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连线 »

一场“活化”红色资源的尝试

发布日期:2016-05-10 17:29    来源:东南网    作者:潘凤娟
    在古田镇五龙村的民俗文化广场上,每天都有地方特色十足的文艺演出,《年年好节节高》《勤俭布娘》《圣地古田百花香》等等节目吸引着八方来客,游客们还可以穿上红军服装,上台一起表演。“现在,红色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红色文化场馆自身建设也正在不断完善。在外在形式不断创新、丰富的过程中,我们也延伸其表现方式,以把红色资源更好地融入红色教育之中。让游客穿上红军服,吃红军饭,走红军路,在参与中了解历史,体会当时的生活,就是很好的创新。”傅柒生说。
  “红色文化资源宣传推广的形式应多样化、立体化,如影视、音乐、演出等等都应尝试。”傅柒生介绍,目前,包括话剧《古田会议》在内的许多反映古田会议精神的影视戏剧作品已经制作完成,“我们有丰富的故事,以文艺的形式生动再现历史,更能感动人”。
  “除此之外,红色资源要形成链条,各种优势资源相互融合衔接。一般红色文化遗迹都处于生态环境较好的地方,这样就可以利用周边资源,与生态环境、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傅柒生介绍,来到古田会议旧址,旅客还可以欣赏旧址外的美丽风景,在五龙村的农家乐感受饮食的自然与民风的朴素。这样一来,红色景点成为文化客厅、生态走廊,会址中也少了商业气息,观众更乐意来、待得更久。
   和古田会议旧址一样,“活化”红色文化的尝试,在全省各地上演。
   省革命历史纪念馆与福建省红星艺术团已经合作了多年。这群退伍、转业或是在军队大院长大,平均年龄55岁的中老年人,唱起红歌、军歌,诠释拳拳报国之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红色文化要进一步宣传推广,就要提炼文化内涵,将历史故事、优良传统作为原始材料,找到与现代人共鸣的触发点,进行加工整合,让它们‘活’起来。”杨卫东说。
   在宁化,红色历史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演绎了另一种“活化”方式。作为红军长征的起点之一,宁化把“客家祖地,长征起点”作为旅游主打。走在宁化,红军医院旧址、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广场、北山革命纪念园三大红色景点已融入老百姓生活。
  “几年来,我们在文化普及上下了很大的功夫。2007年,组织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2008年,我们与国家邮政总局共同发行纪念邮票《送别》;2010年底,红色题材小说《客家壮哥》出版;今年,宁化与八一电影制片厂合作筹拍湘江战役中宁化子弟兵浴血奋战的电影,暂名《最后的战士》。”宁化旅游局局长钟宁平告诉记者,经过这些年的宣传推广,县里的1000多件红色文物,许多都被老百姓熟知。宁化红色旅游在省外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去年,宁化红色旅游接待22万人次,收入达到3300多万元。
   对于红色文化的打造,傅柒生提出他的想法:“接下来,我们应继续深挖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利用,统一包装、打造,在做好项目带动的同时注重宣传方式,打造文艺精品。这样,红色文化才能在今天‘活’起来,品牌才得以打造。”
    (本站编辑:杜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