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连线 »

抗美援朝老兵忆松骨峰战斗

发布日期:2017-04-07 11:21    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作者:李玉荣文
——记抗美援朝老兵雷泽中
    □晚报记者李玉荣文/图
    开篇诗
    三十八军有威名,松骨峰上战顽凶。
    集束榴弹炸坦克,盘旋敌机造弹坑。
    石头作枪毙寇首,利牙似刀切敌胸。
    魏巍山川传豪气,可爱的人命英雄。
    记者近日在正阳县城一个小区里见到该县抗美援朝老兵、84岁的雷泽中老人。满头银发、脸色红润、干净斯文,是老人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6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已渐行渐远,但对于雷泽中老人来说永世难忘。听闻记者采访,雷泽中老人从相框里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在朝鲜战场上的照片。照片上的雷泽中非常帅气,经过岁月的积淀,而今的他又透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修养。雷泽中老人有一种让人仰慕的感觉,记者随着他的思绪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岁月。
雷泽中在讲述抗美援朝的故事。
    “一张餐桌救了我”
    自幼聪明好学的雷泽中,16岁考上当时位于武汉的中南军政大学,毕业后被分到38野战军进行参谋训练。
    1950年10月19日,雷泽中作为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我们过鸭绿江的时候是黄昏。”雷泽中说,敌人已经把大桥炸毁了,他们是从工兵搭建的浮桥上过江的。走起来非常危险,为保证安全,大家拉开距离前进。一过鸭绿江,他们看到敌人的飞机正在不停地扔汽油弹,朝鲜是一片火海。
    雷泽中说,过了鸭绿江,他们就一直行军,最后在一个山沟里驻扎下来。没有房子,战友们就用玉米秆搭成小茅草庵住进去。第二天敌人开始向他们扫射。
    “一张餐桌救了我。”雷泽中说,那次是他入朝后的第二次战斗,他们行军中看到半山腰一个村庄,那里有五六间民房,由于敌机的轰炸,民房早已无人居住。他们的部队就驻扎在民房内。当时,他还是见习参谋,战友们都到外面挖坑道,他在屋内值班,分析形势,接听电话。他刚坐下来一会儿,第一架敌机就飞下来了,俯冲着向房子进行轰炸,到处是烟雾,看不见东西。
    “我起身顺手拉了一张居民留下的餐桌,把桌面贴近背部。”雷泽中说,一枚子弹打过来,穿过房屋的墙壁,穿透桌子,打到他的背部,由于桌子的阻力才让他免受重伤。
    不久,雷泽中成为38军113师339团的正式参谋。
雷泽中年轻时的照片
    参加著名的松骨峰战役
    “一天夜晚,我们接到命令,马上下山集合。”雷泽中说,部队还没集合好,敌人的大炮就打过来了,我军按照作战计划进行。他所在的38军113师要过清川江,他们一路小跑急行军。过清川江时,江面已经结了约1厘米厚的冰,大家把棉鞋、棉裤脱下,挂在脖子上,涉江而过。江面上的冰一踩就烂了,腿上被冰割得到处是血口子。过了清川江,战士们穿鞋时,才发现沙子都被冻到脚上了。前面有敌人封锁,山上有敌机轰炸,时间太紧,不能吃饭喝水,他们继续前进。
    “我的腿从那时落下了伤寒,至今还经常发作。”雷泽中说,忍受极度疲劳14个小时急行军70多公里,就是为提前到达截断敌人南退的两条道路。他们第二天上午8时40分到达三所里,接着又派出部分兵力主动抢占三所里以西的龙源里。
    大家没吃饭就开始挖战壕,战壕还没挖好,敌人的一辆坦克就开过来了。我军急忙投手榴弹,美军的坦克被炸毁,第二辆坦克开过来又被我军炸毁了。敌军发现后,向山上发起进攻,但多次进攻都被我军打退。敌军就调集飞机对我军进行轰炸。美军不断增援,出动了飞机、坦克和火炮,向这个公路边的小山包进行猛烈轰炸,而我军机智英勇地打退了敌人的一次次进攻。
    雷泽中一边讲述一边用手比画着当时战斗的情景。战斗从上午9时开始打到下午3时,我军所带的子弹、手榴弹打完了,就用石头向敌人砸去,最后和敌人抱在一起,一个对一个与敌人拼,有的抱着敌人滚下山去,与敌人同归于尽。当时的场景很惨烈。
