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红色专栏 » 抗战春秋 » 勿忘历史 »

“铁血丈夫”林觉民

发布日期:2018-04-09 15:27    来源:新华社    作者:刘娟
    如果生在政治清明的太平时代,他会是一个温情丈夫。然而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封建王朝末期,他却成了为天下人蹈死不顾的“铁血丈夫”——二十四岁就被残害,匆匆与爱妻及腹中孩子诀别,从此长眠异乡。
    他,便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
   朱门灰瓦,翠竹掩映下,林觉民的半身塑像伫立在其故居内,目光直视远方。塑像下方簇簇鲜花,安静地诉说着人们对他的哀思和怀念。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原馆长李厚威说,林觉民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正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那句名言的生动诠释:“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林觉民,1887年出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他的成长,恰逢民主革命思想萌芽,自由平等在年少的他心里深深扎下了根。在1900年的科举考试中,林觉民霸气地在考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以表自己不妄功名,然后潇洒地离开考场。
    1905年,随着林觉民日渐长大,父亲为他定了一门婚事,对方是满腹才情的陈意映,两人颇为情投意合,常常在阳台“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1907年,林觉民启程前往日本留学,两年的新婚生活第一次迎来了分离。在日本,林觉民很快就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了同盟会,认识了黄兴等人,受到了深刻影响,已然把革命当作事业,愿为之献身。
    1911年的一天,林觉民突然回到家中,联系同盟会各联络人,隐秘地进行起义计划推演。他们秘密制造了大量炸药送往香港,林觉民和一众革命党人也从福州马尾登船,前往香港等待起义。
    这是1911年4月9日,此时的陈意映已怀有八个月身孕。
    等到负责起义的领导人黄兴到达广州,一切准备就绪时,革命党中却出了内奸。很快,起义遭到破坏,不少革命党人被抓捕,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提前起义。在起义前的动员大会上,林觉民慷慨激昂地做了一番演讲:“此举若败,死者必多,定能感动同胞。”
    是夜,林觉民想起远在福州的家人,想起了自己的妻子和父亲,辗转反侧之中,写下了两封诀别书。在《与妻书》中,林觉民无奈写道:“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4月27日,革命党人拿着简陋的武器去攻打广州总督署,而两广总督张鸣歧早已撤走,室内空空如也。当他们撤出时正好撞上了巡防营,双方展开激烈的巷战,林觉民力竭受伤被捕。
    几天后,林觉民被押往刑场。就义前的林觉民泰然自若,慷慨赴死。孙中山先生得知起义的同志们牺牲之后,不禁仰天痛呼:“吾党精华,付之一炬!”
    二十四岁的林觉民和其他七十一人葬于广州黄花岗荒丘,他们被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如今,距离林觉民离世已有107年,他的家乡福州从晚清直面“列强”的通商口岸前线,变为了自贸片区、国家级新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以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多区叠加的国家政策汇集地,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如果林觉民地下有知,应能放心了。”慕名前来祭奠的黑龙江访客王清泉说,“回去以后,我要把他的精神和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让这份正能量永远流传下去。”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