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窑泥坯”到军博(05月28日)
- 晋绥情怀和“智慧乡村”(05月23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二)(05月14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一)(05月09日)
- 贺大姐和红军后代到卢氏(05月08日)
- 军刀的故事(05月06日)
- 一位海军将军的期盼……(04月23日)
- 祭奠归来随想!(04月18日)
- 祭父亲(04月16日)
- 祭扫先烈有感(04月15日)
牺盟会
1935年,日本侵略者发动华北事变,民族危亡迫在眉睫。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在华北,党把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作为联合抗日的主要争取对象之一,并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办法开展对阎锡山的争取工作。
阎锡山是个封建性很强的地方实力派,日本侵略者对华北的步步进逼,蒋介石的排斥异己,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不断高涨,打破了拥兵自重的阎锡山企图在抗日与和日、拥蒋与拒蒋、反共与联共“三个鸡蛋上跳舞”的平衡。他权衡利弊,最终不得不接受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并邀请大革命时期即很著名的山西籍共产党员薄一波以抗日救亡活动家的身份,回山西“共策保晋大业”,希望能借助共产党的进步措施,为自己扩充实力,以“自存自固”,渡过难关。对此,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刘少奇立即指示由党刚刚营救出狱的薄一波和杨献珍、董天知、韩钧、周仲英,以及廖鲁言、牛荫冠、刘有光、谷景生等人,组成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薄一波任书记,专做争取阎锡山及其上层军政人员的统一战线工作。
中共山西工委于1936年10月到达山西后,根据北方局指示和山西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不搞“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利用“官办团体”,戴阎锡山的“帽子”,说“山西话”,做党的抗日救亡工作的指导方针。此后,以薄一波为代表的一大批共产党员以山西新派的面目出现在山西和华北的抗日舞台上。
中共山西工委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接办和改组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
1937年5月1日,牺盟会在太原文瀛湖(海子边)举行盛大的庆祝国际劳动节群众大会。
牺盟会原来是由阎锡山身边的一些中共地下党员、进步青年倡议,于1936年9月“九一八”五周年纪念日宣告成立的。但由于国民党的责难和山西顽固势力的反对,很快陷于停顿。经阎锡山同意,中共山西工委首先成立了新的牺盟会领导机构,新领导成员中7名常委中有6人为中共秘密党员;各委员会及各中心区的负责人、各县牺盟会特派员的绝大多数也是中共秘密党员。
会 长:阎锡山
常 委:薄一波、雷任民、冯基平、牛荫冠、
宋劭文、傅雨田、梁化之,共7人。
执行委员:张隽轩、杨贞吉、刘玉衡、刘岱峰、戎子和、
郭挺一、梁膺庸、张文昂、董天知、周子贞、
顾永田、李力果、杜春沂、张干臣、徐宏文、
王永和、智生元、薄右丞、楼化蓬,共19人。
阎锡山指定的牺盟会具体负责人是梁化之和薄一波。
牺盟会总部机构:
组织训练委员会:负责牺盟会的组织工作、干部训练和干部分配。
负责人李力果、雷任民。
主要干部:吕调元、楼化蓬。干事:王仲义、亚苏。
宣传训练委员会:负责牺盟会的宣传工作。
负责人裴丽生。主要干部:张稼夫、侯振亚。
太原市委员会:负责太原市工人、学生和各阶层的组织发动工作。
负责人牛荫冠。
市委委员:傅雨田、梁膺庸、冯基平、黎颖。
干事:王耿人、王世益、赵辉。
市委会下属5个区负责人:
一区张国声,二区顾永田,三区谷景生、高晋才,
四区牛荫冠(兼)、王兴让,五区李涛。
抗敌救亡先锋队(简称“抗先”):队长董天知。
工作人员:陈平、纪毓秀、凌则之、陈永年、王竟成、
陈大东、陈颉学(陈岱)、叶其瑾。
总务负责人:戎子和。
牺盟会太原委员会旧址
1937年6月4日,牺盟总会工作人员在太原晋祠聚会时的合影。
牺盟总会下属机构:
军政训练班
共有12个连队。其中有几个连队的学员较特殊,如六连和七连,都是红军东征时被俘的红小鬼,还有政治犯和进步青年。十一连学员为女生。训练班指导员的来源分三个阶段:1936年8月至10月主要是由自强救国同志会派遣的阎锡山的政工人员担任;1936年10月至1937年4月,主要是由薄一波派遣的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担任;1937年8月以后,各连队原有的指导员都被调往国民军官教导团工作,就从原来连队的干事中提升继任。
曾在各连队担任过指导员的大约有:
一连杨贞吉,二连童克明,三连崔道修,四连周新民,
