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连线 »

为国捐躯的江苏海门县委书记陈国权

发布日期:2016-06-15 14:55    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作者:沈建辉/口述、陈启祥/
陈国权
    今年是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中共江苏海门中心县委书记陈国权诞辰100周年。
    雪松参天,绿树环绕,肃穆宁静的悦来镇三阳烈土墓园,70多年前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季方发起建造。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中共海门中心县委书记陈国权同志就长眠于此。他那光辉而短暂的一生,展示着共产党人为党的事业赴汤蹈火. 在所不惜的浩然正气。  
    陈国权,初名冠球,曾化名陈明、莫明,笔名C。1916年出生于原汤家乡崇海村的一个贫苦农家。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崇启海地区中共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人,中共海门中心县委书记兼警卫团政委等职,1942年1月牺牲于启东二厂镇附近,时年26岁。
    陈国权幼年丧父,依靠母亲种地和帮人家做针线、打短工来维持生活,到了陈国权可以入学的年龄,慈祥的母亲又节衣缩食送他到汤家镇小学读书。十五岁时,为减轻老母负担,他到上海“鸿文书局”当练习生,同时利用工余时间,到一个进步团体举办的夜校读书,不断丰富了知识,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逐渐走上了革命道路。因书店老板怀疑他参加革命活动,怕受株连,阻止他去上夜校,陈未予理睬,结果被辞退。随后,陈国权考入生活书店当职员。进店后,工作勤勤恳恳。他利用在书店工作之便认真阅读马列主义著作和其它进步书籍,积极参加党的外围活动。次年,陈国权在上海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
    抗日战争开始后,著名民主人士胡愈之、王任叔、张宗麟等在上海创办复社,利用各种阵地宣传抗日,动员民众参加救亡活动。不久,陈国权被党组织从生活书店调到复社工作,并任复社党组织的负责人。1939年底,国民党军队从上海撤退后,上海地下党为了联合各界群众组织,继续坚持抗日救亡运动,于1938年2月间,开办了“上海社会科学讲习所”,陈国权是该讲习所学委会负责人之一,他以极大的革命热忱,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和组织抗日救亡运动。然而,蒋介石的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给救日救亡运动浇上了冷水。1939年春的一天深夜,国民党特务机关准备通过外国巡捕房,逮捕并引渡在复社工作、曾任过讲习所讲师的著名作家郑振铎,陈国权得知消息后,不顾个人安危,连夜赶到郑处报信,使郑得以及时转移脱险,而陈国权却被视为嫌疑分子被捕,身陷牢笼,后经党组织通过英租界工部局监狱长严景耀的关系将其营救出狱。
    1939年1月10日上午,通崇海启四县抗敌指挥部独立大队大队长瞿犊、中共党员的政治负责人王进,应驻启东的国民党常备第十旅旅长兼海门县长孙信符商谈所谓共同抗日之请,虽知其中可能有诈,但为抗日大计,瞿犊仍先仅带几名警卫人员前往汇龙镇赴约,王随后于中午赶往,瞿.王在谈判结束返部途经启东合兴镇附近时,突遭国民党顽固派. 海门常备支队长张能忍部伏击,惨遭杀害。国民党顽固派这一令人发指的暴行,引起了上海. 南通等各地民众极大愤慨和抗议。陈国权以C的笔名,为王进烈士写了传略。他还化名莫明,写了《惨痛的回忆——纪念青年战士王进同志》一文,他说.我们纪念王进同志,就一定要学取一一 钢铁般坚决不屈的斗争精神.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忠实诚恳和高度的学习精神。除高度评价王进烈士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的革命精神,还表示说,我们决心以头颅和热血来坚持烈士未完成的任务,为之而斗争到底。他正是以革命的牺牲精神,矢志不移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1939年5月,鉴于崇明原通崇海启抗敌指挥部领导人瞿独丶王进于年初被国民党顽固派杀害于启东后,部队基本处于群龙无首,各自分散为战等状况,中共江苏省委派陈国权、韩念龙丶茅埕等到崇明建立党组织和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努力,将原通崇海启抗敌指挥部所属的各路抗日武装,进行统一整编后,于当年十月宣告成立了“崇明民众抗日自卫总队” ,并建立了中共崇明临时工委、陈国权任书记。有了党的领导和人民自己的抗日武装力量,崇明抗日游击战争蓬勃展开,这使上海的日伪政府十分恐慌,并于1940年7月调集上海等地日伪兵力对崇明进行了疯狂扫荡,陈国权领导崇明抗日自卫总队与广大民众与日伪军进行了艰苦的反扫荡斗争。
