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连线 »

井冈山精神

发布日期:2016-06-14 11:15    来源:人民网    作者:潘凤娟
    63岁的井冈山市茅坪乡茅坪村贫困户刘秀峰闲下来的时候,总爱站在自己的新家门前,向数百米外的毛泽东故居八角楼景区张望。
  “井冈山的人哎,抬头望哎,八角楼的灯光,照四方。”八角楼在当地百姓心中是一块“圣地”。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后,经常在八角楼居住和办公。这里留下了中国共产党和井冈山人民在极恶劣的条件下为革命胜利共同奋斗的故事。
  80多年前,八角楼的灯光穿过浓浓暗夜,为中国工农革命指明了方向;今天,由八角楼景区辐射出的旅游资源,正在照亮当地村民的脱贫之路。
  刘秀峰告诉记者,他家的房子建成于2013年6月,是当地移民搬迁扶贫的一期工程。今天,这个紧挨八角楼景区的二层六间“洋房”已成为服务景区的一家“农家乐”,每年可为他家带来10多万元收入。它使老刘告别了世代居住的土坯房和贫穷的深山生活。
  “当时搬出来建房和置办各种家当,除了政府补助,我还贷了三四十万元款。按照现在的形势,再有两年基本就能还清了。”憨厚的刘秀峰说,政府的这种搬迁和产业结合的扶贫措施,“比直接给钱管用”。他说,当年穷人求活路闹革命,靠共产党;如今想要过上好日子,还要靠党。
  当年,在八角楼一盏灰黑的油灯下,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在茫茫黑夜里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如今,坐落于青山绿水间的八角楼,已经成为井冈山的红色教育基地之一,也是当地知名的旅游景点。2015年,景区共接待游客3.5万人次,游客的消费有效地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
  茅坪村村委会主任谢明泉告诉记者,2013年,村里有76户贫困户,其中19户极贫户,多数住在深山中,户均年纯收入仅有两三千元。这两年,政府依托八角楼景区进行移民搬迁扶贫,形成了由农家乐、土特产和旅游纪念品销售摊位组成的休闲旅游服务区。同时,政府还大力推动黄桃、茶叶等产业扶贫,现在已有近半数贫困户成功脱贫,包括9户极贫户。
  “我们提出今年年底要率先脱贫,群众对此也很有信心。”茅坪乡党委书记刘晓泉说,诞生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井冈山精神,强调“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只要党员干部扶贫工作作风扎实,措施得当,就能和当年的工农革命一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茅坪革命旧址群、砻市会师遗址群、黄洋界遗址群……在井冈山革命老区,每处历史遗迹的背后都有无数让人感动的故事。如今,历史的硝烟散去,而镌刻在这些历史遗迹上的井冈山精神,仍散发着光芒,代代传承,成为老区扶贫攻坚战中的精神力量。
  紧邻当年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遗址的神山村,大多数村民如今面对苍翠如染、风轻云淡的山峰,已经很难体味当年的战斗激情。但谈起党和政府正在攻坚的“脱贫战”,他们都感触良多、争相诉说。
  “有了党和政府的扶持和关心,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来参观旅游的游客就没断过。他们在这品尝糍粑、吃农家饭,大家的收入也多了。我们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神山村村民左秀发告诉记者,在政府帮助下,他参加了村里的黄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儿子从事竹林加工,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
  群山环绕间,历史的回声从未远去。左秀发的爷爷左桂林,80多年前是一名红军通讯员,在1929年的一次激烈战斗中壮烈牺牲。如今,这里的村民时常向游客谈起左桂林,传递烈士的精神感召。
  “我们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带领老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过上美好生活。这既是实现全面同步小康的必然要求,也是井冈山精神跨越时空的伟大传承。”吉安市委书记王萍说。(记者王宇 秦宏)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