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汇文中学“贺龙班”成立 全国招生贯通化、一体化培养田径人(02月23日)
- 怀念一位百岁晋绥老前辈(01月27日)
- 家中吊唁蹇阿姨……(01月03日)
- 他是最后一位亲历者(11月28日)
- 永远和老区人民在一起(09月09日)
- 基金会七年资助2918名寒门学子圆梦大学(09月07日)
- 岢岚县举行“2022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捐助仪式(09月02日)
- 临县“2022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捐助仪式举行(08月29日)
- 保德县“2022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捐助仪式举行(08月26日)
- 石楼县“2022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捐助仪式举行(08月26日)
纪念邓子恢同志——传承泗洪革命老区精神
发布日期:2016-08-25 10:34 来源:中红网 作者:王子禄

亲友团参观邓老故居

蒋继宁在邓老故居内

亲友团在邓老故居隆德堂前合影

亲友团跟随邓小燕来到母亲陈兰生活过的地方

邓小燕表哥(左)为亲友团讲述陈兰故居的历史

亲友团在陈兰故居内合影

亲友团在陈兰故居前合影
中红网江苏淮北2016年8月24日电(王子禄)近日,来自泗洪革命老区、江苏淮北中学的“铁流千里”考察队历经33天,徒步千里重温革命路,纪念邓子恢诞辰120周年的行动依然历历在目。正值邓老诞辰120周年之际,8月16日至17日,邓老亲属、亲友团及众多对邓老有感恩之情的父老乡亲们陪同,在闽西这片红色土地上参观多地,追寻当年邓老留下的每一个脚步,回忆战争年代中,那些弥足珍贵的故事。
江苏省淮北中学始建于1941年,原名“淮北苏皖边区公立淮北中学”,是刘少奇、陈毅、张云逸、邓子恢、彭雪枫、刘瑞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创办的一所抗日军政学校。
“淮北中学的办学历史是淮北抗日根据地斗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办学目标是“广泛吸收各阶层知识青年,把他们培养成党政军各条战线的干部”。仅在抗战的四年时光里,淮北中学就先后为淮北党政军各条战线培养和输送了两千多名干部,当时“对巩固和发展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作出了有历史意义的贡献”。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淮北中学的同学经受了考验,许多同志担任过重要的领导职务。
“传承人类文明,造就民族脊梁”是江苏淮北中学的校训。在“铁流千里”考察队刚刚走过的33天中,记者看到了每一位学生用行动秉承这句话的决心。“今年是邓子恢同志诞辰120周年,我们是来自泗洪革命老区的学生,他是我们学校的创建人之一,今年我们重走革命路的主题,就是纪念这位革命先辈。他是我国闽西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与创建人之一,在我国开辟的革命道路中,做出过丰功伟绩……”这是其中一位队员,在热火朝天的路途中,搭上好心人的车后,首先说的话。这可能就是“铁流千里”考察队经久不衰,连续十年都能完成艰巨任务,传播好红色精神的原因吧。在泗洪革命老区,一代又一代的人,将当年彭雪枫、邓子恢及千千万万牺牲在这里的烈士精神传承。从这批孩子中看到,他们都能用自己的行动去宣扬每一位为祖国有过贡献的人,这是一种骄傲,在弘扬国家正能量的时候,我们不选择低调。
“服从命令听指挥、按时完成每天的行程记录、在驻地不准大声喧哗、提倡团队精神、勤俭节约……”记者了解到,铁流千里考察队有22条队规,严格规范队员。学生们为此表示乐在其中,一位学生代表说“在这种严格的要求下,我们才能团结一致,手牵手通过这次难忘的历练,才能证明我们江苏淮北中学是一支有规模,经得住考验的队伍,是继承和发扬泗洪革命老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红军精神的队伍!”
“刺破青天一把剑,问呆大地扬激情;钢铁意志铁考人,骄阳霹雳炼身心。踏破神舟声震天,淮北中学美名传。能攻坚,敢争胜,铁流千里唱凯旋。”这次活动结束时,铁流千里考察队的誓词又一次响起,每一个字都喊出了队员们坚定不移的信心,他们用行动完美的诠释了“铁流千里唱凯旋”。一次难忘的旅途,学生们变得坚强、自信,他们表示很感谢带队的陈经山老师。“在铁流路上我懂得了承担也懂得了幸福的来之不易。路上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也让我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生活。那些不同的生活深深的刺激了我,我不愿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我要让世界为我而颤抖。我要成为能影响世界,改变国家命运的人”一位学生立下宏伟志愿时说道。
据铁考队员介绍,队伍专门成立了“铁流快报”,用来记录队员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分为7个板块,第二天由报社评分。队员除了完成学校给的每日主题外,一路走来,“红色”是他们最常聊的话题。“结束每天的行程后,大家围坐在小小的房间内,分享心得,听陈老师讲红色故事,是大家最开心的时光”,学生说话时,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
铁流千里考察队,此次终点站来到福建龙岩。这里是当年淮北中学的创建者之一邓子恢同志的故乡。邓子恢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革命。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下,他以惊人的毅力和胆识与张鼎丞等同志组织了闽西农民暴动,创建了闽西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后,他冲破千难万险,回到闽西南坚持斗争,是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领导人之一。在各个历史时期,邓子恢同志都担负着党、政、军的重要职务。他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他所领导的地区和部门的实际紧密结合。他在根据地建设、武装斗争、军队政治工作、财经工作、土地改革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建树和开拓精神,曾得到党中央的高度评价。
建国后,邓子恢同志主持中南局的工作,领导中南地区出色地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和人民政权巩固的艰巨任务。他在这一时期的光辉业绩,特别是在农村和群众工作方面的独特创造,受到了党中央的充分肯定。不久,邓子恢同志即调任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协助毛泽东同志领导农村工作。他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道路倾注了毕生精力。
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子恢同志始终坚持党的实事求是原则和群众路线。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提出“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原则,抗战胜利后,他在华中解放区推行“中间不动两头平”的分地方针。在五十年代指导农业合作化的运动中,他实事求是地提出要“从小农经济的现状出发”,也就是从中国农村贫穷落后的现状出发,坚定地实行党中央肯定的自愿互利、稳步前进的方针。在随后纠正人民公社运动中“左”的偏差时,他提出了一系列调整经营体制的意见,主张建立包括包产到户在内的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然而这些正确主张,在当时“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却一再被斥为“右倾”、“小脚女人走路”、“刮单干风”,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出于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感,他始终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继续深入调查研究,向党组织直抒己见,从不考虑个人得失。
历史已经证明,过去对邓子恢同志的批判是错误的。邓子恢同志关于农村体制和经济改革的主张,就是当前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导。他将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先驱,连同他的历史功绩载入史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为邓子恢同志平反昭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邓子恢等同志提出了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观点……在当时和以后都有重大的意义。”这是对邓子恢同志的公正和崇高的历史评价。
邓子恢同志具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革命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更加磨练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增强了他对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在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今天,我们要大力提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传承和发扬光大。铁流千里考察队明年再见!
本站编辑:姚文君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