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窑泥坯”到军博(05月28日)
- 晋绥情怀和“智慧乡村”(05月23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二)(05月14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一)(05月09日)
- 贺大姐和红军后代到卢氏(05月08日)
- 军刀的故事(05月06日)
- 一位海军将军的期盼……(04月23日)
- 祭奠归来随想!(04月18日)
- 祭父亲(04月16日)
- 祭扫先烈有感(04月15日)
晋绥边区银行(二)--西北农民银行
西北农民银行成立洪涛印刷厂创建
提到西北农民银行,就必须提及洪涛印刷厂。准确地讲,洪涛印刷厂是西北农民银行的铸币厂,因为在晋绥边区流通的法定货币,就是由西北农民银行发行的西北农民币由该厂印制。
出于保密考虑,其在成立之初就被赋予特殊使命,故以雁北地区洪涛山命名,因而知晓该厂的人寥寥无几,但是因西北农民银行对巩固和建设晋绥边区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有力地支持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其历史地位不言而喻。
1940年5月,晋西北银行创建,与此同时组建洪涛印刷厂,厂址位于兴县蔡家崖乡的石楞则村。洪涛印刷厂曾三度易名。对外称:山西省第二游击区行署洪涛印刷厂。1941年改称晋西北行署洪涛印刷厂。1942年11月更名为晋绥边区洪涛印刷厂。它是在西北农民银行印刷厂的基础上,整合阎锡山第二游击区行署晋兴出版社第二组遗弃的印刷设备而成。
在兴县蔡家崖乡石楞则村,一位村民指着几孔不起眼的破旧石窑说:“石窑是旧了,可是石窑里曾经印过西北农民币,这石窑有故事……”
在1940年至1945年间,日寇多次对晋绥边区进行扫荡,洪涛印刷厂先后几经搬迁。据曾经负责运输西北农民币的退伍老兵(石楞则村人),今年已经91 岁高龄的白明宝回忆:1940年6月,日军“疯狂”扫荡兴县,洪涛印刷厂搬迁到陕西省神木县路家南湾村。1942年4月又搬至神木县贾家沟村。1945年 9月迁到兴县杨家坡村。厂址选在杨邦桢家一处四合大院。建筑面积约为25000平方米。
洪涛印刷厂的首任厂长是李吉宇,湖南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八路军120师参谋、保卫处长。第二任厂长为那文英,满族,北京人。原是一名印刷工人。1937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保德县县长职务。第三任厂长是张静山,保德县人,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四任厂长是李生忠,陕西省绥德县人,于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44年始担任洪涛印刷厂厂长。
西北农民币币种多发行量大
据有关资料记载,洪涛印刷厂从1940年到1949年12月,先后印刷西北农民币12000亿元。其面额分别有5分、2角、5角、2元、5元、10元、50元、100元、500元、1000元、2000元、
5000元、10000元、50000元等26种币值。
西北农民银行发行的西北农民币
洪涛印刷厂分三个阶段印刷西北农民币,在1940年至1945年抗战胜利之前,共印制西北农民币8亿元;从1945年抗战胜利到1946年8月底,印发59亿元西北农民币;第三个阶段是从1946年8月到1948年底,西北农民币发行量猛增,主要原因是陕甘宁边区银行与西北农民银行合并,陕甘宁边区银行停发货币,西北农民币成为西北地区唯一的本位币。此外还有,解放战争的需要以及晋南地区工作开展的需求。
抗战胜利后由洪涛印刷厂印制的陕甘宁边区流通券
洪涛印刷厂分三个阶段印刷西北农民币,在1940年至1945年抗战胜利之前,共印制西北农民币8亿元;从1945年抗战胜利到1946年8月底,印发59亿元西北农民币;第三个阶段是从1946年8月到1948年底,西北农民币发行量猛增,主要原因是陕甘宁边区银行与西北农民银行合并,陕甘宁边区银行停发货币,西北农民币成为西北地区唯一的本位币。此外还有,解放战争的需要以及晋南地区工作开展的需求。
用骡子运钞 “焖黑豆”当饭
据白明宝讲,1940年他参军后,唯一的任务就是运钞。通过骡子(车),往返于洪涛印刷厂与位于兴县县城的晋西北贸易总局,大多每次运重量为300多斤的钞票,大约100多包,每包重约3市斤。洪涛印刷厂在兴县的时候,每天往返县城运钞一次,厂子在神木的时候每隔两天跑一趟。不过当年运钞不像现在银行运钞,保卫措施严密,有运钞员真枪实弹保护,也有专门的运钞车。那个时候运钞就两个人,分别赶着自己的骡子,不用担心有人打劫。除了在运钞途中遭遇日军扫荡,他们不得不躲到山上,甚至要过黄河避到陕西神木。可以说,洪涛印刷厂印制的所有纸币几乎全部由他和他的战友通过骡子运出。
白明宝老人近照
当时,洪涛印刷厂共有职工300余人。工作时间一般都是白天。在1946年以前,厂里的主要印刷设备是37台小石印机和一台大石印机,靠手摇操作。直到1946年,又增加了大石印机1台,小石印机7台。到1948年底,职工总人数达500余人。
洪涛印刷厂工人们常常与《西北日报》印刷厂的工人进行学习交流。大家的一日三餐都是“焖黑豆”,做法是:黑豆用石磨磨碎,然后用水煮至稠状。虽不是很可口,但是管饱。住宿条件也比较艰苦,狭小的窑洞内住着很多人。
提到当年难忘的运钞经历,白明宝给记者讲述了两件事。其中一件是1940年日军来兴县扫荡,有他们村两位牛姓兄弟因未及时逃走,被日军杀戮。当时,只要听说日军来扫荡,早早的他们就收拾东西,过黄河入陕。村民们则逃进大山深处。出于工作的需要,他们必须得时刻保持警惕。另一件事是,限于那个年代纸张紧缺,有一段时间不得不以麻质纸替代铸币纸,结果因钞票纸质量的低劣,使用几次后,有的钞票竟变成两张皮。“比如10元的钞票花着花着就变成了20元,我们常常和工友开玩笑。”白明宝开玩笑说。
涛印刷厂西迁西北印刷厂成立
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推进,1948年1月,西北农民银行与陕甘宁边区银行的合并,西北农民币成为解放区统一的本位币。1948年4月,洪涛印刷厂迁到晋绥兵工六厂(发电厂)附近的兴县程家沟底村,凡是能使用电作动力的机械都安装了电动设备,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1948年12月1日,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人民银行新币(与西北农民币比价为 1:2000,西北农民币逐渐收回),洪涛印刷厂随之停产。1949年春,洪涛印刷厂响应党中央号召,分两批渡过黄河,挺进大西北,奉命随军西迁至陕西省西安市,发展成为西北印刷厂。至此,洪涛印刷厂结束了它的崇高历史使命。
白明宝作为一名战士,同时也是洪涛印刷厂的一员,专职从事运钞工作9年,后光荣退伍复员。时光易逝,岁月无声。如今60多年过去了,老人对洪涛印刷厂感情依旧。时不时会到位于该村公路旁的洪涛印刷厂遗址看看。几间不起眼的石窑虽有些破败,但是依然屹立不倒。门窗俱全。对比该村不断增多的崭新砖窑等新式建筑出现和不断减少甚至消失的老旧房子,这几间旧的石窑显得格外显眼。石窑的主人告诉记者:“石窑是旧了,可是石窑里曾经印过西北农民币,这石窑有故事……”记者感慨:时代发展了,老区人民没有忘记晋绥边区这段历史。
转载于2014年4月23日《吕梁日报》
照片提供: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