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记忆 »

晋绥边区:延安的屏障(上)

发布日期:2015-03-01 22:02    来源:吕梁日报    作者: 木二东 曹永亮

  抗日战争是一场惨烈的战争。日本侵略者惨绝人寰,中国军民艰苦卓绝。四万万的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共赴国难,用生命与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国家独立和民族自强。据史料统计,中国军民在这场抗日战争中伤亡3500万人,其中军人伤亡380余万人,占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参战国伤亡总数的40%,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折合1000亿美元以上。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与英烈们的英勇形象我们应该牢记在心,永志不忘。在正面战场,抗日将领们英勇无畏,气壮山河,戴安澜将军血战朗科、张自忠将军枣宜殉国;在敌后战场,八路军、新四军在华北、华中敌占区建立了无数块抗日根据地,在敌后燃起抗日的熊熊烈火,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

  这时期,晋绥边区的军民与中国其他战场的军民一道组成抗战的铜墙铁壁,为抗战立下了不朽功勋,他们栩栩如生的历史形象如蜿蜒山脉连绵不断、巍然屹立,让我们难以忘怀。初创晋西北根据地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在所谓“一个月拿下山西,三个月灭亡全中国” 的狂妄计划下,日本侵略者以强大的攻势,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一道道防线,把侵略战火从平、津、冀、察、绥,烧到晋北,开始将恒山山脉当作侵吞冀、察、晋三省的“战略中枢”夺取,造成了向太原纵深进击的态势。当时国共双方中的有识之士都已认识到山西在全国抗战中的重要性。

  白崇禧在自传口述史说:“当我正开军事会议于武汉时,适遇太原失守。当时会议中即曾讨论第二战区失守,大本营应如何指示问题。是时,第二战区队伍已纷纷准备渡河,离开山西,我立即建议:以阎长官统率所有队伍即于战区内担任游击,不论任何部队不得退过黄河,否则以军法从处。是时,阎长官拟将长官部撤离黄河,我认为长官部应为部属之表率,岂能例外,故极表反对。当时,我更从山西地位之险要与阎长官在山西之深厚关系,说明此命令之贯彻,绝无问题,故此案遂作定论。而我此建议,关系全局很大,直至抗战末期,山西一直控于我手。”

  毛泽东在对敌、友、我三方面的情形和未来战争发展趋向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按照 “洛川会议”确定的战略方针,代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于9月中、下旬,就首先发动与开展以山西为中心的山区抗日游击战争向八路军和华北党组织作了指示和部署。其指示和部署的中心内容和主导思想是:第一,广泛向国民党解释,深入阐明我军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第二,改变原定的集中于一点的部署,实施新的多点活动的战略部署;第三,坚持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使战略方针归于一致;第四,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第五,山西将成为华北的特殊局面,大有利于在全省创立我们的根据地。

  针对日军的疯狂进攻,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进攻,阻滞敌人的战略进攻,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制定的战略部署,1937年9月,贺龙与关向应率八路军第120师主力部队从陕北开赴管涔山区,首先进占同蒲线以西的晋西北并在这些区域中发动了抗日游击战争,并于1937年冬初创晋西北根据地。

  守护延安的“大门”

  “晋西北有着战略上的重要地位。”毛泽东曾说。在战争年代,晋绥边区东邻汾河,扼同蒲、平绥铁路;西抵黄河,傍陕甘宁边区;南与汾离公路相接,括吕梁山脉,延伸到晋西南山区;北起平绥路,可达包头、百灵庙、武川、陶林等地,与茫茫的蒙古大草原、大青山相依,南北纵深2000里,东西横贯500里,总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全区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如果说延安是全国抗战的“大脑”,晋绥边区就是各个解放区通往“大脑”咽喉要道。

  那时晋西北的八分区和六分区,就是当时中央通向华北、华中等各个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要道,中央文件的传送通过这里,大批干部来延安开会学习通过这里,延安派干部前往敌后各解放区通过这里,正因为如此,贺龙同志曾对干部战士满怀激情的说:“晋西北虽然条件最差,但离党中央最近,党中央和毛主席派我们来守延安大门,这是对我们的信任。”并多次说:“党中央是我们的脑袋,我们有责任保卫它!”

  120师挺进吕梁山区

  1937年9月28日,八路军120师从太原乘火车北上宁武,从宁武、阳方口、神池等地到五寨一带驻扎。同时,将所属358旅716团2营约300余人改编为雁北支队(后来人们称宋支队),在副团长宋时轮带领下,挺进洪涛山区,展开山地游击战。1937年底,他们开辟了以管涔山为中心、包括十余县范围的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38年2月起,120师对同蒲铁路北段及太原、忻县间的公路展开破袭战,日军调集万余人兵力分五路向晋西北发动围攻,妄图摧毁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20师与日军激战20余天,歼敌1500余人,收复被日军侵占的7座县城,粉碎了日军的围攻,巩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1938年8月,第120师第358旅政治委员李井泉率2000余人,同杨植霖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会师,在绥中、绥西、绥南、察哈尔等地开展游击战争,于年底开辟了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与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统一为晋绥边区。1939年2月26日,日军万余人分六路进犯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前锋直达黄河东岸军渡、碛口。除兴县外,晋西所有县城全部被日军侵占。八路军第120师主力与决死纵队苦战月余,将日军击退,所失县城除宁武、河曲、静乐外,全部收复。

  1939年11月,第120师奉党中央之命开赴冀中,与冀中军民并肩作战,在黄土岭战斗中,击毙敌酋阿部中将。

  1940年1月15日,晋绥边区抗日民主政权--晋西北行政公署在兴县蔡家崖成立。续范亭任行署主任、牛荫冠任行署副主任。行署下辖四个专员公署和一个直属区。

  行署驻地兴县蔡家崖远眺

  1940年11月,成立晋西北军区司令部,一二O师兼军区机关,贺龙兼任司令员,关向应兼任政治委员,续范亭任副司令员,林枫任副政治委员,周士第兼任参谋长,士泗淇兼政治部主任。辖六个军分区。

  贺龙、关向应、周士第、甘泗琪在冀中。

  1942年5月,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成立,关向应任书记,林枫任副书记。委员有贺龙、周士第、甘泗琪、王达成、龚逢春、赵林、吴亮平。8月,罗贵波、张稼夫增补为分局委员。分局下辖7个专员公署、47个县政权和1个游击区。

  《抗战日报》刊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成立的消息

  晋绥抗日民主政权和军区的建立,使得晋绥边区成为陕甘宁边区的前卫阵地,在陕甘宁边区的门户上给敌人竖起一道难于逾越的屏障,使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进犯陕甘宁边区,保卫了延安和党中央,并确保了党中央与敌后各根据地联系的交通线。

  原载于2014年4月16日《吕梁日报》晚报版。图片提供:兴县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