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连线 »

漳籍抗日女英雄李林(组图)

发布日期:2016-05-12 18:04    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作者:陈馨
李林北上深造
李林集美女中毕业证书
李林塑像
李林铜雕
投笔从戎的李林
    “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这是李林就读上海爱国女中写下的抗倭誓言。为了实现这一誓言,李林弃安逸归国从戎;为了实现这一誓言,李林不到后方做官坚持前线抗战;为了实现这一誓言,李林带着三个月身孕掩护了队伍突围,只身一人弹尽援绝,举枪自尽,壮烈殉国。李林是从漳州走出去的华侨抗日女英雄,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荣的一生,她是我们漳州人民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漳州儿女
     李林原名李翠英,出生于民国四年(1915年)十一月十五日,出生后40多天被遗弃在福建省漳州芝山塔口庵前,后来,陈茶收养了她,并起名李翠英。
     陈茶嫁夫李瑞奇(又名李华林),李家本是官宦世家,李瑞奇祖父是清末享有“蓝顶花翎”顶戴的高官,父亲李亚仙又是漳州一带有名的地理师,居住在芝山下的龙溪县县城(今芗城区)龙眼营“李氏花园”(新中国成立后才被政府接收建了展览馆)。李瑞奇南出县城20公里,到石码镇米仔街隆庆号当铺做会计,日子过得本来还算如意,只遗憾陈茶婚后多年不育。李瑞奇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随出洋潮到南洋经商。
     1919年的春节,不满四岁的李翠英随养母陈茶赴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泗水与养父会聚。在李翠英幼小的年月,养父李瑞奇又收养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分由养母和庶母高容各养一男一女。
     李瑞奇有经营能力,有文化修养,又热心华侨教育,是个颇受侨胞爱戴和拥护的人物。据李永成《回忆李林姐姐》记载:“我父亲……出洋到印尼爪哇,经过艰苦创业,在泗水开设了瑞南股份公司(经营杂货)和瑞林独股公司(经营中药和食什),还担任爪哇华侨团体‘外南梦’委员会的主席。他热心公益事业,关心华侨子弟的培养和教育,带头集资兴办爪哇‘中华学校’,并任该校董事长。”
     李瑞奇和大部分中国南方人一样,对满清统治者持深度敌对。清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军攻克漳州,据漳长达两年之久,李家所住龙眼营的通元庙里还曾敬祀过太平天国的侍王。李瑞奇仰慕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于是,把“李秀成”的名字分嵌到两个孩子名下:翠英得一“秀”字,名李若秀;长弟得一“成”字,名李和成。后来陆续收养的一女一男,各循“秀”、“成”,名李秀娇、李永成。李永成是陈茶从爪哇玛琅市收养的,他最幼,和最长的秀若由陈茶分养,从此开始了亲同骨肉的姐弟缘。
     1924年春,李翠英9岁时,正式改学名为“李秀若”,并就读父亲创办的中华学校。
     当时,泗水是荷兰的殖民地,荷印当局的法令规定,在印尼,为华侨夜间外出设置通行证和夜灯,不管什么身份,如何富有,如果少了这两样,被荷印巡捕查获后,轻则罚款,重则坐牢。通行证是个小本儿,人们可以随身携带,而这盏讨厌的夜灯,却常常使华侨们挨罚。一位财产超千万的华侨富翁在下午外出访友,于夜返回,手里没有夜灯,他想了个办法——花一元钱雇请一个街头漫游的日本妓女送他回家。因为荷兰政府不干涉所有日本人。
     荷印当局不仅鄙视华人,还曾经对华侨实施“红溪惨案”等多次大屠杀。李秀若在十年之后致中共中央妇委会的信中说:“因为我父亲在荷属的爪哇经商,所以我便是该地长大起来的,因为我14岁的时候便已经回到了祖国,在那时候,我只带回来一个深刻永不磨灭的印象,那是:荷兰人对于当地爪哇人专制的统治与残酷的压迫和中国人在那里的不自由。”
     归国侨生
     1929年冬,14岁的李秀若高小毕业,养母陈茶带着秀若和三岁小弟李永成于春节前回国。到达漳州后,原位于龙溪县县城龙眼营的住宅因无人居住而早已塌圮。李瑞奇出国前在石码工作时,与其堂侄堂侄媳李太乙、吴燕夫妇相处甚好,此时母子三人先投石码李吴夫妇之家一起生活,先后住在龙溪县石码镇的龙门街和十六间。半年后,陈茶用从印尼带回的钱在石码甘棠前购得一座楼房(即今石码镇解放南路20号)。
     李秀若居住石码期间,念过私塾,地点就在原石码第三小学(今龙海市高级职业中学)前面的一条小巷内,教她的是“锦江书院”的老秀才。
