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连线 »

沙家浜精神,不朽的丰碑

发布日期:2017-09-25 15:03    来源: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作者:胡美琴、王昕伟
    沙家浜,钟灵毓秀,是块神奇而又美丽的土地。“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秀丽的湖光山色哺育着勤劳的常熟儿女,灿烂的历史文化滋养了无数的仁人志士,明媚葱郁的阳澄湖畔守护着“芦荡火种”的英雄故事。一曲曲耳熟能详的戏剧,一首首妇孺皆知的赞歌,一段段英勇传奇的故事,无不昭示出沙家浜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沙家浜以水乡抗日的喋血烽烟,新四军战士与人民群众众志成城、杀敌报国的英勇事迹,通过文学艺术的传播直至每个人的心底。国家危亡的艰难岁月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沙家浜地方党组织和无数阿庆嫂、沙奶奶式的人民群众,与日伪顽敌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常熟人民前赴后继,浴血牺牲,谱写了一曲曲军民鱼水情深的赞歌,也铸就了光辉灿烂的沙家浜精神。沙家浜,更是因为这种革命精神的折射而永放光芒。
    一、沙家浜精神的形成过程
    沙家浜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常熟人民就已经投身于革命斗争,1928年4月,沙家浜建立了地下党组织,进行发展党员,开展宣传,密切联系群众,组织工运、农运等活动。在党的领导下,沙家浜革命形势蓬勃发展。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13日,日寇开始攻占上海,江南国土逐步沦亡。地处江南的常熟城,面临着日本侵略者炮火的轰炸,离常熟不远的水乡小镇沙家浜,也危在旦夕。
    1939年5月,新四军六团以“江抗”名义东进,建立了以阳澄湖为中心的苏州、常熟、太仓根据地,以及澄锡虞、嘉定、青浦根据地。以叶飞为首的新四军一部东进江南来到沙家浜地区,点燃了沙家浜抗日的烽火,在阳澄湖畔与沙家浜抗日武装胜利会师,依靠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利用阳澄湖地区万亩芦苇荡作为天然屏障,开展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开辟了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1939年9月,“江抗”奉命西移,在沙家浜留下了以刘飞、夏光为首的36位伤病员。他们以芦苇荡绿色帐蔓为掩护,依靠地方党组织和无数“阿庆嫂”、“沙奶奶”式的沙家浜人民群众,与日伪匪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军民鱼水情深的赞歌。他们在沪宁铁路武进以东直到上海地区建立并巩固了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发展壮大了人民抗日武装力量。他们从一个排发展到一个连、一个营、一个团、一个旅,1941年2月“皖南事变”后,这支部队被编入六师十八旅,先后参加淮海战役、孟良崮战役、渡江战役、淞沪战役,屡建战功。以此为素材创作的沪剧《芦荡火种》,轰动申城,名闻江浙;后改编为京剧《沙家浜》,家喻户晓,百姓传唱,沙家浜也由此而名闻遐迩。
    在这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中,常熟人民凭借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精忠报国,威武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一身正气,救民水火”“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相结合,凝聚成特定的“沙家浜精神”。沙家浜精神,是以被称为“芦苇火种”的36名新四军伤病员和常熟无数阿庆嫂、沙奶奶式的人民群众以及坚强的沙家浜地方党组织为主要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和志士仁人用艰辛的奋斗、无私的奉献、巨大的牺牲所铸就。是在我党领导广大军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抗日战争,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不断培养、积累而形成的。沙家浜的革命斗争是沙家浜精神的本体和源泉。可以说,沙家浜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凝聚而成的一种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具有强烈的革命性、深厚的民族性和鲜明的时代性;军民团结如一人,同仇敌忾,共御外辱,更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
    二、沙家浜精神的丰富内涵
    沙家浜精神是在英勇悲壮的抗日战争中,以刘飞、夏光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常熟广大人民群众,在阳澄湖沙家浜地区进行艰苦斗争而培育和创造的伟大革命精神。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沙家浜精神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坚定理想信念,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沙家浜精神的主要内涵可以概括为“坚定信念、合群奋斗、无私奉献、爱国为民”。
    (一)坚定信念是沙家浜精神的思想灵魂
