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连线 »

透析党史更信党爱党

发布日期:2016-07-06 15:25    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作者:李家武
    编前语: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我们党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科学概括历史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号召全党同志在回顾历史中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在面向未来中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一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的重要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是指引中国共产党更好担负历史使命的行动指南。透析党的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让我们更加信党爱党。
    岁月峥嵘,精神璀璨。95载光阴,中国共产党用革命、奋斗、创新、建设、改革、发展书写了辉煌的历史,也交给人民一份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答卷。这95年风云岁月,从救亡到复兴,虽一路波澜、危险重重,但党的步伐踏得无比坚定有力,每一步都朝着国家和人民的光明未来迈进。
    党的历史是革命的历史
    1840年后,深重的民族危机催生过无数的爱国救亡运动。无论是带领农民揭竿起义的太平天国,还是引进西方技术,建立近代工业的洋务运动,或是兴办科学、实业、教育等,实行自上而下社会改良的戊戌变法,抑或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最终推翻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这些都只看到了中国的病象,没有触及病根,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这求索、奋争的80年,虽然失败,但却在不断积累中催生着、召唤着新的革命力量。
    伟大的精神思想才能诞生伟大的政党。历经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洗礼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通道被打开,中国共产党诞生,开天辟地,悬崖边上的中国在革命激荡中迎来了新希望。鲁迅咏赞:“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
    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革命的历史,道路是革命的道路,通向的是伟大的目标。无数的前车之鉴都在述说着一个真理,革命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且要革得彻底、干脆。沦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沼,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愿景,首当其冲的是要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国家统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当时只有中国共产党看清这一历史逻辑,在混沌的社会现实下第一个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政纲,提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伟大目标。
    然而,革命道路的背后是无数共产党员的鲜血和牺牲。“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对于一个初出襁褓的政党,危机与困境几乎是每天的必修课。1927年,“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北伐战争遭遇惨败,中共党员被“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用脚丈量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战胜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忍冻挨饿,最终近30万战士,剩下不到3万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更是以血肉之躯阻挡日寇的飞机坦克……但这些也孕育了成功:我们开始懂得了武装斗争和坚持统一战线领导权的极端重要性,并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我们开始真正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革命的道路既阻且艰,革命代价惨烈而沉重,但共产党人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在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再爬起来中不断取得辉煌的功绩。
    新中国成立,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最终得以实现,这是近代以来对老百姓最大的福利,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多年革命历史的一个阶段性总结,之后延展而出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把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践行到实践当中,但革命精神始终贯穿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
    历史是未来的镜鉴,是彷徨者的向导,是国家前进的精神力量。如今,我们不再受人欺凌,不再落后,不再吃不饱、穿不暖,这是一个新的时代。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身份;我们成功跃居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国际话语权一步步提升;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到神舟10号飞船,再到最近的长七火箭,我们真正实现“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医疗改革、社会保障、上学就业,我们的国计民生在步步改善……我们离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近。
    伟大的事业往往生于渺小,归于辉煌。谁又能想到,当年嘉兴南湖小船上播撒的火种,能在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书写壮丽的历史画卷,留下弥足珍贵的革命精神财富。现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来到新的起点,党的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将继续资政育人,为当下提供前行的智慧与力量,描绘中国梦的瑰丽前景。
党的历史是奋斗的历史
    有人说,“回望历史,不只是采摘耀眼的花朵,更是去获取熔岩一般运行奔腾的地火。”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首先是一部奋斗史,是不断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历史。这样一部奋斗史,是由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基本国情和历史任务决定的。曾经,列强侵略步步进逼,封建统治日益腐败,祖国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这一切,在等待着彻底的变革。在熠熠生辉的历史长河之中,刻录着无数共产党人以青春、热血与生命书写的苦难辉煌。
    面对枪决命令,他伏案书写绝笔诗:“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一边手不停挥,一边镇静地说:“人生有小休息,有大休息,今后我要大休息了”。一个年轻的革命者被押赴刑场,敌人喝令他跪下,他巍然屹立,强行把他按下去,刚一松手,他一跃而起,再次昂然挺立。刽子手一拥而上,再次将他强按在地,以乱刀残忍地将他杀害。他不顾狱中酷刑的摧残折磨,领导了两次绝食斗争和两次越狱斗争。自知余日不多,在给母亲的最后一封家书中留下一首绝命诗:“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在革命年代,对于瞿秋白、陈延年、邓恩铭这样的共产党人来说,根植于信仰的奋斗,意味着把生命置之度外,意味着前行的道路要用无数年轻的生命来铺就。