     1930年秋,回国半年多的李秀若因“归国侨生”的身份,有资格考入了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校。李秀若先读幼稚师范学校6组,1932年9月转入女子初级中学10组续学。据民国二十年三月一日出版《集美周刊》第8卷265期报道:“李秀若等19人当选为该校学生自治会代表,组成了学生自治代表会。”李秀若的同学邱宝钿先生回忆,秀若当年是参加这些抗日救亡活动的突出者。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为庆祝建校20周年而举行的全校运动会,尤属盛况空前。此次,李秀若参与组织的篮球队作为集美女中篮球队,获选作为福建省代表队出席了全国运动会。集美各校在学校后面山野举行了一次抗日义勇队员联合演习,检阅军训成果,李秀若为演习分队长。十二月,18岁的李秀若毕业于集美女中,毕业之前,她与七位同学合影并题诗句:读同窗,梦连床,莫忘当日书声灯光。
     1934年春,李秀若考入浙江省省立杭州女子中学。在杭州期间,经常到西湖西泠桥南的秋瑾墓瞻仰凭吊,并在小本上记录了秋瑾诗:“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好将十万头颅血,一洗腥膻祖国尘。”
     1935年2月,李秀若慕名转学到著名的上海爱国女中,并在国文课上挥笔写下了 “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
     1935年农历3月13日,李秀若的养母陈茶病故。秀若从杭州赶回,终于在母亲陈茶弥留之际与她最后一见。料理养母丧事后,秀若返校参加爱国女中学生会干事竞选,当选为学生会干事。
     1936年7月5日,李秀若和好友贾唯英北上北平求学。临行前,李秀若决定改名字,并对好友高慧芳说:“我这个 ‘秀若’不符合我的个性,你看改个什么名字为好?”。高慧芳想起两个月前她们一起看《列宁画集》时,秀若非常敬佩列宁,灵机一动,建议道:“你敬佩列宁,就用列宁的中文译音,再结合你的姓,叫‘李林’,怎么样?”于是,李秀若开始用李林的名字入读了北平私立民国学院政治系。
     1936年12月12日,北平学联发表《北平市全体学生示威宣言》,全市30余校1万多名学生举行了第五次大型游行示威,游行总指挥为黄敬、李昌,李林担任游行总旗手。
     巾帼英雄
     1936年12月下旬,李林加入中国共产党,决心献身于抗日救国运动。当时,中共组织委派李林到山西太原参加“军政训练班”,李林思乡情切,先由北平直返漳州看望亲人,后才北上山西太原。
     1936年12月26日,李林到山西太原参加军政训练班,并任训练班中共特委宣传委员兼特委第12连支部书记。训练结束后,由于李林归国侨生的身份,组织上决定让她在后方工作。李林不同意,坚持上前线抗战。据赵仲池《奔驰在长城内外的女英雄——李林同志牺牲二十周年纪念》记载:“在她的坚决要求下,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她了。”后来,李林于1937年10月,在偏关县创建了雁北抗日游击第八支队,并担任政治主任。
     1938年3月底,年方23岁的李林被任命为雁北抗日游击第八支队队长。5月上旬,任国民革命第18集团军(八路军)120师6支队骑兵营教导员。她驰骋抗日前线,威震晋绥地区,日军悬赏500大洋捉拿她。
     1938年7月26日,李林调任牺盟晋绥边工作委员会暨中共晋绥边委宣传委员、组织委员、兼管武装(这个职务,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市委宣传部长兼军分区司令员),主持干部训练班,创办《战斗生活报》。年底与志同道合的屈健结婚。
     1939年3月25日,李林受特邀出席晋绥军政民高级干部会议(秋林会议),会议期间受阎锡山接见。10月25—26日,李林策划奇袭岱岳之战,亲身参与指挥、战斗,粉碎敌第七次大“围剿”,获得胜利。
     1940年2月1日,李林出席晋西北人民代表大会(又称晋西北军政民代表大会),当选新成立的晋西北行政公署委员,并受贺龙接见。贺龙对她盛赞不已,向在场的人们语带感慨地介绍:“这是我们的女英雄!一个女同志,归国华侨大学生,来自大城市,能带着骑兵部队与日军鬼子打仗,打出了威风,很不简单!值得大家学习。”
     1940年4月26日,在日军对我抗日力量第九次大“围剿”千人大突围中,李林为掩护专属机关、群众团体和各训练班等单位突围,主动带队吸引敌军火力,二度攻击,掩护了队伍突围,只身一人弹尽援绝,举枪自尽,壮烈殉国。
