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连线 »

伤心最是一月八 此情绵绵无绝期—北京纪念周恩来逝世40周年

发布日期:2016-01-28 14:28    来源:中红网    作者:晋绥基金会
 
周秉德、周秉和、周秉建和邢燕子、侯隽等合影

周秉和和邢燕子、侯隽等合影

郑淑芸、袁明和崔志刚、成宇、马丹妮等合影

周秉德等在周恩来纪念室

周尔均、邓在军与赵行杰合影
  中红网北京2016年1月28日电(危春勇)伤心最是一月八,此情绵绵无绝期。今年1月8日,是开国总理周恩来逝世40周年。这天下午2时许,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有关领导、专家,周恩来亲属和原身边工作人员、革命后代和社会各界人士等200多人,汇聚毛主席纪念堂周恩来纪念室,共同缅怀这位已经离开了整整40年却始终未被人民忘怀的伟人。
  在周恩来纪念室,人们端详着一幅幅珍贵的照片,沉浸在感情的洪流中。望着那亲切的面庞,看到那熟悉的身影,仿佛敬爱的周总理又来到了身边。在周恩来汉白玉塑像前,大家鞠躬、献花,竞相合影留念,朴素地表达对伟人的崇高敬意和不尽思念。
  在纪念堂二楼电影厅举行的追思会上,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局长解津伟、周恩来侄女周秉德、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会长闫建琪、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馆长王起宝等先后讲话,让与会者分享了一年来全国各地、社会各界缅怀和宣传周恩来的活动见闻与研究成果等;人民出版社有关人员介绍了刚刚推出的《周恩来答问录》一书的策划和编辑出版经过,周恩来母校南开中学理事长孙海麟介绍了用英、法、日文出版周恩来纪念书籍的情况;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的学生以情景剧的形式,再现了周恩来在北二外视察时与学生们交流的场景。
  海棠年年红,思念岁岁浓。自1977年以来,每当1月8日这天,周恩来原身边工作人员和周恩来亲属便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从最初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到后来固定在毛主席纪念堂周恩来纪念室,参加人数也从当初的二三十人发展到现在的一二百人,已坚持了39年没有间断。藏传佛教领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在世时,每年的1月8日必要参加活动,敬献花圈、花篮和哈达。1989年1月8日,就在他因心脏病突发而溘然长世的前20天,他还到纪念堂为周
  恩来敬献了一个用鲜花制作的花圈并行三鞠躬礼。
  流逝的岁月没有冲淡人们对周恩来的感情和思念,反而变得更加炽热与弥深。今年正值周总理逝世40年,参加纪念活动的人数超过了以往,这之中有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五编研部主任杨明伟、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副主任费虹寰,周恩来侄子周尔均、侄媳邓在军,周恩来侄女周秉德及儿子沈清,侄子周秉和及儿子周子正,侄女周秉建、侄女婿拉苏荣及儿子周日和,侄子周秉均儿子周宇;周恩来生前身边工作人员有马列、钱嘉栋、赵行杰、崔长庚、郑淑芸、焦纪壬、林玉华、霍英华、许奉生、王力、周研森、姜贵春、安振常、高云秀、袁明等。总理生前身边工作人员大都八九十岁高龄,他们有的由子女陪伴,有的拄着拐杖,有的甚至坐着轮椅来到现场,其情其景感人至深。中国知识青年的楷模邢燕子、侯隽等特意从天津赶来,与大家一道表达对周总理的深情和爱戴。
  参加活动的还有部分革命后代和曾在中南海西花厅度过美好时光的周总理原身边工作人员的孩子,他们中有罗青长之子罗挺、罗援和罗振,童小鹏之子童丹宁、童利宁,龙飞虎之女龙峥,钱之光之女钱幼康,吴诚之子吴大海,成元功之女成宇、成宁,马列之女马丹妮,何谦之女何淅淅,崔长庚之子崔志刚,王海清之子王小宝,赵炜之子赵柯,王还寿之女王葳,孙岳之女孙晓菊,韩福裕之女韩建梅,霍爱梅之女邵小梅,鲁明之女林力,袁超俊之子袁明、袁冬林,戚剑南之子戚三彦等。
  尽管因为年龄、身体和自然规律等方面的原因,参加活动的年长者逐年减少,而中青年人却相应增多,表现了当今时代对开国元勋和革命前辈的推崇与尊敬,同时也反映了周恩来精神与人格魅力的永恒和感召力。还有好几位敬仰周恩来的人士自已专程从杭州、诸暨、南昌等地赶来参加活动。他们表示,能参加这样的纪念活动非常难得,深受教育和鼓舞,特别有意义,今后只要有机会还会来,通过参与和学习,更增强了宣传周恩来,把周恩来精神发扬光大、传承下去的信心与力量。
  (作者系江西中共党史学会理事、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理事,信息日报编委、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