    艰难征程,筚路蓝缕。新中国的成立,印证着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光荣历史。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富足,自强不息的奋斗封存了中华民族所有的屈辱,历史翻开崭新一页。
    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从革命到建设,再到改革,一路走来,刻骨铭心的磨难、感天动地的奋斗、彪炳史册的伟业,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不可否认,在阔步前行的路上,我们有过低谷、走过弯路,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确,无论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经历过何种的曲折,犯过怎样的错误,从根本上说,我们的民族是真正在世界上站立起来而且站稳了,我们的人民过上了有尊严的、安居乐业的生活。我们距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来没有如此之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如一个人一样,最宝贵的是历尽沧桑,还怀有一颗赤子之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重而道远。“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奋斗的历史。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方向已经指明。代表着未来的青年,行进在民族复兴的人间正道上,更应该满充满自信,为历史再添上奋斗的一笔!
    党的历史是创新的历史
    可以说,党自诞生的那刻起就与“新”结合在一起。近代以来,民族危亡,农民、开明地主阶级、维新派以及革命派虽然救亡努力试遍,虽仁人志士万颗头颅落地,却依然难挽大厦之将倾。找不到出路,一时间整个国家成为了鲁迅先生笔下那“无声的中国”,苦闷折磨着国人。“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自诞生起,党在自身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创新,带给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新意”,带来了生机与希望。
    党的历史是接续创新的历史。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整个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一个持续创新的过程。1848年,在相隔万里的英国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漂洋过海数十载后,十月革命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但马列主义是舶来品,它必须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指导中国革命。建党之初,年轻的党犯过教条主义的错误,先是在大革命中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主动放弃了革命领导权,导致共产党员几乎被赶尽杀绝,后又在土地革命时期出现左倾错误,直接攻打大城市,第五次反围剿中又“全面出击,硬打硬拼”,致使工农红军损失惨重,被迫开始两万五千里长征……建党之初的教条主义错误带来的是血的教训,更启发我们党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本国实际相结合,用新实践、新内容、新语言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95年岁月峥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的继承,也是创新性的发展,这些指导思想引领着党和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胜利。
    因为有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面对日寇的侵略,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亡国论”论调,但我党就有“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的独到战略眼光;解放战争中虽然敌军数量是我们的三倍,但我们只用三年就赶跑了国民党反动派;建国后,我们创造性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不照搬苏联模式,坚持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因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是因为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结合着中国的实际,都坚持在实践基础上走创新之路,中华民族才能在今天越来越接近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创新思想贯穿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实践,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更高层次上体现了治标与治本、制度与法治、治国与治党、中国与世界等的逻辑贯通,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中国梦征程有了更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习近平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创新贯穿了党的历史,贯穿了整个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现今,我们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的起点,十八届五中全会更将“创新”置于五大发展理念首要地位,党的接续创新精神必须传承下去,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党的历史是建设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就有着强大的破坏力量,掀翻了三座大山,打碎了一切阻碍中华民族前进的力量。但是,建党95年以来,执政60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出的最大奇迹,是建设和发展的奇迹,是人类文明史和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在一片焦土之上,它实现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摆脱饥饿和贫困,并带领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国家建设、推动国家成长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本就是为实现人民解放、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而诞生,直接承载着领导人民建设国家、推进现代化发展的使命。
    党诞生时,面对的是一片焦土和一盘散沙。早年留学日本的李大钊,目睹近代日本城市化的进程,回来后就提出了推进中国城市建设的具体构想。革命不是最终目的,革命是为了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和使命。
    但是,中国共产党搞建设的能力,被人怀疑了很多年。上海解放之初,敌人就预言,“共产党只会管农村。上海就是共产党的坟墓,共产党下了“海”就会淹死……”陈毅上上海第一任市长。他到上海第一次登台讲话第一句话便说:“上海的工人老大哥、老大姐们,我们是归队回来了!……过去24年我们翻过了一座革命的大山,赢得了今天伟大的胜利,但摆在眼前的另一座更伟大的建设大山,需要我们工人阶级团结一切民主阶层以最高的革命热忱和艰难的工作爬上这座大山,建设一个新上海新中国!”历史早已证实,此言不虚。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决定,不管多深的水,多大的浪,只要是人民幸福的需要,只要是民族复兴的需要,就一定能游到彼岸! 
