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红色专栏 » 抗战春秋 » 勿忘历史 »

抗战老兵回望百团大战

发布日期:2015-07-08 09:34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理家庄抗战遗址剪影。

  抗战老兵王段玉近影。

  〖核心提示〗

  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笔者慕名来到了平定县理家庄村,采访抗战老战士王段玉。王老虽已92岁高龄,但谈起打鬼子的往事,仍神采飞扬。通过老人的讲述,“百团大战”清晰地浮现在笔者眼前——

  一双新鞋脚上穿,哥哥抗日上前线,参加百团大会战,活捉鬼子老片山。

  青石板上钉明星,妹也参加八路军,太行山上把日抗,百团大战争一功。

  ——赵佩龙《阳泉革命老区的民谣》

  夏日的太行山区,一场细雨过后,空气显得格外清爽。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笔者慕名来到了地处太行山腹地的平定县岔口乡理家庄村,采访抗战老战士王段玉。王老虽已92岁高龄,但谈起打鬼子的往事,仍然神采飞扬。通过老人的讲述,发生在70多年前抗日战争中那场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有时大家一起开会饿得连坐都坐不稳

  理家庄村地处平定县城北部山区,是一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古村。从阳泉出发,驱车沿蜿蜒在太行山深处的207国道前行,穿过村口的楼阁,置身理家庄村,印象中山高石多、沟梁纵横的山村,眼前却是植被茂盛、果树成荫的花园式农村。听闻笔者要来探访抗战老兵王段玉,理家庄村委副主任王润所热情地带领笔者一行去往王老的家,提起理家庄村的革命历史,王主任脸上立刻露出了自豪的表情。原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理家庄村是平定(路北)县级机关、团体所在地,拥有中共平定(路北)县委、县政府机关办公等旧址。

  这是一处幽静的农家小院,闻听门响,脸色红润,鹤发童颜的王段玉老人立刻迎了出来,虽然已是90高龄,但给人的印象是宝刀不老,神采依然。听说笔者来采访,他让儿媳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小包,王大爷亲手展开,只见红布一层又一层,里面露出了解放军勋章、人民功臣勋章等数枚纪念章,他特意换了新衣服,并把军功章都别在胸前,回忆起激情燃烧的岁月,老人精神焕发,目光炯炯,仿佛又回到了当年。

  抗日战争开始不久,日军占领了正太铁路(今石太铁路)沿线,平定县处在正太铁路中段的咽喉,是日军重点控制地区。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那时他只有十几岁,时常目睹日本人烧杀抢掠。“看着日本人践踏我们的土地,欺负我们的亲人,心里非常愤慨!”少年王段玉渐渐萌生了参军的念头。当时县里有武工队,他的二哥王虎玉就是武工队队员,他和小伙伴们不顾年幼,经常跟着行动。刚打仗时,穿的是山杠子鞋,用的是79马枪,身上背着满满的子弹袋,其实最多时每个人只发3发子弹,其余的都是用小木棍撑满。忆起当年,王大爷很有感触:“由于日军的封锁,当时生活的困难程度今人很难想象。有时大家一起开会,饿得连坐都坐不稳,只好躺在炕上开会。偶尔能吃一顿小米饭,大都是地主家里存了很久的,米都泛黄了,有很多虫,但大家仍然吃得津津有味。”

  王大爷清楚地记得,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本侵略者的“囚笼政策”,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军区等共105个团20余万兵力,向华北地区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敌伪据点发动大规模进攻战役,即“百团大战”,时年17岁的王段玉作为平定县大队一中队的一员,也参与了这一战役:“我们实在是受够了汉奸和小日本的气了!听说正规部队要打日本人,能拿起武器的人全跟着部队跑。”

  拔铁轨时想尽了各种办法

  在华北交通线中,正太铁路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横越太行山,是连接平汉、同蒲两铁路的纽带,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八路军的进攻战役首先在正太铁路发起,王段玉所在的平定县大队主要担负正太铁路娘子关至寿阳一带,任务是破坏铁路及运送参加战斗部队的物资及伤员,上级当时下达给平定县大队的命令是“不留一根铁轨,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个车站,不留一个碉堡,不留一座桥梁,不留一根电杆”。这也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如何破坏?”王大爷回答干脆:“掀翻铁轨,炸掉桥梁!”每次行动前,都有战友在铁路两端巡逻看守,他就和别的战友一起,找到那些焊接口有缝隙的铁轨,先卸螺丝,再把整条铁轨都拆下来。拔铁轨时想尽了各种办法,用撬棍撬、地雷炸、点火烧。卸下来的铁轨都拉到后方的兵工厂炼钢,造手榴弹、地雷,枕木就地烧毁。挖起的铁轨没法运走,就把枕木点着,熊熊大火把铁轨烧红弄弯,让敌人不能再继续使用。那时的工具也缺乏,拆除电线就用石头将电线砸断运回后方。日本人也很顽固,每当他们撬开 一段铁轨,日本人又重新铺。“他们铺,我们再撬,就这么和日本人较着劲儿。”那些时,夜里沿线铁路边到处都是枕木点起的熊熊大火,到处都是枪炮声,敌人顾前顾不了后,很快正太铁路就陷于瘫痪。

