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得清香满乾坤——康彦红诗《等你》赏读(09月18日)
- 墓前 --- 心中的话(09月13日)
- 全国各地的校友后人不远千里而来!只为.......(09月12日)
- 给荣获第二十三届“晋绥儿女支持老区教育奖” 优秀教师的慰问信(09月10日)
- 毛主席亲属缅怀毛主席逝世42周年(09月10日)
- 八路军120师抗日誓师纪念碑落成仪式在渭南举行(09月03日)
- 祭伯父朱德美(09月03日)
- 晋绥后代连续三年为贫困大学生筹措学费:传递晋绥情(08月29日)
- 受助学生“出征”前的一堂课(08月24日)
- “2018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第四站--代县(08月24日)
我的父亲杨靖宇(上)
发布日期:2018-08-15 15:24 来源: 新民晚报 作者:马从云
抗联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民族英雄杨靖宇 网络照片
他被敌人称为“满洲治安之癌”,是最难对付的对手;他在最艰难的条件下顽强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决不向敌人屈服。他就是我的父亲抗日大英雄杨靖宇。
遍寻不着 父亲竟是大英雄
我父亲原名叫马尚德,他离家时我刚满周岁,对于他的了解,多半来自我的母亲。
母亲名叫郭凤,也是河南确山县人。1923年春天,她从邻村嫁到李湾村的柿树院。1927年11月,父亲发动刘店秋收暴动,成功后,任确山农民革命军总指挥,又领导了确山十万农民大暴动。在白色恐怖的年月里,父亲在家的日子很少,一年后,就在妹妹锦云出生仅5天时,父亲突然对母亲说:“明天我要出远门,也许几年不回来,这个家就交给你了!”从那以后,父亲就再也没有进过这个家门。母亲一个人带着我和妹妹过活,生活格外清苦。
青年时代的杨靖宇 照片来源: 河南商报
寻找父亲的念头一直埋在母亲心中,她没有改嫁,每天都在家盼着丈夫回来。一晃过去了近20年,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了,母亲依然没有盼来我们的父亲。这时,母亲已经积劳成疾,临终前,她把我和妹妹都叫到床前,叮嘱道:“日本鬼子投降了,你们的爸爸很快就要回来了。记住,你们的爸爸叫马尚德……”
1949年淮海战役的炮声响彻黄河两岸。我们所住的确山县城里,不时有解放军的大部队经过。他们大都属于从东北过来的第4野战军。想起母亲临终前的叮嘱,我和妹妹每天到确山县城打听父亲的下落。可是几乎问遍了路过的战士们,他们都说从没听说过这个人。我们以为,这辈子没法再找到父亲了。
杨靖宇(前排右)在开封求学时与同学合影 网络照片
当时我们根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等听完父亲的老战友冯仲云的讲述,我才知道,原来赫赫有名的杨靖宇将军竟然就是我失散多年的父亲。父亲到东北后,为了便于工作,已经改名为杨靖宇了。当我听到父亲英勇牺牲时的惨烈情景,我心如刀绞,不由失声痛哭起来。
两次改名 先下矿井后带兵
从父亲的战友口中,我们才得知父亲改名背后的故事。原来,那一年离家后,他被组织上派到抚顺,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化名张贯一。这是他第一次改名。
他一到抚顺,就在西露天矿当矿工。为便于工作,父亲在抚顺欢乐园“福合客栈”4号房间居住。父亲身高1.93米,是中国人里罕见的高个子;又因为家乡话的口音和山东话有些类似,所以他被很多人误认为山东大汉。父亲发现矿工中山东人居多,便自称是与河南省东北部相毗连的山东省曹州人氏,名叫张贯一,以此来拉近与矿工之间的亲切感。那段日子,父亲和矿工们一起下矿井,干着又脏又累的活, 这里的矿工每天都有被饿死、打死的,还有被爆炸的瓦斯熏死、烧死的。开始时,矿工们以为他是矿上派来的“卧底”,都以怀疑的眼光看他。有时矿工们一起唠嗑,他一来,就不唠了。父亲对此不但不急躁,反而高兴,因为,矿工们对他冷眼相待,说明他们的警惕性高。
1927年秋,确山农民革命军总队长杨靖宇领导确山农民起义时使用的七星剑。百度照片
一天,一名老矿工一出矿井就摔倒在地,原来是几天没吃饱饭了。老矿工没钱看病,家里又无米下锅,只好去找工头借钱。工头不但不借,反而叫人打了他一顿,还要开除他。下班后,父亲立即赶到老矿工家。老矿工默默地看着他,一言不发。父亲把自己仅有的两块大洋放在桌上,转身就走。这时,老矿工再也忍不住了,眼含热泪紧紧拽住父亲,激动地说:“你来的这些日子,我看出来了,你和别人不同,大家也都在议论你。”老矿工向父亲谈了许多矿山的情况。从那以后,矿工们对父亲的态度明显地转变了,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山东张”。
民族英雄杨靖宇 彭真题写 网络照片
父亲在同矿工们的接触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他们乐于接受的如“拜把子”、组织兄弟团、识字班等形式,把矿工们组织团结起来。当时,日本矿主为了更多地压榨矿工们的血汗,决定裁减人员,延长工作时间。矿工们都来找父亲出主意。父亲借此机会发动矿工,开展罢工斗争,取得了胜利。这一时期,抚顺党组织和工人运动不断发展壮大,矿工们也更加信任“山东张”。父亲作为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与抚顺矿工们结下的情缘,至今广为流传。
图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五师一团一部战士接受杨靖宇的检阅 网络照片
1932年,父亲又一次为了工作而改名。那时,上级派杨奠坤到吉林组建武装队伍,进行抗日斗争。杨奠坤受伤返回哈尔滨治疗后,父亲奉命前往接替他。了解到杨奠坤的威信较高,父亲怕影响部队士气,决定改名为杨靖宇。“靖宇”在朝鲜语中有“驱逐外敌”之意,这个名字也包含了父亲渴望抗击外敌的决心。(作者:马从云 整理: 厉苒苒)
杨靖宇将军生平简介
本站编辑 林子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