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周士第

发布日期:2015-05-04 16:17    来源:《晋绥风云人物》    作者:晋绥基金会
  
       1900年生,广东省琼海县人。1924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25师师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大学军事教员,军委干部团上级干部队队长,长征抵陕后任红15军团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参谋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120师暨晋西北(晋绥)军区参谋长,全力协助贺龙、关向应指挥了雁门关伏击战、同蒲路破袭战和收复晋西北七县城以及齐会、陈庄、黄土岭等战役斗争。1940年10月兼任晋西北军区交通司令部司令员,由358旅和决死2纵队各1个营兵力成立交通大队,承担护送任务。年底在贺龙、甘泗淇及其夫人李贞的介绍下,他与师部工作的张剑(河北深县人)经组织批准于兴县李家湾结婚,第2天即赴前线指挥冬季反“扫荡”。1941年3月,他主持召开交通工作会议,组成以周士第为主任委员的交通运输委员会,统一领导晋西北军队与地方的交通运输工作,并增设交通侦察、通讯参谋。按照中央指示,开辟了以兴县为起点的北、中、南3条秘密交通线,分别穿越敌占区封锁线,进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之北岳区和晋察鲁豫根据地之太行区、太岳区。采取公开或秘密掩护与武装护送相结合的办法,保证了延安同各抗日根据地的交通畅通。按不完全的有关资料记载,从1942年至1945年底,晋西北共安全接送干部2852人(其中主要党政干部800多人),引导、护送过境部队5万多人,运送财产物资等千余吨。期间他还兼任抗大第七分校(设于兴县)校长,培养了大批军政人才,提高了干部军政素质。在贺、关赴延安后的1942年,万余日伪军对晋西北实行“铁壁合围”、“分散清剿”,他以军区负责人身份一面部署党政军领导机关转移,发动群众坚壁清野;一面指挥部队奋起反击,历时84天,作战265次,歼敌3000多人,粉碎了春季“扫荡”。5月中旬,日军村川大佐率700余人再次奔袭兴县。他指挥4个团在运动中诱敌深入,袭扰阻击。激战7个昼夜,将其全部围歼于县东南田家会地区。是年8月起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委员(1945年8月后为常委)。1943年秋季反“扫荡”中,他作为前线指挥负责人,调集指挥7个团的优势兵力,动员兴县、方山、岚县的民兵、游击队积极配合,采用沿途设伏、围追拦截、各个击破等战法,将企图袭击晋绥党政军领导机关的800余日伪军聚歼于兴县甄家庄一带。不久他任晋绥军区副司令员,参与领导了大练兵、大生产、整风、拥政爱民等运动和“挤敌人”斗争,使晋绥抗日根据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45年夏出席了中共七大。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第1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委,晋绥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太原前线司令部副司令员和党的总前委委员,组织指挥晋北战役,歼敌 8600余人,解放9座县城;协同徐向前等指挥了晋中和太原战役,共歼敌23.5万余人。在对太原东山四大要塞发起攻击时,他亲临阵地指挥晋绥军区7个团(含残留日军4个团)展开艰苦卓绝的殊死奋战,经近18天连续组织6次强攻,尽歼守敌,击毙日军总参谋长绀野和团长冢本佐藤,全团战死,另两名日军团长负重伤,全部占领被阎锡山视为“命根子”的牛驼寨,受到中央通令嘉奖。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川西军区司令员兼成都市市长,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央军委防空军司令员,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外训练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总参谋部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著有《周士第回忆录》。1979年6月30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