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记忆 »

晋绥边区银行(一)--兴县农民银行

发布日期:2015-03-02 15:12    来源:山西省钱币学会    作者:晋绥基金会

  兴县农民银行的筹建与成立

  晋绥边区根据地创建之初,经济极度困难。当时金融局势混乱,市场上流通着大量新省钞(阎锡山政府发行)、法币以及其他辅币。虽然政府已经禁止白银交易使用,但是在一些乡村,白银的使用十分普遍。加之,国民党政府对边区政府经济上的孤立和封锁,以及日军的疯狂扫荡,晋绥边区的正常生产与商品交易受阻。新省钞信用危机爆发后,边区人心惶惶,市场萧条,群众情绪低落。为了稳定市场,统一边区金融市场,发展根据地经济,坚持长期抗战,保障军队的衣食、医疗、武器等一系列供给等问题,边区政府决定开办自己的银行。这一任务,历史性地落在了共产党人刘少白同志的肩上。

  刘少白,1883年出生,山西兴县黑峪口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被推举为山西省议会议员,辛亥革命后,刘少白任河北省建设厅厅长、天津商品检验局长、绥远省乡村教育委员会主任。他曾凭以上身份先后营救过中共河北省委的刘锡五、刘澜涛、陈厚道、刘亚雄、安子文等同志,1931年为营救王若飞等被捕同志做了大量工作。抗战爆发后,经王若飞、安子文介绍,刘少白于1937年8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刘少白为人正直,很有学问,在晋西北威望很高,颇有影响力,是创办抗日银行的理想人选。

  1930年,刘少白与三女儿刘平合影

  1937年9月初,刘少白回到兴县,担任兴县动委会经济部长,开展筹建银行工作。当时,日寇已攻占了大同,晋西北仍在阀锡山管辖之下,我抗日根据地尚未建立。在这种情况下创建兴县农民银行,是有许多有利条件的。一是兴县地处晋西北高原,隔河与陕甘宁边区相望,广大穷苦农民忠厚老实,倾向革命,这对创建抗日银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刘少白同志祖籍兴县,清末贡生,青年时参加辛亥革命,同阎锡山是武备学堂的同学,多年在政界任职,在兴县人民中有极高的威信,因此由他出面组织资金,很快就动员了牛友兰、杨帮输、刘训山等一百多户,筹措白洋三万多元,粮食一千伍百多石,作为银行的股份资金;三是筹建工作得到了地下党组织的支持和协助,当时兴县的县长,公安局长,县政府秘书都是我党地下党员,在兴县的动委会、决死四纵队也都由我地下党控制,这些都是刘少白同志创办银行的有利条件。

  兴县农民银行创办筹措资金,当时的兴县首富、开明绅士牛友兰一次性拿出22000元大洋,150石粮食。

  1937年11月底,在兴县城孙家大院召开了首次董事会议。会上推选刘少白任经理。银行的行址设在兴县县政府对面的一个套院内,县公安局董一飞派了三名警卫,负责银行的安全保卫工作。银行工作人员有:刘少自(经理)、杨怀仁(总务)、刘孝先(保管)、李绍春(出纳)、自象豫(会计),还有牛在华、王维刚等。

  兴县农民银行于1937年12月初正式开张,大门上挂着“兴县农民银行”大牌,参加开张典礼的有银行董事和工作人员,一二O师政治部肖克、彭绍辉同志、兴县游击大队队长刘仰峤、兴县县长张干丞、县政府秘书高芸生,公安局长董一飞出席了会议,阎锡山驻兴县部队也派代表参加。张干丞为银行开张剪了彩。

  兴县农民银行币的印刷和发行情况

  兴县农民币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最早的抗币,也是我党在山西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产物。

  刘少白在筹建银行工作中,就着手准备印刷纸币的工作。当时纸张和印刷条件非常困难,买不到印票子的纸张,就用普通纸代替,没有铜版用石印,自己设计、绘图。刘少白同志亲自到延安找王若飞帮忙,在西安购回了印票子的纸张和印版。票子由兴县东关一家私人石印馆承印,银行派员监印,印好后拿回银行裁切好,然后编号,加盖银行印章,尔后发行。到1940年,共发行兴农币233.02万元。

  为了印发钞票,刘少白去延安找王若飞,在王若飞帮助下,购买了印钞纸张等用品。

  据李绍春、王维刚、牛在华等人回忆,兴县农民银行币(简称兴农币)面额有一角、二角、伍角、一元四种,而且蔡家崖纪念馆曾展览过兴县农币五角券,可惜实物已遗失。

  兴县农民银行发行的“贰角”纸币票样

  为了在民间能够找到“兴县农民银行”的抗币,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原山西省副省长白清才同志曾亲自向吕梁行署打电话,指示地、县发动群众和干部深入到户细查访问,省钱币学会王重山等同志,会同临县、岚县有关部门,向村、镇干部和群众作了广播,在兴县不仅进行广播,而且裴县长亲自召开了村、乡(镇)电话会议,布置了征集革命货币的工作,经过广泛的宣传和层层发动,1989年10月10 日我们终于找到了在群众家珍藏五十一年的“兴县农民银行”一元券的珍贵实物。

  版形:横式

  颜色:正面红色、背面深绿色

  规格;票面10.5×5.1厘米

  版芯10×4.8厘米

  图案:风景

  号码:六位数

  签字:刘少白、高芸生

  兴县农民银行发行的“壹圆”纸币票样

  以后又找到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金融研究所曾拍摄的兴县农民银行币五角券照片一张,币型为竖版,正面上方有“兴县农民银行”六字,中部为花纹图案,花纹图案中有“伍角”二字,左下、右下各有小方印章,右为“总经理章”,章下刘少自签字,左为“经理之章”,章下高芸生签字,下面为“通用县币”四字。背面为水陆风景图,水中木船上有四人乘坐,下有“民国二十七年”六字。

  兴农币的投向及其流通区域

  兴农币发行时,由于驻在兴县的部队很多,有新军工卫旅、暂一师、决死四纵队、一二O 师工作团,还有阁锡山的旧军、骑一军、七十一师、游三师等,而市场上流通的法币和晋钞,面额多为十元、五元的大票,使用很不方便。特别是太原失守后,法币和晋钞信誉下降,不断贬值。兴农币仍以银元、粮食为基金,币值稳定,除面额最大的一元券外,主要是一角、二角、伍角的辅币,流通家用方便,在群众中信誉很高。兴农币与晋钞、法币在市场上混合流通使用。银行开业后,百分之八十的钱用于我抗日军政费用的支付,还办理存、放款和兑换业务,壮大资金力量,吸收外埠资金,使兴农币扩大流通范围。除兴县外,在临县、方山、岚县、岢岚、保德等县也广为流通。为了加速银行资金周转,除吸收工商业存款,发放农业贷款外,还拨出专款在全县较大集镇设立消费合作社(后改为供销社),活跃农村经济,使持有兴农币的人,钱有花处,货有买处。还办了两个纺织厂,生产布匹,多数供我军解决军衣需要,拨出一部分供应市场,回笼兴农币。这个银行运用有限的资金,不仅为我军政及地下党活动提供了经费,而且支持了工农业生产,发展商业,活跃市场,解决供需矛盾、在军需和民用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

  兴县农民银行是抗日战争初期建立的,它为解决我抗日军政人员的供给问题,做出了贡献,也为边区银行的建立,打下有力的基础。1939年12月阎锡山晋西事变后,经晋西北行政公署决定,在兴县农民银行的基础上成立西北农民银行。

  本文文字:转载于中国钱币学会

  本文图片:兴县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