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连线 »

【党史故事】抗战胜利时我与港督代表的一次谈判(四)

发布日期:2019-03-20 14:52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作者:谭天度
 四、全面开展中共在港半公开工作
    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开展香港城市工作的指示和谈判决定,广东区党委于1945年9月起陆续派出大批干部进入香港,并划分为秘密和半公开两大工作系统,分别由区党委委员梁广、黄康及连贯、饶彰风负责。1946年1月15日及2月5日,广东区党委和东江纵队领导机关分别迁入香港。6月,设立了半公开工作机构中共港粤工作委员会,由广东区党委书记尹林平兼书记。根据中央及南方局指示,1946年秋至1947年夏之间,党的大批专业干部章汉夫、潘汉年、夏衍、许涤新、乔冠华、廖沫沙、龚澎、冯乃超、邵荃麟等人陆续由内地转移至香港,我党利用香港的有利条件,广泛开展了统战、文化、宣传、财经、外事、侨运、情报等工作。1947年5月,成立中共中央香港分局(1949年4月改称华南分局),方方为书记,尹林平为副书记,章汉夫、梁广、潘汉年、夏衍、连贯为委员;随即港粤工委改称中共香港工作委员会,章汉夫为书记;广东区党委城委改称中共香港城市工作委员会,梁广为书记。香港成为华南人民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
    1945年11月13日,广东区党委机关报《正报》在香港创刊;同年年底,建立了新华南通讯社;1946年1月4日,在香港复刊了《华商报》;随后,成立了新华社华南分社(后改称香港分社);出版了《群众》周刊、《今日中国》英文半月刊、《经济导报》等。
    1946年9月1日,我们创办的香港劳工子弟学校开学,该校得到了香港政府劳工司、教育司及社会的广泛支持;以后这间学校不断发展,并延续至今。1946年10月10日,广东区党委与民主人士共同创办的达德学院开学。与此同时,香岛、培侨、汉华等中学相继开学。1949年2月,香港工委财经委创办的建中工商专科学校开学。这些学校为解放战争时期的游击区及解放后的接管工作培训了大批干部。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在港九地区举办了二十几期各种类型的学习班,为华南和西南地区培训了省、地、县级干部数百人。在此期间,中共中央上海局也将许多期学习班转移到香港举办,刘晓、方方、刘长胜、钱瑛、许涤新等领导亲自授课。
    1947年,香港爆发了自1925年省港大罢工以来的特大工潮,香港城委遵照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后改称统战部)的指示,采取了正确的斗争策略,领导广大工人群众取得了大罢工的胜利。通过这次大罢工,共产党取代了国民党在香港工会中的主导地位,争取了广大工人群众。
    在我们的发动下,进步港商冲破国民党的阻力,开展与北方解放区的易货贸易,大量的药品、胶鞋等急需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被运往解放区,解放区生产的物品也有了海外销路。我们在香港和南洋等地募集的捐款、衣被等也不断被输送到华南游击区。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军政官员在内地的许多重大起义,也是在香港策动和完成的。在此期间,我们还发动滞留在港的原国民党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资委会、招商局、九龙关等25个经济机构起义,产生了重大的政治影响。以后,我们接收了这些机构的大量资产,其中绝大部分员工也成为建设新中国的骨干人才。
    参加这次中英谈判后,我被党组织留在香港从事上层统战工作,任中共港粤工委(后改称香港工委)统战委员会委员,港英政府则任命我为渔政司官员,以便于我在港从事渔民和华侨工作。在解放战争中,我们与李济深、何香凝、沈钧儒、马叙伦、彭泽民、邓初民、陈其尤、李章达、蔡廷锴等民主人士密切合作,向他们宣传中共中央统一战线思想,批判“第三条道路”主张。1948年秋开始,我协助潘汉年、连贯、夏衍等人,将云聚香港的民主人士秘密输送至解放区,筹备第一次全国政治协商会议,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1948年12月11日上午,我到香港工委副书记连贯家开会(此时连贯已到河北省西柏坡向中央汇报工作),正好碰上港英政治部的警察来搜查,他们将我当嫌疑犯逮捕。我被捕后,中共中央香港分局书记方方指示香港工委外事委书记乔冠华向港英当局提出抗议,党组织还派人向香港基督教会督何明华及港大校长交涉。当审问我的港英警察知道我的真实姓名后,立即向我“赔礼”“道歉”,责怪我为何不早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随即,他们拿出牛奶和面包请我吃。13日,他们“礼送”我出狱。这次港英当局的行动,实际上是想获取我们输送民主人士的证据和有关资料,打击我们在香港开展的新政协运动,破坏我们输送民主人士的工作,但他们没有达到目的。
    我与港督代表的这次谈判已经过去50多年,实践证明,毛泽东、周恩来和党中央关于对香港长期打算、长期利用的方针是非常英明、正确的。我们将香港作为战略基地,使其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在港的各项工作开展及今天的香港回归,打下了坚实基础。(摘自:欧阳淞 曲青山主编:《红色往事:党史人物忆党史》,济南出版社。原载: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本站编辑: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