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连线 »

辽宁土改几乎与解放东北同步进行

发布日期:2017-05-25 15:17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王敏娜
1949年4月,人民政府发给农民土地执照现场大会。
    核心提示
    解放战争中,无论是军事力量还是物资装备都远远落后于敌人的解放军,为什么能迅速扭转局面,夺取最后的胜利?
    “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实行了一系列符合大众要求的政策,特别是在1945年9月至1949年4月,东北根据地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从根本上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深得广大民众拥护,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基础。”省委党史研究室专家这样回答。而且,辽宁地区的土地革命几乎与解放战争同步进行,得到土地的农民纷纷支援前线,加入到解放战争中。
    土改前,贫苦农民吃顿豆腐渣就算改善生活了
    “共产党是大救星,领导人民闹革命,分田地来打江山,解放大众做主人。”7月20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暴风雨向记者讲起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时,张口就念了一首曾经广为传唱的歌谣。
    今年79岁的暴风雨是土改的亲身经历者。他告诉记者,在土改之前,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富农手中,有的老百姓一点儿土地都没有,日子过得十分艰苦。
    阜新市史志办办公室副主任侯福明提供的阜新县土改档案,印证了暴风雨老人的回忆。泛黄的档案纸上,清楚地写着:“阜新县在‘八一五’以前,共有土地345万亩,半数为占全县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所占有,而占全县农村人口90%的贫、雇、中农,只占有半数土地。”
    这组数据是当时对阜新县具有代表性的37个村进行综合计算的一个平均值。事实上,在一些村庄中,地主对土地的霸占尤为严重。比如在阜新县七区黑山皋屯的大地主海明,占有1000公顷土地,超过了全屯土地面积的85%。
    “地主、富农占有的多是好地,贫苦大众手中的地多是山坡薄地或者悬崖陡地,生产的粮食根本不够吃,有的人家在过年的时候吃上一顿豆腐渣就算是改善生活了。”暴风雨说,“少地和无地的农民只好去地主家里扛活。”
    “当时,土地被地主和富农占据在整个辽宁甚至东北十分普遍。”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党史专家”高峰说,“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本家利益,对老百姓所受疾苦不仅视而不见,反而在日伪政权撤出之后,变本加厉地剥削农民。”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在东北站稳脚跟,首先就是要发动群众和争取群众,而发动和争取群众就要进行土地改革。
    土改时,土地、牲畜和大车按人口平均分配
    “辽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进程几乎与解放东北同时进行,且紧密相连。虽然各地解放时间不同,土改的具体时间也有先后,但总的来说,辽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始于1945年9月,完成于1949年4月,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高峰说。
    第一阶段是在解放区内先进行反奸清算,然后进行减租减息、没收敌伪土地,打击的对象主要为汉奸、日伪残余势力和恶霸地主。
    “辽宁地区在日伪反动政权的长期统治下,广大群众要求翻身做主的热情极高。但是部分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不够了解,对国民党政府抱有幻想。为此,中国共产党将那一时期的斗争任务划为反奸清算、减租减息。”暴风雨说,斗争的结果是农民的负担大大减轻了,土地的租金比原来减少25%,借债的利息也只需付原来的一半。
    减租减息虽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敌伪势力,削弱了封建土地占有关系,但是,它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另外,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军事进攻,辽宁多地的土改也因此中断。恶霸地主的反攻和匪祸,使刚刚舒展开眉梢的广大农民重新跌入低谷,而这种鲜明的对比,也让农民深刻认识到,“共产党来了穷人翻身,国民党来了穷人要命”。此时,农民开始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要求进一步合理解决土地问题。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了 《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明确提出根据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将党在抗战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紧接着在同年的7月,中共中央又批准了《东北局关于形势与任务的决议》,坚持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把发动农民群众、创建根据地摆到一切工作的首位,号召广大干部深入农村等。
    辽宁解放区各省委积极动员组织大批干部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开展土地改革。据统计,自1946年6月起,整个东北派出1.2万名干部下乡,开始了全面的土地改革。
    “这是土改运动中最为激烈的一个阶段,群众发动得更为广泛。”高峰对记者说。