    坚定的信念是沙家浜精神的思想灵魂,对整个沙家浜精神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总领作用,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何种境界,坚定地信念都是沙家浜人民坚持斗争的强大精神支柱。作为沙家浜精神的思想灵魂,沙家浜人民坚定的革命信念是在抵御日寇入侵的伟大的抗日战争中被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唤醒的,并在抗日斗争的艰辛历程中进一步巩固下来。无论是在抗战形势高涨时期,还是在日寇猖獗遭受挫折的时期;无论是在枪林弹雨的战争前线,还是在险象环生的敌人后方,沙家浜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始终坚持信念,坚持不懈,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勇前进。从抗战前期,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展群众、训练抗日武装;到抗战相持阶段,组织游击队伍、保存革命火种,继续斗争;再到抗日战争后期,奋勇杀敌,收复国土;再到解放战争时期,配合策应我党的各种斗争,先后参加淮海战役、孟良崮战役等重要战役,屡建奇功。沙家浜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始终秉持共产主义信念,百折不挠,坚持斗争,勇往直前。他们坚定信念,相信中国革命必然胜利,因而在革命的征途上无论有多么巨大的牺牲,都前赴后继,义无反顾,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党员坚定了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就能够经受住各种各样的考验,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背弃了理想信念,共产党员的政治生命也就终止了;淡化理想信念,共产党员就会落后于时代前进步伐。我们发扬沙家浜精神,就应当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砥砺奋斗的精神,始终不渝地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努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合群奋斗是沙家浜精神的显著特征
    在抗日战争时期,位于阳澄湖畔的沙家浜成为了苏、常、太游击根据地。依靠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利用阳澄湖地区天然地理条件,我军开展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血战沙家浜、激战阳沟娄、伏击八字桥、夜袭浒墅关、奇袭虹桥飞机场等历史事件至今仍广为传颂。沙家浜抗日军民鱼水情深,共同抗敌的感人事迹可谓历历在目。以夏光为首的36名伤病员作为“芦荡火种”,在沙家浜革命群众的保护和支持下,燃起了常熟抗日斗争的熊熊烈火。在日寇肆虐,汪精卫卖国投降,国土不断沦陷的一段时间,全国抗战形势一度极其艰险,但沙家浜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并没有停止“合群奋斗”,而是遵照党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游击战的方针,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斗争。他们以青纱似的芦苇作天然屏障,依靠地方党组织和无数阿庆嫂、沙奶奶式的人民群众,与日伪顽展开了不屈不挠、机制灵活的斗争,展现了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沙家浜人民的抗日斗争不断发展壮大,抗战胜利前夕,沙家浜地下党组织已经组建和掌握了一支上千人的游击队伍,活跃在阳澄湖周边地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合群奋斗,是沙家浜军民鱼水情深的生动体现,也是沙家浜精神的显著特征,更是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优秀作风的光辉典范。我们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的具体应用。我们今天更要学习和弘扬沙家浜精神,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漫漫征途中,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实践中。
    (三)无私奉献是沙家浜精神的本质体现
    无私奉献精神是沙家浜精神的本质和核心,是以无数阿庆嫂、沙奶奶式的人民群众和刘飞等优秀共产党员等为代表的沙家浜老一辈革命家留给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无私奉献、不怕牺牲、一往无前、勇于捐躯的彻底革命精神。沙家浜抗日武装在日寇“扫荡”、“围剿”和恶劣的环境下得以长期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广大新四军指战员、广大人民群众、广大党员干部无私奉献,不怕牺牲,坚持斗争的结果。在沙家浜血与火的峥嵘岁月中,广大军民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沙家浜人民为了保护“芦苇火种”,为了抗日大业,毫不迟疑地承担了这一重任,面对敌人的扫荡,毫不退缩,他们甘愿拿出自家的最后一把米、最后一尺布、最后一双鞋献给新四军战士,用生命哺育和保护着他们。在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中,无数的共产党人、革命群众“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家,为国家”,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在长期的抗战斗争中,许多沙家浜儿女为革命牺牲了自己的宝贵生命,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生命赞歌。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正是无数革命先烈和共产党员用无私奉献精神,不惜流血牺牲,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他们为革命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正是大批沙家浜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斗争、不怕牺牲、无私奉献铸就了沙家浜精神的本质内涵。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必须大力弘扬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沙家浜精神,无私奉献,拼搏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四)爱国为民是沙家浜精神的活力源泉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我们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自创建之时起便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将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唯一宗旨。