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连线 »

【党史故事】周恩来:“我们的态度是求同而不求异”

发布日期:2019-05-07 14:17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刘英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兼第一任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对国家和世界的和谐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求同存异”的思想是周恩来外交实践中的一大亮点。
  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周恩来指出:“外交工作有两方面:一面是联合,一面是斗争。我们同兄弟之邦并不是没有差别……对帝国主义国家战略上是反对的,但战术上有时在个别问题上是可以联合的。我们应当认识清楚,否则就会敌我不分。”在外交方面朋友越多越好,而且与兄弟国家是联合的,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但也不能随便盲目一致。而与敌对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进行外交时,也要仔细思考,既要看到好的方面也要看到坏的方面,彼此之间也不是毫无合作的。
  在1954年8月接待英国工党代表团访华前的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指出:“我们和英国是有同有不同的,我们的态度是求同而不求异。”英国对新中国的舆论比较好,尽管美国对其访华不满意,但是英国对推进中英关系还是采取了主动的态度。这也帮助了我们打开同西方国家改善关系的大门,我们要讲求实际,既联合又斗争,能够和平相处。我们存在相同的地方,双方政治上都谋求和平,经济上双方有贸易,于两国来说互惠互利。
  在1955年4月亚非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中,周恩来正式提出“求同存异”思想并进行了集中的阐述,他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差异是实际存在的,我们应尽力追求会议的共同愿望。从近代以来我们就进行着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我们反对外来干涉,我们主张的是与各国和平相处,让亚非国家团结起来。周恩来的讲话得到了在场人的高度赞许,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万隆会议十项原则,使新中国外交扬眉吐气。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