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汇文中学“贺龙班”成立 全国招生贯通化、一体化培养田径人(02月23日)
- 怀念一位百岁晋绥老前辈(01月27日)
- 家中吊唁蹇阿姨……(01月03日)
- 他是最后一位亲历者(11月28日)
- 永远和老区人民在一起(09月09日)
- 基金会七年资助2918名寒门学子圆梦大学(09月07日)
- 岢岚县举行“2022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捐助仪式(09月02日)
- 临县“2022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捐助仪式举行(08月29日)
- 保德县“2022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捐助仪式举行(08月26日)
- 石楼县“2022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捐助仪式举行(08月26日)
周总理逝世42周年:这盛世如您所愿!
发布日期:2018-01-08 10:52 来源:新华网 作者:聂晨静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
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路那样长,人那样多,
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
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十里长街送总理》

周恩来总理(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这是人们抬着周总理画像走向人民英雄纪念碑。

1976年1月11日,首都百万群众,泪洒十里长街,极其沉痛地悼念敬爱的周总理。这是安放周总理遗体的灵车通过天安门。

今天,是周总理逝世42周年。
当我们回顾这位共和国总理的一生时,总会无数次泪目。
人民永远怀念您,亲爱的总理。

43年前的1月13日,
77岁的周恩来
向第四届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
那是他26年的总理生涯中,
最后一次作政府工作报告。
5000余字,半个钟头,
对重病缠身的周总理而言,
逼近生理极限。
报告里,
有他一直盼望实现的
“四个现代化”。


1955年4月,万隆会议立国威。周总理不畏艰险,力挽狂澜,将中国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外交理念宣告世界。
总理曾说:(中国)这样大的国家,如果在文化上不能对世界有所贡献,经济上不能有较快的发展,那我们就对不住世界人民,也对不住我们的祖宗。

如今,
共和国早已不需在夹缝中求生存,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一带一路”倡议、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
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
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让世界看见了不断强大的中国。
当汉语热席卷全球,
当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为全球经济繁荣提供中国路径,
我们做到了总理所盼。

新时代,
我们依然自信:
共和国的声音将更加铿锵有力!

1957年,建军三十周年之际,人民海军举行了第一次海上阅兵。
周总理身穿中山装,登上检阅舰。
阅兵式后,总理挥毫写下: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同志们,希望你们为建立一支更加强大的足以保卫远东和世界和平的海军而奋斗不息!”

时光流转一甲子,
纪念建军90周年,
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沙场点兵,
“敢于打败一切来犯之敌”!

首艘国产航母挂满红旗下水,
蛟龙入海,
见证着中国奇迹。
中国海军护卫舰队的战士们,
在广袤海洋间,
捍卫着世界和平。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曾随身带一个“黑匣子”。周总理一眼就看上了,而听到工作人员说“天上现在还没有我们中国的通信卫星”时,总理沉默了。
这件事,就此挂在了他心上。

直到1974年5月19日,总理写了生命中最后一个批示,督促有关部门作出我国卫星通信工程规划。11天后,他病重住院,此后再没回到他那张宽大的办公桌前。
9年后,
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东方红二号”横空出世。
从无到有,
一发不可收拾,
中国航天让世界瞩目:
卫星通信进入“高通量时代”,
量子通信领航全球,
北斗卫星全球组网……

当我们有能力
一次次帮助别国将通信卫星送向天际时,
一定会有人想起,
那只让总理挂念的“黑匣子”。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自主创新的号角之下,
中国智造、新四大发明涌出国门,
越来越多属于我们自己的“黑匣子”,
正让世界抬头仰望。

“心愿”已许,“承诺”未竟。
1973年6月9日,总理来到他阔别了25年的延安。走下飞机,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又回到家里来了!”

当知道延安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时,他流下了眼泪。
总理问:“延安能不能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
临走时,他留给了延安人民最后一句话:“延安建设好了,我再来!”
彼时,
延安人口130万,
农民人均粮食不足250公斤,
人均年收入不到50元。
今日,
延安人口225余万,
人均可支配收入21122元,
到2018年将现整体脱贫。

回望43年前的报告,
那里有总理对民生经济的记挂:
“在我们这样一个近八亿人口的国家,保证了人民吃穿的基本需要。”
“这十年中,我们成功地进行了氢弹试验,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
历史如坐标,
我们一路前行。
回首往昔,
才知道已经走出了多远。

如今,我们的近14亿国民,
吃穿早已基本保证,
小康社会两年后全面建成。
如今,我们的前沿科技不胜枚举:
“慧眼”卫星遨游太空,
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
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
我们的发展更强劲,步履更坚实!

如果能时空对话,
我们多想告诉总理:
2020年
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
今后30多年的美好蓝图已然绘就。
共和国的千千万万个地方,
就像延安一样,
粮食翻了一番又一番,
面貌变了一轮又一轮。
当年送别的十里长街,
如今已是十里繁荣。
这盛世,
可否如您所愿!
山河犹在,国泰民安。

本站编辑:林子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