    辽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进行得最为深入和彻底的阶段,还是自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之后。“《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经验的总结,是一个彻底的反封建土地革命纲领。”高峰说。
    该纲领发布以后,东北全境进行了大规模的平分土地运动。暴风雨告诉记者,那时候,他们村里来了好多的干部,将村子里所有的土地都丈量了一遍,而且还按照土地的质量划出等级,然后再按照全村人口平均分配。在村里无论是富农还是贫民大家都分到了一份土地。另外,牲畜和大车等生产资料也进行了平均分配。
    高峰总结说:“此阶段土改与以往任何时期相比,声势最大,范围最广,参加人数最多,取得的成绩也最显著。接下来的第四阶段,主要是对以往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偏差进行纠偏和调补。”
    土改后,老百姓摘掉自家门板为解放军修桥
    “历时4年的土地改革,不仅使农民摆脱了几千年来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还推动了东北解放的进程。”高峰这样表示。
    经过土改之后,东北农民的阶级觉悟空前提高,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踊跃报名参军作战。
    据介绍,1947年,安东省参军者达7万人,而在辽南地区,仅9、10两个月就有1.2万人参加主力部队。截至1947年底,解放军主力部队发展到70余万人。1948年,民众的参军热情有增无减,辽宁地区仅辽宁、安东、辽北三省参军者达到15.5万人。辽宁地区组成二线兵团共69个独立团直接补入东北野战军,东北的战局马上得到扭转。
    除了参军参战,各地民众主动出力、出粮支援前线。
    侯福明告诉记者,在辽沈战役中,北镇县人民在县委的领导下,前后动员长期和临时担架4600副,大车4680辆,送信和带路6230人,民工28700人,总计出男劳力46850人,可以说当时全县的强壮劳力几乎全部投入到支援前线的战斗中。
    另外,在解放军攻打锦州时,需要经过北镇沟帮子西大桥和东沙河桥,但当时这两个桥已被国民党军队破坏,为使解放军顺利通过,北镇县委号召全县人民积极抢修桥梁、修补道路。为了解决木料不足的问题,不少群众自愿贡献出自家的房梁、檩木,还有许多人家甚至摘掉了木板门供修桥使用。这样,经过一整夜的抢修,这两座桥终于被修好,保证了部队顺利通过。
    为了保证部队的粮食及军草的供应,仅北镇一个县就支援前线4610吨粮食、3082吨马草,全县共出动1.4万名男女民工昼夜碾米。
    “今天,我们总结历史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就没有我们最终的胜利,共产党在东北赢得了农民的支援也就赢得了战争。辽宁解放区是支持我军进行解放战争的后方,辽宁的土地改革对于东北乃至全国的贡献都是巨大的。”高峰如是说。
    专家谈
    高 峰
    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党史专家”
    从党的土地改革史来看,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是我党历史上规模比较大的一次土改。其不仅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人力和物力支持,更重要的此次土改从根本上废除了在中国土地上盘根错节的封建制度的根基,使长期遭受地主阶级残酷压迫的农民翻身做了主人,使他们获得了主要的生产手段——土地,从而使他们免于将生产的大部分以地租的形式,供给地主做不生产的消耗,而用于扩大再生产。
    同时,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努力改良耕种技术、改良土壤,进一步组织劳动互助,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力。这一变革使解放区农村走向经济富裕、文化发达的新社会,同时为工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原料,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创造了中国工业化的前提条件。
    资料
    近代中国的三次土地改革
    1 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改革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1931年春,毛泽东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 抗战时期的土地改革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由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转变为实行减租减息政策。1937年8月1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南方各游击区域工作的指示》中,提出利用“减租、减息、减税”等合法的斗争方式,以“求得群众生活的改善”。
    到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洛川会议上,根据毛泽东的提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正式决定把减租减息作为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
    3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1947年中共召开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1948年3月,毛泽东对土改总的指导思想作了完整的表述:“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时期,在土地改革工作中的总路线和总政策。”(记者/王敏娜)
    本站编辑:杜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