    1940年8月中旬,鉴于崇明绕海环江,回旋余地不大,不利于长期坚持,同时为配合新四军东进通如海启抗日,根据中共江苏省委的指示,中共崇明临时工委决定,将崇明民众抗日自卫总队,分批撤至海启地区。九月,陈国权、韩念龙、茅珵等率崇明民众抗日自卫总队700余人到达江北,以“通崇海启人民抗日总队”名义,在海门的桃园、三星镇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活动。12月初,陈国权、茅珵率部至江家镇与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第五团会师。不久,成立中共崇启海委员会,陈国权任书记。当时县委工作除抓市镇工作和青年工作外,主要抓部队建设。陈国权为争取扩大武装力量,根据启海地区各路杂色武装各据一隅的情况,他以一身正气,多次仅带少数同行人员,上门与各路武装领导人进行谈判,晓以民旅大义,呕心沥血做了大量改造地方杂牌部队的工作,在一致抗日的前提下,以原通崇海启人民抗日总队为基础,组织成立了“崇启海常备旅” ,使这支部队逐渐成为党领导下的抗日队伍,为日后成为新四军序列部队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年底,陈国权调任中共如皋县委书记。在外有日寇侵略者,内有汉奸伪军为虎作伥的复杂形势下,为动员民众抗日和建立抗日政权,配合新四军立足苏中. 苏北,他亲自领导掘港区的二五减租斗争。召开群众大会,组织说理斗争,要求减租减息,在广大群众发动起来的基础上,建立了如皋县最早的抗日民主乡政权——华丰乡政府,同时建立起乡农抗会。充分展示了他的优秀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
   1941年3月,中共苏中四地委建立,陈国权为委员。当年9月,中共苏中区党委决定陈国权调任海门中心县委书记兼县警卫团政委。他到任后,经常深入各区乡检查布置工作,放手发动群众,开展二五减租,建立区乡政权,成立各级农抗会组织。在与祝家仓、曹家仓、沙家仓、龚家仓、张家仓等不法地主的斗争中,他组织领导上千人的群众游行示威,开展面对面的斗争,这一运动迅速发展到沿海的五堤、十堤。经过一系列的斗争,这一带的封建顽固势力被摧毁,抗日民主根据地也得到不断扩大和巩固。三阳镇永平村是启海地区抗日战争中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陈国权担任海门中心县委书记后,先后深入三阳. 悦来. 江家镇. 启东海复等地各级党组织,部署和组织各地成立民兵队. 农抗会等,不断健全了启海地区党的组织建设,建立起了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动员各阶层人士奋起抗日,为栗裕率领的新四军一师进驻启海地区,开辟抗日战场作出了积极贡献。
    陈国权同志一心为党工作,常年居无定所,风餐宿露,奔走在启海地区的广大乡村,深受着人民群众的爱戴。每到一处,他总是顾不得休息吃住,布置完工作,又风风火火赶往别处,开展新的工作。
    1942年1月1日至3日,新四军一师三旅旅长陶勇率部攻克启东久隆镇敌据点,第二天上午,陈国权与启东县县长沈维岳、县委民运部长兼县农抗会主任石坚、启二区委书记王蕴石等,到启东二厂镇布置当天下午召开群众大会的事宜,以庆祝胜利和进一步发动群众。中午,驻启东北新镇的伪军胡鹏部队出动报复,分三路包围上来。由于附近没有我新四军和地方武装相救,敌众我寡,情况万分危急,陈国权临危不惧,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迅速安排沈维岳.石坚等向北转移,自已则和社会部长王正平、敌工部干部阮庭庚,混在转移的群众中,迎着敌人而去,不幸被包抄上来的敌人认出,三人同时遭敌枪杀。陈国权时年26岁。沈维岳. 石坚等幸免于难。
    陈国权为国捐躯的不幸消息传到中共苏中区委和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后,粟裕. 陶勇. 姬鹏飞.韩念龙. 茅埕等领导和战友,为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的党的干部和战友而万分悲痛。陈国权在启东牺牲后,当地党组织和革命群众冒着危险,把他的遗体入殓于棺木中秘密下葬,约一年后,陈国权的灵柩运到由时任苏四区公署专员的季方发动群众修建的三阳烈士墓内,与瞿犊. 王进等140多位革命烈士长眠于松柏环绕. 庄严肃穆的陵墓内。曾在通启海战斗过的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姬鹏飞. 原江苏省副省长周一峰等老领导先后为三阳烈士墓和烈士纪念碑题词。
    陈国权的战友,1942年曾任启东民主政府县长. 解放后曾任南通市政协副主席的沈维岳在上世纪六十年在缅怀陈国权烈士时题词写道. 当时妖雾闹东南,生死依稀廿四年。志士遗风堪作范,留芳常着后人鞭。巍然烈士象如生,黄海盼扬数陨星。欣看新天换日月,河山壮丽慰忠魂。
    70多年来,位于三阳镇东首的三阳烈士墓,几经修缮,保存完好,并建有亭阁式房屋,专设烈士传略. 遗像和各界人士凭吊时留下的纪念烈士的诗词和对联,以此缅怀先烈,教育后人!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