五连牛佩琮、韩钧,六连周仲英、杨献珍,
七连雷任民、戎子和、周仲英,
八连张韶芳、张汝俊,九连谷景生,
十连王鹤峰、智力展、周仲英,
十一连刘亚雄,十二连韩钧、廖鲁言。
村政协助员训练班:成立于1936年 10月。学员主要从太原各校招收,也有来自外省外县的中学学生。该训练班分两部分:在太原的一部分归军政训练班负责;在省城以外的一部分由宋劭文负责。集中训练10天到半月,就很快分配到各县去了(一县3至4人)。至1937年3月左右又集中回来,到训练班总结经验,其后,一部分人又到牺盟会特派员训练班继续学习。
牺盟会特派员训练班:成立于1937年4月间。是由军政训练班的七队扩大组成的。训练班的工作人员基本上是军训班和民训团的原班人马。
民训干部团
成立于1936年底,是专门训练民运干部的机构。总负责人是牛佩琮和张隽轩。牛佩琮兼政训主任。民训团共有7个队:
一队指导员张隽轩,政治工作员刘有光。二队指导员牛佩琮。
三队指导员李一清、刘有光。四队指导员王鹤峰。
五队指导员王耿仁、智力展。六队指导员杨献珍。
七队指导员雷任民、徐荣。
国民兵军士及军官教导团
1936年11月在祁县、太谷成立了两个国民兵军士训练团,训练班级军士干部。 1937年4月,又成立了8个国民兵军官教导团,培训中下层军事干部,在全省招收学员。原计划训练6个月,实际上七七事变后即告结束。各团军事工作人员均由晋绥军官教导团和军士训练团中调来。其中团、营级军官由阎锡山警卫旅旅长杜春沂提名,经杨爱源同意后由阎锡山委派。各级政训干部由军政训练班和民训干部团中的政训人员或学员中选拔。
任 教 导 团 团 长 的:陈纯汉、贾毓芝、徐纪璋、武玉山、李挺秀、
李冠军、刘鸿英赵世铃、朵珍等。
任教导团政治主任的:韩钧(军训二团)、张文昂(教八团)、李一清(教五团)。刘玉衡、傅雨田也在教八团工作过。
图为太原国民师范学校大门。
抗战爆发前后,由牺盟会主板的“军政训练班”、“民训干部教练团”以及1937年10月由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军事部主办的“游击干部训练班”均在太原国民师范学校集训。来自全国二十二个省市的进步知识青年涌向太原。共举办集训班三期达四千余人,为发展和壮大抗日武装力量,建设抗日民主政权准备了大批骨干队伍。
牺盟会会章
牺盟会会徽
圆形,直径3厘米,地球底呈蓝色,中国地图版图在画面正中呈绿色,其中东三省呈红色,在中国地图上有牺牲救国4个黑体字,背面有编号。
牺盟会会歌
《牺盟战歌》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于1940年春创作的声乐合唱套曲,由牺盟会员傅东岱作词。
牺盟会纲领
牺盟会提出了“不分党派,不分男女,不分职业,只要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一齐动员起来,积极参加一切救亡运动”的总纲领。
改组后的牺盟会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发动民众的工作。1936年12月至1937年3 月,牺盟会招募了1080名进步青年学生和爱国青年,以“临时村政协助员”的名义,分两批派往全省各县,名义上是协助村长办理村政,实际上是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鼓动工作。“村政协助员”采取10人团的方式,在短短3个月内发展了牺盟会员30万人。到1939年夏,包括以牺盟会名义组织起来的工救会会员、农救会会员、青救会会员和妇救会会员在内,牺盟会会员达到300万人左右,为党在山西开展抗日斗争奠定了雄厚的群众基础。
1937年“五卅”运动纪念日,牺盟会在太原举行群众抗日示威游行。
阎锡山决定借用共产党的方法为自己扩充实力后,又把培养抗日军政干部的任务交给了牺盟会。运用这个合法身份,牺盟会从新发展的会员中挑选两万名优秀青年,作为国民兵军官教导团的学员,组成10个团进行政治、军事训练;还兴办了军政训练班、民训干部团等13个训练机构,吸引了全国许多地区的抗日进步青年来到太原,参加学习和训练。训练班的学员既学习抗日理论,又进行严格的军事、政治和民运工作训练,许多骨干学员是中共秘密党员。他们被派到各地后,不但广泛进行抗日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还利用公开身份做掩护,承担了发展党的秘密组织的任务,从而为山西的抗日救亡运动培养了大批干部,也为后来建立山西新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山西省青年抗敌决死二纵队、四纵队和暂编第一师部分领导人合影。前排左起:张文昂、雷任民、李林(女)、金少英;二排左起:张国声、罗贵波、苏谦益;
三排左起:续范亭、顾永田。
中共山西工委做的第二件大事是创办了一支完全有别于阎锡山旧军队的山西新军。
后排右起:滕代远、贺龙、林枫、周士第、韩钧、侯俊岩、甘泗淇、李力果、罗贵波、牛荫冠、刘俊秀;前排左起:续范亭、雷任民、张子昂、赵林、关向应。1940年2月摄于兴县蔡家崖龙王庙。
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占北平、天津,很快又侵入山西。阎锡山的晋绥军和前来增援的中央军一触即溃,使阎锡山对旧军大失所望。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请示北方局后,薄一波向阎锡山提出组建一支新军的建议,并很快得到同意。
