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连线 »

镌刻在历史档案中的川人力量

发布日期:2017-07-07 19:16    来源:成都档案    作者:档案伯伯
纪念“七七事变”八十周年
——镌刻在历史档案中的川人力量
1937-2017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飞机坦克来勿怕,大刀挥起敌人跑!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这是80年前“七七事变”之后创作的词曲——《卢沟桥歌》,其中大刀挥起敌人跑等振奋人心的歌词,令当时不少人慷慨激昂,深受鼓舞。80年过去了,这首歌中透出的悲壮与豪迈,仍让人动容。
 
“七七事变”电报传入成都 
1937----2017
1937年宋哲元关于“卢沟桥事变”电报
      这份电报是成都市档案局(馆)首次在网络上公布,它是由当时驻守平津地区的29军军长宋哲元所发,其中明确传达出“7日夜,日军突向我卢沟桥驻军袭击”的消息。此外,根据四川作家郑光路先生在其《川人大抗战》一书中的记载,1937年7月8日,卢沟桥事变爆发的第二天,成都多家报纸均发行号外,将这个震惊中外的消息及时传递给了成都市民。
      “卢沟桥昨天打燃了,抗战爆发了!赶快出号外!”编辑、排字、组版、开印……报馆人员全部出动上街叫卖,半小时后,号外便撒遍市区主要街道。成都本地报纸《新新新闻》《华西日报》也在第一时间出了卢沟桥事变的紧急号外。春熙路上,群情激愤。“日本,凶!未必我们四亿多人还打不赢它?!”“揍,狠狠地揍!”“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四处响起。
抗战中的四川力量
1937-2017
      “怀有野心的日本,很想整个吞并我国!”“一个有志的青年,必定战死沙场!”工整的字迹、恳切的陈词,激扬的语气。让人难以想象,这些珍藏在成都档案馆中呼吁市民积极抗战踊跃当兵的作文,竟出自80年前成都市小学生之手。
成都市小学生呼吁积极抗战踊跃当兵的作文
      四川交通不便、军阀倾轧,被民众视为西南“僻壤”。但四川的老百姓在对待“抗战”上却从未退缩。得知七七事变后,连小学生都如此慷慨激昂号召踊跃当兵,可见当时的川人的参军热情。
      抗战期间,20万脚踏草鞋、身背草席、扛着四川土造97步枪的川军组成5个成建制的军,1个师和1个独立旅,第一次出川抗战。此后8年中,四川陆续提供了300余万兵源充实前线部队,抗日军队中每五六人中就有一个四川人。
    八年抗战期间,四川为全国做出的贡献不仅是300余万兵员,还有300余万劳工、1/3的粮赋,成为支撑中国抗战的大后方。
      当时物价飞涨,粮、糖、盐、火柴都限量供应,可几千万挣扎在饥寒线上四川普通民众愿意拿出一切支援抗战。 四川在校学生、商界大亨、普通劳工纷纷捐款支援抗战。
成都市小学生捐款买飞机收据
  八年抗战期间,四川是全国仅剩的物资供应大省,为此四川各界不仅自发组织募捐活动,还发布了多项例行节约条例、办法、倡议书。
     《为节制汽油消耗通知汽车车主书》提出“请于十二万分必要的时候才坐车”、“留一滴汽油可以多杀几个日本强盗”。
    《为限定餐馆席费劝各界同胞书》则表示“前方将士无一饱,后方岂能一食万钱”。
    除此之外还有《为禁止烫发劝妇女同胞书》号召“有民族性的妇女应以烫发的精神和时间来作救国工作”。
档案伯伯说
    1945年10月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感谢四川人民》,其中感人至深的文字是:“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是尽了最大最重要的责任,直到抗战终止,四川的征兵额达到302.5万人......历年来四川贡献于抗战的粮食占全国征粮总额的1/3,此外各种捐款其中最大一部分也是由四川人民所负担......抗日军队中每五六人中就有一个四川人,出川抗战的350万川军,有64万多人阵亡,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占全国抗日阵亡的1/5!川军同全国同胞一起以血肉之躯构筑了国防长城,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