  为了避开日本人,他们的行动一般在夜里,可难免还是会遇到鬼子,“有时遇到了,我们就拿砍刀和他们打!”有一次,战士们埋伏在玉米地里伏击日军的运输车,当几辆运输车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缓缓驶来时,早已等候的我官兵轻重武器一齐开火,枪声、杀声、手榴弹爆炸声顿时响彻山谷。日军的第三辆运输车被手榴弹击中起火爆炸,瘫痪在路中央,后面的车被堵住,动弹不得。日军一片混乱,不少鬼子趁机仓皇而逃。我方官兵冲向敌人,一阵猛冲猛打,把鬼子运输队打得晕头转向,溃不成军。王大爷虽年龄不大,但打仗从不惧怕退缩,当时一跃而起冲在前面。没想到,一个躺在地上装死的日本鬼子,突然爬起来挥舞着刺刀向他捅了过来,说时迟那时快,他灵机一闪躲了过去,然后一记重拳狠狠地打在鬼子的脸上,这次鬼子才真的被打倒在地。这次伏击战打得干净利索,除最前面的两辆汽车逃跑外,其余汽车全都成了我军的战利品,战果非常辉煌。

  抽口烟成了战斗之余的“奢侈”享受

  如今的王段玉,是一位四世同堂的幸福老人,膝下有四子两女,现在和大儿子一家住在一起,侍奉一旁的儿媳说,王大爷生活规律,身板硬朗,心情豁达,是个闲不住的人。在墙上的一个老式相框里,镶有王大爷和老伴年轻时的旧照,虽然已经发黄,但依然能看出容光焕发的面庞,炯炯有神的目光。王大爷凝视着42岁就离逝的老伴相片,回忆起了他的婚恋故事,那个年代的姑娘们都愿意嫁当兵的,老伴是邻近的盂县人,因爱慕从小当兵的王段玉,就和他定下了亲事。抗战胜利后,王大爷要随部队开赴西北,临行前,老伴和他举行了婚礼,主动承担起了养家的重任,让他安心去服役。说起这段经历,王大爷会心地笑了起来,感叹道,没想到,因为当兵还娶了个好媳妇!

  虽然已有92岁高龄,但王大爷依然思路清晰,说话铿锵有力。住在一起的两个重孙已上小学,也是不折不扣的“历史迷”,最爱听老人讲八路军打鬼子的故事。儿媳妇告诉我,老公公一辈子枪林弹雨走过来,没有别的嗜好,就是爱抽烟,家人为他身体健康着想,采取每天限制几根的办法加以控制!今天上午说得高兴,王大爷比平时的规定多抽了一支烟,乐呵得像是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说到抽烟,王大爷也是有一肚子的故事,这其中另有辛酸:战争年代,部队生活艰苦,寒暑风霜、蚊虫毒物难防,抽烟驱之,解乏去烦,久成习惯。第一次抽烟是在刚参军时,急行军又冷又饿又劳累,加上敌人的密集炮火,还是个孩子的他心里很害怕,年长的老兵卷个旱烟,给他抽了几口,顿时觉得情绪稳定了许多,慢慢地,抽口烟成了战斗之余的一种“奢侈” 享受!特别是在战场上,有一次埋伏在坑道里几天水米不进,战士们点燃一支烟后,传递着每人吸上一口解困去乏和充饥,大家只能把烟雾吐在脸前的土中,以防敌人看到烟雾而暴露目标!

  走访、聆听、记录,跟随着王段玉老人的讲述,一同回味、一起沉思,笔者的内心也不断地感动着,激昂着。

  〖相关链接〗

  百团大战微档案

  1940年8月20日夜,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 天,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百团大战历时5个多月,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增强了全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

  王段玉微档案

  王段玉(曾用名:王玉海)是平定县岔口乡理家庄村人,1923年7月出生,青年时期在村参加青救会,1941年参军,任平定县大队侦察员,武工队队员,后转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64军191师674团2营4连5排任排长。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在第五次战役中英勇作战,被国防部授予一等功一次。 1953年转业回村,先后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生产队队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