     李林殉国后,《新中华报》(当时的中共中央机关报)刊登“悼民族女英雄李林同志”,重庆的《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都在头版刊载了李林英勇牺牲的消息、通讯和纪念文章。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报《新西北报》还于5月26日发表《悼李林同志》的社论,社论中说:“李林同志的一生历史,是一部光辉灿烂的斗争史,她的死,无疑是国家的一个大的不幸和损失,尤其是晋绥边区的人民更是失掉了他们最亲热的保姆,失掉了光明的灯塔。”
     中央妇委和各媒体的悼念文章都是同样的一组关键词:性情刚烈,行动敏捷,每临阵杀敌,骁勇异常。
     1940年5月1日,李林殉国第六天,中共晋绥边(地)委、专署等晋绥各机关数百人在郭家窑村联合举行了隆重的李林追悼会,边委书记赵仲池主持。会场从一开始就哭声时起,许多人泣不成声,当地群众不断涌来,他们也都一片悲泣。
     1973年9月13日,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乔治•让•蓬皮杜到大同访问时,称李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女英雄”,嘱咐雁北地委“要多宣传李林,要写李林的传记”。
     1984年7月,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朱德夫人康克清为纪念李林题词:“中国人民的好女儿,李林同志的光辉业绩,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和学习。”
     2009年9月,临近国庆节之际,李林被中宣部等中央11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2015年4月26日,在李林牺牲的地方,山西省朔州市举行了大型纪念活动,纪念抗日女英雄李林诞辰100周年,牺牲75周年,为这次活动投入2400万元,对李林园,李林博物馆,李林铜雕像进行整修和改造,朔州市还命名一条道路为“李林大道”,并且计划投资6000万元扩建李林中学。朔州市宣传部还发起李林精神“六进”活动(进工厂,进农村,进学校,进机关,进军营,进社区)。漳州李林的侄女李舟玲女士应邀参加这次活动,受到当地党政军领导的亲切接待。
    李林是中国历史上,甚至世界历史上罕有的——上至国家最高层,下至民间千万人——朝野一致拥誉的民族女英雄。在晋绥民间,有三大传统祭灵之节——清明节、十月一、过大年,而于雁北及今朔州,人们又增一祭——年年“4•26”,李林的“忌日”。
     烽火侨女
     李林殉国后,根据李林英雄事迹创作的文学作品很多,但是,对李林的籍贯一直多有错讹?有的说是尤溪,有的说是闽侯。李秀若之于李家,一直下落不明,牵肠挂肚;李林之于媒体,长期不明籍贯,众说纷纷。最后,还是山西雁北电视台所摄《烽火侨女》电视连续剧,间接地帮助李林直系亲属找到李林的下落,才揭开了李林的籍贯之谜。
     据李林的弟弟李永成《回忆李林姐姐》记载:1936年农历11月间,父亲带着庶母及李和成(现住漳州浦南镇谢坑村南塘社)、李秀娇(现住漳州市延安路149号)兄妹俩回国定居,与我们住在一起。同年底的寒假期间,姐姐曾回来看望父亲。抗战爆发后,由于日本飞机经常轰炸石码,我们于1939年夏初举家迁住东美,从此,就跟姐姐失去了联系。这以后,我们四处打听,寻找姐姐的下落,但始终杳无音讯。
     李林妹妹李秀娇还回忆说,自从1936年后,养父和弟妹曾多次四处联系,托人寻找,杳无音讯,皆误以为是她带黄金白银太多被人谋财害命已不在人间了。养父到1950年临终时,还在呼唤秀若姐姐的名字。
     据《我的姑姑李林》(李林的侄女李舟玲讲述,笔者整理。)记载:“我们作为李林的直系亲属,无时无刻都在寻找她,想念她,可是,一直没有姑姑的下落。1986年,厦门电视台转播山西雁北电视台所摄《烽火侨女》电视连续剧的时候,我们发现《烽火侨女》的抗日女英雄李林很像我的姑姑李秀若,于是,在政府有关部门帮助下,终于找到姑姑的下落,也找到了我的姑丈屈键。我的姑丈屈健是河南桐柏县江河村人,比我的姑姑长一岁。抗战时期,他自平鲁县牺盟会特派员始,先后曾任平鲁动委会主任、牺盟会晋绥边委秘书、晋西北第11专署专员、中共平鲁县工委书记。建国后曾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农村部副部长、国家水利水电部农水局局长(副部级)、顾问,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我的姑丈屈健也及时到龙海寻亲,还向我们讲述姑姑的英雄事迹。”
     1991年,龙海芗剧团根据屈健讲述的李林英雄事迹,并对《烽火侨女》进行艺术加工,将李林形象搬上戏剧舞台,创作芗剧《侨乡英魂》。该剧在漳州影响很大,获得“华东田汉戏剧奖”。
    (本站编辑:杜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