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陈漫远

发布日期:2015-05-04 16:18    来源:《晋绥风云人物》    作者:晋绥基金会
  
       1911年12月生,广西蒙山县人。青少年时期在梧州广西省立第二中读书。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转为中共党员,任梧州店员工会党支部书记。因组织领导工农革命斗争被捕入狱。1929年6月,经营救出狱,受党组织委派,进入黄埔军校,担任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政治教官和张云逸领导的广西教导总队政治教官,参加了百色起义和保卫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战斗。后任红7军团政委,红3军团第7军政治部主任兼20师政委、红22军独立4师政委、粤赣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率部参加了反“围剿”作战和长征。1936年,任红15军团73师政委,参加了直罗镇战斗和东征、西征。
  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首任参谋长,晋察冀军区4支队,三分区司令员,冀热察挺进军政委,参加了平型关战斗、百团大战及多次反“扫荡”作战。
  1941年1月至11942年6月,任中共中央军委作战室主任、二局代理局长。
  1942年7月,调任八路军120师参谋处处长。10月任120师副参谋长兼晋西北军区直属军分区司令员。他组织司令部及时总结推广忻县武工第四大队的先进经验,有力的推动了全区的对敌斗争工作。1943年组织武工队33个,1944年又增加到45个。武装工作队在主力部队、游击队、民兵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下,打伏击,摸岗哨,袭据点,撒传单,割电线,捉汉奸,把日伪军搅得日夜不安、坐卧不宁。
  1943年7月,任晋绥军区副参谋长兼直属军分区司令员。
  1944年春夏,他协同军区首长指挥部队对敌据点开展围困战,先后拔除头马营等58个据点,解放人口36万,根本扭转了晋绥边区的局面。6月,副司令兼参谋长周士第因病逝延安治疗,他任晋绥军区参谋长,代理主持晋绥军区司令部工作。9月,负责接待安排国际采访团在晋绥抗日根据地的采访活动。他召集有关人员详细研究安排记者团的行程,尤其是对他们的人身安全及护卫、生活等等问题作了严密部署,确保万无一失。为了配合国际记者的采访,扩大根据地军民抗日斗争的影响,参与筹划组织了汾阳城战役,以便各国记者能尽可能地靠近战场,亲历抗战,使国际记者团安全地在晋绥抗日根据地圆满完成采访活动,受到各位记者的好评。
  1945年2月,任晋绥军区参谋长兼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自8月中旬开始,率部连续作战,一举捣毁静乐、离石至岚县公路沿线敌据点48处,歼日军 2000余人,解放人口40余万,进一步扩大了晋绥根据地,壮大了抗日力量。4月,出席了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8月后任晋绥野战军副参谋长、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党委常委。
  1947年春,兼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河防司令员,统一指挥两岸守备部队,保证了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行动的便利和晋绥解放区的安全。他率部周密部署顺利迎接以刘少奇、朱德为首的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和以叶剑英、杨尚昆为首的中央后方委员会由陕北进入晋绥解放区。在叶剑英、杨尚昆率中央和军委直属机关3000 余人由陕西东渡黄河向临县转移时,他赴柳林、军渡,帮助解决了渡河与住宿的有关事宜。
  1948年春,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任弼时等率领中央机关由陕北迁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途径晋绥边区时,他亲自安排护送保卫工作,保障了毛泽东主席和中共中央机关的安全。8月,任中共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前线委员会常委、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参谋长。参与组织指挥了晋北战役、大同集宁战役、晋中战役和太原战役。并以太原前线司令部参谋长和党的总前委常委身份,全力协同组织指挥了太原战役。太原解放后率部挥师进军西北、西南。
  1949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共第18兵团前线委员会常委,参与组织指挥了咸阳阻击战、扶眉战役和秦岭战役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桂林军管会主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共广西省委书记、省委第一书记兼广西军区第一书记、第一政治委员,广西省人民政府代主席,广西省政协主席,北京农业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农垦部代部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他是第一届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86年11月2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