面对日寇入侵、山河破碎,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代表无数爱国志士的心声“誓死不做亡国奴”,为了捍卫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毅然举起抗日救国的大旗,投身于抗日战争的伟大事业中。英勇的沙家浜儿女深明大义,在党的号召和领导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敌后游击战争,发展抗日武装,开拓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日寇铁骑的肆虐下,顽强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彰显了英勇不屈的民族气节,给予日寇以沉重打击。沙家浜人民和共产党人万众一心,“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最终迎来了抗战的胜利,正如毛泽东所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千万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
    爱国为民是沙家浜精神的活力源泉,也是是伟大的爱国主义与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有机结合。无数革命先烈和党的优秀儿女为了国家独立,人民幸福不惜流血牺牲,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他们为革命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正是无数沙家浜优秀儿女的拳拳爱国之心和无数中国共产党的忠诚为民共同铸就了沙家浜精神的活力源泉。爱祖国,爱人民,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必然使命!
    三、沙家浜精神的当代价值
    沙家浜精神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阳澄湖畔,是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英勇抗日的新四军战士和沙家浜广大爱国群众的共同培育下,在长期的抗日战争、革命斗争中孕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革命战争年代,沙家浜精神主要体现为"牺牲、奋斗、奉献",堪称沙家浜人民的精神支柱,对于沙家浜人民的抗日战争、革命斗争有着巨大的指导和激励作用。时至今日,沙家浜精神仍然焕发着熠熠光辉。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特殊时期,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沙家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沙家浜精神的丰富内涵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科学的方法论断,成功的经验总结,和具体而生动的工作方法,为我们在处理各种问题上提供了指导和方向。我们要牢记沙家浜精神,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密切联系群众”,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沙家浜精神的继承和延续,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进行的强有力支持与保障,“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知有多少出人意料的困难正悄悄等待着我们,也不知有多少隐患潜伏在我们身边,但是我们要知难而上,要合群奋斗、勇往直前,必须要有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地信念,这正是沙家浜精神的一大特质。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一系列的新问题出现在我们面前: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带来了严重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地域差距,加之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不断涌入,无疑对我国社会主义传统主流价值观念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贪污腐化,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奢侈享受等腐朽的官僚主义作风也日渐出现在我们官员的身上,反腐倡廉工作迫在眉睫......面对这种种问题,弘扬沙家浜精神显得更加必要。只有不断学习沙家浜精神,了解革命先烈的艰苦卓绝,才能真正从思想上远离贪腐,从行为上拒绝奢侈;才能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一心一意的为人民群众谋福祉;才能调动社会各界的生产积极性,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公平高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不断深入实际,深化改革,变革生产关系使之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步伐,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如今改革由“摸着石头过河”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改革切入到制度层面、利益调整层面和自我革命层面等深层问题,触及了转变政府职能、缩小收入差距、强化权力制约等一系列“硬骨头”问题,越往后改,难度越大,越需要啃“硬骨头”。为了加速推进改革发展,全体党员干部和全国人民群众都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自觉把全部力量凝聚到全面深化改革上来。必须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问题意识、危机意识,坚定信念、合群奋斗、无私奉献,在改革创新中突破观念束缚、突破发展瓶颈、突破开放局限、突破利益藩篱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大力学习、继承和弘扬沙家浜精神,只有如此才能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繁荣发展。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