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今日晋绥 »

晋绥后代连续三年为贫困大学生筹措学费:传递晋绥情

发布日期:2018-08-29 14:49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张蓓
雁门关伏击战遗址。 澎湃新闻记者 张蓓 图
    风声如涛,拂过苍翠树林,黑石头沟不复往日寂静。8月21日上午,雁门关伏击战遗址前正举行着一场烈士祭奠活动。
    这也是“2018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的最后一站。活动主办方之一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下称“基金会”)的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段晓飞,面对前来凭吊人群,他在发言时几度激动哽咽。
    段晓飞已过花甲有了白发,却是基金会里年纪尚轻的。基金会成立以来,一众花甲古稀之年的老人在“尚有精力”的紧迫感下,从最初为收烈士遗骸而来,到决定捐资支持老区教育扶贫,已连续三年在这片红色土地开展助学公益活动。
    今年的助学活动走进山西省的石楼、交城、兴县、代县,基金会将筹措得的二百万元,发放给应届高考录取的400名贫困家庭大学生,每人可得学费五千元。
    “所有捐赠款项来自个人、企业的爱心支持,我们不拿一分钱”,段晓飞对澎湃新闻表示,“出发点都围绕着一个‘情’字,我们称自己为晋绥儿女,这里是我们父辈曾经艰苦奋斗、浴血奋战的地方,我们希望通过接力,把晋绥情一直传递下去,帮助老区的山里娃实现梦想”。
雁门关伏击战遗址所在的黑石头沟
    “捐助更像是情感传承”
    自2016年启动的助学活动,到今年已是第三届。捐赠的范围扩大至山西吕梁、忻州的四个县,400名学子,金额也增加至200万元。
    2014年10月,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这是由晋绥根据地创始人贺龙和林枫的后代贺晓明、林炎志等20多名晋绥儿女与兴县人民政府共同发起的公益慈善组织,将资助老区贫困家庭大学生列为工作重点。
    今年活动所到的四个县,包括了既是革命老区,也是深度贫困县的兴县。在8月19日下午举行的捐赠仪式上,澎湃新闻获悉,兴县目前仍有3.5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下,许多家庭因学致贫。此次的助学活动,为兴县100名即将步入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提供了每人五千元助学金,这对不少家庭来说可谓“雪中送炭”。
    以547分考入浙江理工大学的李娜上台发言时,向基金会代表及与会众人深深鞠躬,“这五千元减轻了家里的压力,我非常感激”。
    李娜是受助100名贫困大学生的代表,她的家在兴县南关三段一处破旧小院内,是少见的有着拱形屋顶的房子。八九年前,为了方便孩子们读书,李娜的父母离开老家在县城租下了这间屋子。
    20平米左右的一层单间住着五口人,炒菜吃饭、看书做作业、睡觉都挤在一起,灰色斑驳的老旧墙面使空间更显逼仄。父亲平时多外出打工,母亲在家照顾三个孩子的饮食起居。除李娜外,家里还有已经上大学的姐姐和在念初中的弟弟,三个孩子每年的学杂费都是沉重的压力。
    “家里一年收入大概在两万,三个孩子现在的学费生活费一年差不多都要三万”,说起这些,李娜妈妈有些内疚,“因为家庭困难,我平时也忙着挣钱补贴家用,孩子们的学习都没管过”。
    基金会一行与当地相关部门一齐探访了李娜家,了解情况后,段晓飞将准备好的入学所需生活用品交到李娜手中。从北京带来的行李箱、书包、床上三件套、枕头、饭盒让腼腆的李娜突然捂着嘴哭了,站在一旁的妈妈也跟着掉泪,“9月9日就要到学校报到,家里还什么都没能给孩子准备”。
    在场的基金会理事长林炎志等人听后对这一“寒门学子”感慨良多。段晓飞叮嘱李娜,不要忘了努力学习,要积极参与公益,回报家乡。离开前,他不忘将一套《红色晋绥》简报送给李娜,希望她能了解这里记录着的革命先烈的故事。
    在段晓飞看来,这样的捐助更像是一种传承,“传承情感,也就是播撒希望”。
兴县贫困大学生李娜的家
    “协议”约定积极参与公益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接受捐助的学生都与基金会签订了一份“协议”,学生约定要勤奋学习,积极参加公益,回报家乡,还有一条,在工作后从第一个月薪水中拿出部分捐给基金会当做后续善款。
    第一批受助的大学生还未毕业,有多少人能够实践这些承诺,尚未可知,段晓飞也表示无从预测。但播下的种子,已悄悄现出萌芽的生机。
    8月20日,在忻州市代县二中举办的捐赠活动上,曾受助的2017届毕业生宋佳琪回到母校,表达了对基金会和给予其关怀的人们的感谢,并与学弟学妹分享了进入大学后的所思所想。
    宋佳琪是来自阳明堡镇古城村的农村孩子,靠着努力实现了自己考上大学的目标,欣喜之余却也为庞杂费用犯难。基金会捐助的五千元让她顺利地入学太原师范学院。
    她回忆,去年自己坐在台下的情形,听着台上的老人们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心中激荡,“他们是真正的红军的跟随者,继承了老一辈革命人的遗志,将这份精神传递给我们”。
    进入大学后,宋佳琪有了更高的目标,“考上研究生”。她还记着接受捐助时与基金会签订的“协议”,努力学习、积极做公益。除了在空余时间兼职减轻家里负担外,每到星期天,她都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植树、维护道路卫生,在“大爱清尘”活动里为尘肺病人捡拾垃圾……
代县站捐助仪式在代县二中举行
    这些忙碌的日子都让宋佳琪倍感珍惜。“如果没有帮助了我的人,我也不会如此幸运,能够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心目中要成为的人,要不妥协与命运,有余力温暖别人,不辜负给过我温暖的人。”
    听完宋佳琪的讲述,段晓飞再一次提起了所有晋绥后代血脉里流淌着的“晋绥情”,希望受助的学生都能有责任有担当,秉承这种情怀回馈家乡。
    说起基金会未来的规划,段晓飞坦言,“其实没有规划,我们年纪都大了,还能继续做多久都不好说,只要精力尚可,我们晋绥儿女就会一直干下去”。
    这三年来助学活动有着相近的嘉宾阵容,晋绥儿女们讲述着同样的故事,台下的坐着倾听的是一批批全新的面孔。段晓飞表示,自己每年助学活动都带着下一代参加,就是希望情感能接力一直传递。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