    夺取全国政权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尽管因为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方式方法上选择不当而历经困难和曲折,但国家建设的目标一直十分明确。从农业国家变为工业国家,实现四个现代化,党带领人民筚路蓝缕,一步一个脚印,每个脚印都是一个奇迹!
    回看1949年,当时亚洲是世界上的落后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为44美元,而中国只有27美元。毛泽东曾感慨:“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全国粮食平均亩产130多斤。很多人预言,中国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但是,今天我们已经有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业生产总值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00多种产品产量世界第一;中国对外贸易总量世界第一,对外直接投资世界第二。“两弹一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蛟龙”入海、“和谐号”高速列车、“天河”、“神威”超级计算机……无数“中国奇迹”让世人惊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是全球公认的“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一个朝气蓬勃、具有远大前程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屹立在世界东方。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今天之中国,同新中国成立以前之中国相比,同鸦片战争以后之中国相比,有天壤之别啊!”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党的历史就是建设的历史,“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今天,中国共产党带领13亿多人民勠力同心,接续奋斗,必将创出更精彩的历史!
    党的历史是改革的历史
    党的历史是一部改革史,是党靠改革化茧成蝶、蜕变升华的历史。早在1927年9月,毛泽东在江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创造性地确立“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将一只“溃乱的”“士气低落”的部队改造成了一只能打胜仗的新型人民军队。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召开,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党指挥枪,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等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这次军队改革,确定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为后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奠定了基础。还有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时刻召开的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1978年改革开放大幕开启,这是最让人心激动的时刻。“发展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那时,我们错过了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数十年的黄金机遇,世界其他国家乘着新科技革命东风远远把我们甩在身后。我们不能再错失机会,必须走改革开放的正途。“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放眼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年文明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古老的中国实现了“睡狮觉醒”……回望95载发展历程,无论是昔日之辉煌,还是当下之发展,亦或是国家之未来,“改革”一词都显得意义非凡。因为改革,我们取得了革命的最终胜利;因为改革,中国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因为改革,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同样因为改革,中国正以世界瞩目的发展速度驶向远方,中国人民奔走在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上,“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以史为鉴,方能赢得未来;以改革为径,方能走向复兴。经过38年的艰辛探索与不断实践,中国一次次突破禁区、打破定律、创新模式,社会主义制度愈加生机勃勃,优越性愈加彰显。持续不断的改革,使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高速、趋于稳定和效益提高的不同阶段,促进了中国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并向经济强国迈进,改善了人民生活,整体步入小康水平。中华大地上上演了一幕幕中国制造、中国速度等令世人惊叹的“大戏”,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改革开放这一路径选择的正确性,也向世界展示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别样风采。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国际国内之势,抢抓改革发展之机,高瞻远瞩提出系列改革新战略新思路新方法,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扫除改革路途中的绊脚石,破解发展中的掣肘与瓶颈,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使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更可持续、动力更足、结构更优、质量更好。十八届三中全会更奏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角,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战略总目标,从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六个重要维度分别提出了奋斗目标。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围绕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更是进一步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一轮的改革浪潮正风起云涌。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起跑点,全面深化改革风正帆悬、再启征程,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拥有实现复兴目标的能力。我们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将能够成为现实。
    结束语: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深刻启示我们: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这是从中国共产党95年苦难辉煌历程得出的历史结论。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