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连线 »

安俊公厅厦的红色印记

发布日期:2016-06-17 14:18    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作者:中共宁化县委党史研究
安俊公厅厦二楼红军标语(谢丽梅摄)
安俊公厅厦二楼红军标语(谢丽梅摄)
安俊公厅厦二楼红军标语(谢丽梅摄)
安俊公厅厦前景(谢丽梅摄)
安俊公厅厦一楼红军标语(谢丽梅摄)
安俊公厅厦一楼红军标语(谢丽梅摄)
安俊公厅厦一楼红军标语(谢丽梅摄)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下曹村多次驻扎大批红军,粟裕、林彪、张鼎丞等领袖人物曾在这里指导革命工作……”元旦前夕,笔者一行在曹坊镇文化站负责人陪同下,前往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宁化县南部曹坊镇下曹村,寻访那里的革命遗址遗迹,村支书老曹给我们热情介绍。
    令人惊叹标语群
    据老曹介绍,下曹村目前尚存的安俊公厅厦、敬湖公祠、品字厅厦、立人公厅厦等古民居,都曾驻扎红军部队,其中敬湖公祠还办过红军医院,立人公厅厦设过红军粮库。现各处有保存一些标语,以安俊公厅厦保存的标语最多,品字厅厦留有林彪宿营时使用火炉烧爆的门槛。由于时间紧,我们选择重点寻访安俊公厅厦。
    这座清代所建古民居,二进三堂二层合院式砖木结构建筑,占地近千平米。从八十年代开始居住在这里的主人陆续迁居新房,近二十年已无人居住。现木质柱子和楼板有些腐烂,木壁镶嵌混合土上的石灰片状脱落,令人有些伤感。临近傍晚,室内灰暗,我们开启手机照明,在老曹引领下,仰望环顾四壁,走进后堂,忽然木壁镶嵌的一块石灰壁上,墨迹浓浓的标语映入眼帘,同事一声惊叹,我们所有手机电筒集焦一起,端详第一块墨宝:“白军弟兄:日本又从东山(三)省杀到北方来了,立刻北上抗日了!白军弟兄:反对国民(党)出卖华北,自动北上和日本打仗!白军弟兄:蒋介石把北方卖给日本了,立刻北上抗日救出北方几十万同胞!白军弟兄:同红军联合起来一致对日作战!”这块石灰壁保存完整,墨迹浓厚清晰,大家倍感欣慰,同时被标语内容所震撼!我们拍过多张照片,接着察看第二块、第三块标语,但二块标语的石灰壁均有斑片状脱落,标语不完整,只得揣摩。其中一块:“白军弟兄:打日本为国为民死也光荣,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白军弟兄:不同红军打战到北方同日本打仗!白军弟兄:给蒋介石流血一钱不值,立刻北上打日本去!”还有一条无法揣摩。另一块更是只能认读一部分:“白军弟兄:不能堡垒对堡垒,到北方打日本!白军弟兄:双方不打枪举行联欢联合打日本!”
    老曹介绍说楼上还有标语,我们便小心翼翼上楼,生怕梯子和楼板塌陷。楼上标语有三块,虽然墨迹淡化,但墙壁保存尚可。三块标语分别为:“贫苦的工农群众起来收割豪绅地主的谷子!红军是抗日反帝的武装!白军士兵:国民党说他抗日反帝,为什么把东三省送给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屠杀工农群众的国民党军阀!工农群众起来实行土地革命!贫苦的工农群众起来抗租、抗税、抗债!”“拥护中国共产党万岁!”标语均落款红军宣或红军反帝拥苏宣。楼上楼下近二十条红军标语,其数量之多令人惊叹。
    红军何部留杰作
    由于标语内容为红军宣传北上抗日,因此,我们第一个念头是查证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有否经过宁化下曹?《中央革命根据地词典》对“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离开瑞金东征北上”词条这样解释:“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冲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围剿’,由红七军团改编而成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6000余人在寻淮洲、乐少华等人领导下,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命令,于1934年7月6日晚,从瑞金出发,在红九军团掩护下,经福建连城北部、永安县进入闽中……”翻阅《宁化人民革命史·大事记》:“1934年7月7日,寻淮洲、粟裕等率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部分主力挺进宁化的上曹、下曹等地宿营,后进入清流境内。宁化县苏接中央北上抗日的命令,积极筹备北上抗日工作,再次扩红数千人……”
    《宁化人民革命史·大事记》的相关记载,为认定安俊公厅厦红军标语群找到重要线索,初步推测该标语群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所作。为进一步验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笔者浏览开国将军林伟所著《一位老红军的长征日记》:“一九三四年七月十一日(晴),红七军团已从宁化西北地区向东线移动,被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军。军委命九军团担任护送任务,也一同向东线前进”。再查《清流革命斗争史·大事记》:“1934年7月9日,抗日先遣队从宁化西北地区进入清流境内。”
