段新的人生征程,林炎志勉励学子们以学习为本,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继续传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将个人志向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肩负起青年的使命和担当,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努力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才。
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段晓飞介绍“晋绥情·阳光助学活动”。
  面对莘莘学子,晋绥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段晓飞深情讲述这些年来基金会坚持公益助学的初心,“在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用小米、黑豆养育了晋绥老一辈的后代,生死与共,留下一段同仇敌忾、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如今,我们每年都回到晋绥革命老区,接烈士回家,送孩子上学,就是在完成父辈留给我们晋绥儿女的遗愿。”
  段晓飞表示,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这么多年来,晋绥儿女无时无刻不在惦记和关注着老区人民,希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老区人民的养育之恩。一年一度的“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就是体现晋绥儿女晋绥情怀的最好践行。
山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岳普煜。
  在捐资助学活动期间,山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岳普煜一路同行,对于晋绥基金会的公益爱心深有感触。岳普煜表示,多年来,晋绥儿女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播种红色希望,以实际行动助力临汾教育、老区人民,令人感动。希望各位受助学子奋发学习、立志成才,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品德,报效家乡、报效社会、报效祖国,让晋绥精神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如今,晋绥革命老区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其中就有着晋绥基金会的支持和帮扶。晋绥基金会的公益情怀也深深感染着受捐助学子,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252名来自全国各地曾经受资助学子向“晋绥情公益助学基金”捐款,传承公益爱心。
中共临汾市委常委、洪洞县委书记张潞萍致辞。
  洪洞是全国1599个革命老区县之一,红色革命历史悠久,为中国革命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革命战争年代,著名抗战歌曲《游击队之歌》曾在这里诞生、革命先辈朱德曾在这里发出一封写给亲人的家书、韩略伏击战曾在这里打响。在洪洞,至今仍回荡着很多感人至深、荡气回肠的抗战故事,红色基因深深流淌在槐乡儿女的血脉之中。
  面对晋绥基金会的深情厚义,中共临汾市委常委、洪洞县委书记张潞萍表示,“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带着他们‘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晋绥精神’的公益理念,为贫困学子捐款捐物、为洪洞教育建言献策,充分体现着基金会心系革命老区的深厚感情,展现了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担当。今天,基金会为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温暖。”
中共蒲县县委书记杨晓舟致辞。
  在蒲县,中共蒲县县委书记杨晓舟表示,蒲县原属晋绥边区第九专署,多年来一直备受革命先辈和后代子女关心关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跨越,都离不开老一辈革命家打下的坚实基础。
  “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已连续三年在我县开展助学公益活动,累计捐款捐物200余万元、资助300名学生圆梦大学,充分彰显了晋绥儿女心系老区人民的赤子情怀,生动诠释了晋绥儿女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担当。”杨晓舟表示。
中共隰县县委书记李俊平致辞。
  革命老区隰县曾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是晋西南区党委所在地,是晋西革命根据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隰县这块热土上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孕育了伟大的吕梁精神和红色的晋绥精神,至今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隰州儿女。
  “今天的捐助仪式是一个温情的场合,也是一个励志的场合”,中共隰县县委书记李俊平表示,晋绥革命先辈后代发起成立的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以“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晋绥精神、帮扶济困、捐资助学”为宗旨,一直以多种方式为晋绥革命老区的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献计献策、捐款捐物、扶贫济困,努力回馈老区人民的养育之恩,充分表达了晋绥儿女心系革命老区的深厚感情。
洪洞县向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赠送锦旗。
  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寄托着千家万户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期盼。近年来,洪洞县、蒲县、隰县三地教育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今年高考,洪洞县大文大理达线1143人,艺术体育达线767人,其中一本达线328人,二本达线1582人,达线率较比去年均有稳步提升;作为山区县,蒲县高考已连续十一年居临汾市山区县第二,二本达线320人;隰县一本达线53人,二本以上达线285人,成绩位居临汾市山区十县首位。
8月22日,2023年“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在蒲县举行。
  再过几天,蒲县应届高考学子王楠就将背起行囊踏入大学校园,开启一段新的人生旅程。今年高考,王楠考入忻州师范学院,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本应是一份喜悦,但是随之而来的各项费用也令王楠和家里感到一份压力。
  对于王楠而言,5000元助学金是雪中送炭,让她和家里缓解了一时之急。王楠说,寒窗苦读十几载,一路走来,很多人都曾鼓励、帮助和支持过她,“‘晋绥情’基金资助我们这些家境贫寒的孩子们,把温暖和希望带到我们身旁,让我们可以用知识改变未来的人生道路,这份爱心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王楠表示,这份爱心她以实际行动将传递下去,用自己所学知识建设家乡、回报社会,助力公益事业。
8月23日,2023年“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在隰县举行。
  今年高考,隰县一中应届考生程铃媛以优异成绩考取兰州大学。对她而言,那段披星戴月、挥洒汗水备战高考的日子已成过往,即将开启新的学业生涯。
  “我清晰记得拿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的心情:急切、紧张,更多的是心中按捺不住的欣喜。”程铃媛说,她对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充满无限憧憬,但在现实和理想之间也曾因学业费用陷入一筹莫展。
  “‘晋绥情·阳光助学基金’给我带来了希望,它为我们困难家庭的每位考生提供了5000元的资金支持,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在精神上也给我们以莫大的鼓舞,让我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程铃媛说。
  对于这些学子而言,一份助学金不仅是物质上的援助,更是精神上的鼓励,也将成为他们奋斗不止的动力,回馈社会的源起。
  对于晋绥基金会而言,一份助学金是对老区人民的关爱和承诺,更是对学子们的期待和冀望,是晋绥儿女知恩图报的初心和行动。
  八年来的每一个入学季,这份承诺和行动从未迟到和缺席,也将继续下去。
活动期间,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一行参观段云书艺馆。
  活动期间,晋绥基金会一行走访慰问困难家庭学子,送去学习、生活用品,勉励学子在新的起点为梦想继续奋力前行,并实地参观瞻仰了八路军总部马牧旧址、红军八路军纪念馆、西戎文学纪念馆、段云书艺馆、晋西革命纪念馆等红色遗址、革命先辈纪念场所,在一件件斑驳的实物、一张张泛旧的图片、一幅幅珍贵的字画中重温旧事,回忆革命先辈的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
活动期间,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一行参观晋西革命纪念馆。
  吉林大学教授吴真,晋绥基金会副理事长马小鸣、理事田小明、公益助学负责人段翔,以及山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秘书长刘世宏,临汾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闫建国,临汾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扈新起,临汾市教育局局长牛福生,临汾市党建协会会长武卫东,洪洞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向辉,蒲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薛向阳,隰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梁少杰等省市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捐助仪式。(记者 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