    “这一仗打得非常漂亮。”雷泽中说,消灭几万名敌军。志愿军穿的棉衣、鞋子都烂了。天黑了,月亮出来了,打扫战场时,志愿军从缴获的敌人的汽车上发现很多毛衣、棉衣,就换上衣服暖身子。
    “这就是朝鲜战场上最壮烈的一次战斗——松骨峰战斗,被作家魏巍写进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中。”雷泽中说,魏巍写的志愿军与敌人拼死战,抱着敌人的腰,咬着敌人的耳朵,就是这场战斗。
    衣服上面写名字随时准备牺牲
    “在第三次战役中,我们突破三八线连夜打到汉城。”雷泽中说,他们夜间行军都是一路小跑,饿了就吃把炒面,咽不下去就抓一把雪吞下去,一夜要行军几十公里,因为白天不敢行军,有敌机在头上轰炸。第三次战斗他们是撵着敌人打的。
    雷泽中介绍,1952年初,敌我双方对峙在三八线附近,他所在的团部占领的是260高地,对面的法国营占领的是281.2高地。法国营就像一个钉子,对我军造成很大的威胁,随时就干扰我军,动不动就开枪。我军决定拔掉这颗钉子。一天晚上6时许,我军先让炮兵炮轰法国营的火力点。
    “当时我在团参谋部当参谋,和参谋长一起用望远镜看到,我军把法国营打得稀烂。”雷泽中说,然后,他们指挥让步兵攻击。可是,忽然又冒出来很多敌人,他们明白这是中了敌人的埋伏。此时,团参谋长与前线营长联系不上,随后,参谋长就带领他和另外一个参谋及两个无线电通讯员到前沿阵地指挥。
    “281.2高地与我军的260高地之间有一个100多米的开阔地带,被炮弹炸得全是坑。”雷泽中说,他们在前进中掉进坑里爬出来,又掉进一个坑里,再爬上来。炮弹不停地从他们身边飞过,他们连滚带爬地前进,阵地上牺牲了很多志愿军,看上去惨不忍睹。在这次战斗中,他看到和他一起的一个无线电通讯员和另一个参谋正在前进中被敌人的重机枪击中牺牲。
    “小王牺牲得更惨。我现在已经记不清小王的名字了,只知道他是四川人,还记得我们都喊他小王,牺牲时刚过完20岁生日。”雷泽中回忆,当时,他们回到营部,雷泽中等几个人正在商量打仗的事。在议论中,这个四川的小王说,他出去方便一下。他们在搭的简易营部干等不见小王回来,出去一看都惊呆了,小王已被敌人的炮弹炸得血肉模糊,一只胳膊也被炸飞了。
    “别人的生命是以天计算的,我们的生命是以秒计算的。”雷泽中说,面对牺牲他们一点都不惧怕,他们的衣服上都写上自己的名字,随时准备牺牲。
    转业后教书育人
    “第三次战役后,上级派我回国带兵。”雷泽中说,回国后,他到吉林的双阳、伊通两个县带新兵。当时很多村庄的干部、特别是妇联主任挨家挨户做大家的思想工作,宣传发动,有些青年团员带头游行宣传,动员农村青年参军,向大家宣传抗美援朝、保卫祖国、保卫胜利果实等。
    雷泽中说,送军入朝的场面非常感人,开欢送大会时,在喧天锣鼓声中,出现了一幕幕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丈夫上前线的感人场面。
    “1951年秋到1953年,我所在的部队一边打仗一边挖坑道,我当时还负责坑道的计算工作。”雷泽中说。
    经过千辛万苦的开山劈石,他们终于用自己的意志和智慧,在“三八线”附近的战线上,筑成了一道从东海岸到西海岸的坑道体系。志愿军没有任何现代化机械设备,全凭手工。当钢钎也供不应求时,志愿军就捡拾炸弹片、搜炮弹皮,自设铁匠炉,自烧木炭,自己锻造。
    “我所在的38军是第一批入朝参战的部队也是第一批回国的部队。”雷泽中说,回国后,他在部队服役10年,后来转业到了地方。那时,教师很紧缺,特别是有文化的教师更是难寻,他自告奋勇当上了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每当讲到著名作家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时,他总是用几节课的时间去讲述,给同学们讲述他当时参加战斗的场景,一遍又一遍地讲述当年抗美援朝的故事,把他当年在朝鲜打仗的经历讲给学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记者采访雷泽中老人的线索,也是雷泽中老人的一个学生提供的。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