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记忆 »

革命圣地山西国师纪念馆

发布日期:2015-02-12 18:32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史莉

·让我们感受先辈们在这里拼尽热血卫吾华的赤子之心

  “编者按”

  山西国民师范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初期在山西开展反帝、反封建革命活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基地之一。早在1924年由国师进步学生梁其昌、韦思恭、纪秀川等就在此秘密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925年,山西党组织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国师支部,第二年设立了中共太原北部委。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在这里受到马列主义的启蒙教育,走上了革命道路。1936年国师停办后,在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以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的名义,举办了“军政训练班”“民训干部教练团”以及由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主办的 “游击干部训练班”等许多抗日军政干部训练班,培养了来自全国二十几个省、市及海外华侨中的进步知识青年4500余人。1937年8月1日,我党又在这里建立了以军政训练班学员为骨干的山西新军的第一支部队——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为创建山西新军奠定了基础,对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让我们走进这经历了风雨洗礼的革命圣地,放慢脚步,感受先辈们在这里拼尽热血卫吾华的赤子之心。

·山西国民师范学校

  为了普及义务教育,阎锡山对师范教育给予了足够的重视。1919年,阎锡山创办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创校之初,学生达到1570人,一律免收学费。学生的制服、伙食、住宿、讲义等费用也都由学校提供。课本费学校补助一半,学习用具等学校补助1/3。徐向前元帅即为该校第一期学生。

  由于阎锡山的精心筹划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山西的义务教育在民国时期创造了空前的奇迹。教育家陶行知曾前后三次前往山西深入考察其义务教育实施情况,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国师第一任校长赵戴文之子赵宗复在《父训回忆笔记》里说:“尤其令人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教育方法,不重在知识的灌输及教条的传授,他最善于在最适合时机,具体地给你解释和用他的行为供给你一种经验……病中的父亲常常发表他对国内人物的批评,无论主张和立场怎样的不同,他总强调每个人的优点,扬善而不多所指摘,这或许是人之将终其言也善。”

·组建山西新军

  1月4日下午,天气阴冷,朔风正紧,闹市一隅,位于太原市小北门的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分外宁静。穿过大门的门洞,走进院子,东面墙上白底黑色大字书写着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入会誓言,旁边是《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队歌》,正面是主楼,4个陈列室都在主楼里。讲解员张丽丽声情并茂的讲解,以及陈列室展示的实物、照片,让记者重温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在这个神圣的地方,发生的许多可歌可泣、惊心动魄的感人故事。

  1936年下半年,隐蔽在阎锡山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中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杜任之等,发出组织“抗日救国同盟会”的号召,后经阎锡山审定改为“牺牲救国同盟会”,并指定由梁化之召集杜任之、刘岱峰、宋劭文、戎子和、牛佩琮、张文昂、张隽轩、刘玉衡等人正式发起,在“九·一八”事变5周年纪念日那天,正式宣布成立。成立之初,牺盟会从总部到各个委员会以及各中心区和县,可以说是共产党掌握实权的,但是也夹杂着一些阎锡山的旧势力。在牺盟会总部下面设有以下几个组织:组织训练委员会,负责牺盟会的组织工作以及干部训练和干部分配;宣传训练委员会和太原市委员会以及抗敌救亡先锋队。

  1936年,国师停办后,牺盟会成为中共山西公开工委领导下的特殊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大刀阔斧地在全省开展组建工农青妇各抗日群众团体,组建人民自卫武装,组建山西新军部队,组建抗日民主政权,协同八路军开辟抗日根据地等工作。1938年初,山西省105个县中有70余县的县长由牺盟会、决死队的干部担任。到1939年止,牺盟会会员发展到89万多人,连同工、农、青、妇各救国会会员,达到3000万人。1939年12月,在十二月事变中,牺盟会的广大干部同顽固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8月1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总队在太原山西国民师范礼堂举行成立大会,宣布八月一日为新军诞生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简称决死队,又称新军,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阎锡山合作在山西组织的一支新军。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给当地的抗日工作起到了不小作用。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为创建山西新军奠定了基础,对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难忘晋绥

  1月9日上午,记者电话采访了段晓飞先生。段晓飞是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段云之子,军人出身、文采斐然的段先生,讲述了父亲一段不平凡经历。段云是晋南蒲县人,山大法学院毕业,1933年考入日本明治大学经济系,留学期间参加抗日救亡,是“中华留日学联”常务之一。1937年4月,25岁的段云学成回国,婉拒了山西大学的讲师工作,返回蒲县参加牺盟会。“七七事变”后,全力发展抗日武装,倾其所有购买武器,建立起蒲县人民武装自卫总队。1938年2 月,段云在吉县与续范亭将军相会,续将军求贤若渴,邀段云同赴岢岚县“山西省第二战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总部。段云任宣传部编辑科科长并代部长,主编《战地通讯》,向国内外报道晋西北前线的抗战消息。1939年初,受中共负责人南汉宸指派,段云以晋西北民革通讯分社负责人身份,随续范亭赴陕西宜川县秋林镇,参加阎锡山的党政军高级会议 (“秋林会议”)。此次会议公开破坏统一战线。会后续范亭急赴延安,向毛主席汇报了阎锡山的阴谋。7月战动总会结束使命,段云主持完成了80万字的工作汇编 《战地总动员》,报送延安并转发战区各地,极大鼓舞了抗战士气。随后带队突破敌封锁线,将总会最后一批60余名干部送达晋察冀边区,并赴冀中向120师贺龙师长、关向应政委报到。不久突发“晋西事变”,毛主席急电贺龙部挥师晋西北,段云随120师返回并受党的委派,到山西新军担任续范亭总指挥的秘书。战争年代,段云没有再离开这里,他们与晋绥人民生死与共,顽强坚守着这片红色土地。

  段晓飞说,1月9日是父亲的祭日。段晓飞回忆起35年前,陪同父亲重返晋绥老区。沿吕梁山脉从北到南,走访近30个县,一路下来,耳濡目染,平生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父亲对老区的那片深情,对乡亲们的那片厚意。他说至今忘不了,兴县北坡村群众欢迎他们时的奔走相告,黑峪口黄河岸边的上百人送行。更忘不了父亲听到山区群众疾苦时,眼里噙着的泪水;看到新农村变化时,又禁不住吟诗挥毫,老人对那片土地是如此热爱。返京时,父亲除了身上的着装,几乎所有的衣物、现金、粮票,都送给了沿途见到的贫困乡亲。

·“相关链接”

  晋绥革命根据地由山西省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晋西南抗日根据地和绥远省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组成,是我党最早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晋绥边区政府(行政公署)、八路军120师师部暨晋绥军区司令部均驻兴县。

  2014年10月21日,由晋绥根据地创始人贺龙元帅和林枫书记的后代林炎志、贺晓明等晋绥儿女与兴县县政府共同发起的“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在当年边区首府兴县正式成立。林炎志为理事长,贺晓明为名誉理事长。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段晓飞说,战争年代,晋绥老区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仅兴县籍就有1000多名英烈血洒疆场,为国捐躯。老区人民的小米、黑豆……养育了无数晋绥儿女,这份恩情我们永远不能忘!多年以来,晋绥革命前辈和他们的后代,一直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为老区的经济建设及教育事业献计献策,捐款捐物,努力回报老区人民的养育之恩。

  基金会的公益项目包括:修建晋绥革命烈士陵园、被称为“晋绥根据地红色心脏”的北坡民生工程、以八路军番号命名的120师学校、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四八烈士纪念馆,寻访抗日老战士、保护恢复革命旧址、扶持文化教育事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