    由此可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确有经过宁化境内,在上曹、下曹等地宿营,安俊公厅厦的红军标语群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所作无疑。结合红军行军路程,推测北上抗日先遣队在下曹时间应为1934年7月8日至9日之间。
    峥嵘岁月呐喊声
    墨宝书法好,可欣可赏。然而,字里行间喷发出的强烈情感使笔者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仿佛穿越了历史的时空,走进那风雨如磐的峥嵘岁月,身临其境感受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策失利,中央苏区所面临的空前危机。史料记载,这支部队是1933年10月正式组建的红七军团,在长征前夕(1934年7月初)临危受命,改编为红军北上抗日先遗队。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部署这支部队的战略意图是通过宣传抗日和支援皖南的行动,尽可能多的吸引和牵制国民党“围剿”军队,掩护中央红军主力从西南方向进行战略转移。部队六千余人于1934年7月6日晚奉命从瑞金出发,相继转战于闽东、闽北、浙江和皖赣边,11月初在闽浙赣边区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会合,组成红十军团,在方志敏领导下继续北上抗日。历时六个多月,先后进行了樟湖坂、福州、桃源、罗源、庆元、清湖、大陈、分水、旌德和谭家桥等三十余次重要战斗,一度震动了福州、杭州、徽州、芜湖以至蒋介石的反革命统治中心南京,对于宣传我党抗日主张、推动抗日运动发展,扩大党和红军的影响,以及策应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都起了积极的作用。广大指战员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长途跋涉,孤军奋战,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谱写了一篇雄伟壮烈的人民革命史诗。然而,在蒋介石调集大军不间断地围追堵截下,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这次进军始终难以摆脱被动的处境,12月寻淮洲在战斗中牺牲,翌年1月招致怀玉山行动失败,方志敏被俘遇害。正如粟裕所说: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斗争历史,首先是一部惊天动地的无产阶级革命战争英雄史。
    为了宣传我党抗日主张,当时中央公开发表了《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告农民书》等文件,印制了“中国能不能抗日”“一致对外——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拥护红军北上抗日运动口号”等大量宣传品,总数达一百六十万份以上。粟裕回忆录中说:“中央交付部队随带的宣传品就有三百几十担”。可以想象,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走到哪宣传到哪,除了发放宣传品,还刷写标语。下曹村安俊公厅厦红军标语群是北上抗日先遣队留下的目前为数不多的代表作,它见证着北上抗日先遣队为推动抗日运动发展和策应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而摇旗呐喊!东征北上!
   宁化儿女红军情
    当时,闽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司令部迁驻宁化,闽赣省战地委员会作出《关于武装保护秋收,拥护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定》,并在彭湃县(今宁化安远)召开拥护红军北上抗日的群众大会。宁化县苏维埃政府广泛发动群众筹集粮食、做布鞋、募捐支援前线,动员群众参加红军,仅5至7月间宁化再次扩红1500余人,部分随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征,演绎了宁化苏区人民踊跃投身革命的光辉篇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宁化总人口13万多人,先后有13700多名优秀儿女参加红军,为革命牺牲6600多人,其中有名有姓被国家民政部列入《革命烈士英名录》的就有3301名。这些有名有姓的烈士生前所在部队为红七军团或抗日先遣队的有140余名,其牺牲时间、地点、原因多数记录为1934年跟随部队北上后无音讯,也有部分记录明确的,如中山村烈士朱大星、泉上村烈士廖顺勤等均清楚记录1934年9月部队开往浙江后战斗牺牲。
    笔者伫立安俊公厅厦院前,遥想红色往事,眼前浮现一幅幅动人情景:红军大部队在这里安营扎寨,宣传抗日主张;宁化一批又一批模范营、赤少队加入红军队伍,与亲人挥手告别,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每考察一处革命遗址,回顾一段红色历史,令笔者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继承先烈遗志,把革命精神转化成干好工作的动力,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新台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阔步前进!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