1937年8月1日,由国民兵军官教导团、军政训练班、民训干部团中的300名骨干学员组建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即新军正式宣告成立,薄一波任政委。随后一个月时间里,决死队很快发展为4个总队(团)。到1938年初,决死队由4个总队扩充为4个纵队(旅),各纵队政治委员分别由共产党员薄一波、张文昂、戎子和、雷任民担任。
图为新军战士进行刺杀训练。
新军是在坚持统一战线和抗日、反顽斗争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新军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必不可免。决死队成立之初,薄一波就拟订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政治委员制度条例》,并得到阎锡山批准。条例规定政治委员是部队的最高首长,对部队拥有最高指挥权。同时,从旅团到营连的政治委员、政治干部几乎全部由中共山西工委成员或中共秘密党员担任。所以,新军虽名义上属于国民党第二战区编制,一些旅团中的军事干部也是旧军官,但领导权却在共产党的实际掌握中,成为在华北战场上和八路军并肩战斗的一支抗日武装。
1937年冬,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三纵队一部在晋西南运城隽星集会,支援当地牺盟会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由于全国性抗战开始后,党在山西的大量工作,从而为八路军总部和三个主力师得以顺利进入山西,很快配置和展开于山西各战略要地,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至1937年底,山西全省7个行政区中有5个完全由共产党掌握;全省105个县中有70个县的县长由牺盟会员或新军干部担任。
新军在这一时期也得到迅猛发展,至1939年夏,已有4个决死纵队、1个工卫旅、1个暂编师、3个政治保卫旅,共辖50个团,主力部队约7万人,实际兵力和武器装备都超过了阎锡山的旧晋绥军,加上地方武装,达到近10万人。
1937年3月,太原军政训练班七连一班学员在太原合影留念。
八年抗战中,新军配合八路军和其他友军,在三晋大地上粉碎了日伪军一次次“清剿”、“围攻”。在1939年粉碎日军对晋东南的九路围攻作战、1940年的百团大战中,新军协同八路军英勇作战。据不完全统计,新军在八年抗敌中,对日军作战7000余次,毙伤日伪军5万多人,战绩辉煌。
同时,新军牺牲了第三纵队政治委员董天知等旅以上干部7人及指战员1万多人,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实践了“决死抗战、牺牲救国”的誓言。
1937年10月,全民通讯社关于决死队和山西工人武装自卫队组成的报道。
牺盟会和新军积极为持久抗战动员兵源,提供武器、装备、粮草。八路军主力进入山西后,很快从1937年8月改编时的4万余人发展到1938年10月的15.6万人,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兵员是在山西补充的。同时,牺盟会和新军为我党我军培育了大批军政干部。
阎锡山秘密颁发的《限制异党活动办法》
1938年下半年后,阎锡山逐渐意识到牺盟会和新军已成了他控制不了的独立力量,于是转支持为压制、打击。在党中央和北方局的领导下,中共山西工委对此一直保持清醒的认识,并预作防范。因此,当阎锡山1939年发动十二月事变(又称晋西事变)时,新军在八路军支持下顽强反击,粉碎了旧军的进攻。
晋西事变后,党中央非常关注山西的团结抗战局面。图为1940年1月27日毛泽东亲自起草给朱德、彭德怀等,转告山西新军个领导同志的电报稿。
十二月事变(晋西事变)后,新军各部队经过政治大整军,分别加入八路军一二九师、一二0师和一一五师战斗序列。为了有利于继续把阎锡山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营垒之中,新军的番号仍然保留,直至抗日战争胜利。
1939年12月19日,牛荫冠撰写出版的《关于晋西事件》一书和罗贵波发表的《十二月事变与山西新军》文章。
抗日战争时期,以薄一波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通过牺盟会和山西新军的组织形式,与阎锡山成功地建立了特殊形式的上层统一战线,为中国共产党坚持华北抗战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当年即受到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和赞扬。1943年 11月,毛泽东在延安听取薄一波的工作汇报后说:“你们以少数人团结了多数人,取得了胜利,这是我们党统一战线政策的一个成功的例证。”
1938年 9月9日,决死四纵队第十四总队(后改编为游击七团)排以上干部欢迎
冯基平(前排右三)任总队长,欢送支队长张效中任游击六团政治处主任时合影。
注:本文照片提供:兴县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
本文文字:新华网、牛荫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纪略》,本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