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记忆 »

只办了一年零九个月的《新西北报》(中)

发布日期:2015-04-23 14:48    来源:《吕梁晚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报社移师兴县巧遇李公朴先生

  《新西北报》创刊初,驻扎在岢岚,办公条件和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吃“炸弹”不说,还要躲炸弹。不过报社同志们积极发扬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尽职完成任务。之后,报社搬到兴县。条件比之前要好很多,设备与人员都比之前多,新闻稿件也逐渐丰富起来,报道的中心主要围绕抗战。还巧遇李公朴先生率领抗战建国教学团,双方进行了交流。

新西北报社旧址

 

吃“炸弹”躲炸弹

  《新西北报》创办初期的办公地点位于岢岚县城内庙台后面一老百姓院内。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共有三间平房用来办公,其中一间用作编辑兼宿舍,另一间用来作过堂屋,剩下的一间用于总务处的报社工作人员办公与休息。

  在此期间,要时常应付敌机的轰炸。敌人飞机隔三差五总来轰炸,敌机一来,立刻有人放爆竹作为警报。有一天,报社工作人员正拿着写好的印版纸准备去印刷局,忽然爆竹声响起,大家急忙往防空洞跑,还未等大家进入防空洞,炮弹已经落下,只听见一声巨响,防空洞附近一所民房已经是烟尘弥漫,接下来,便听到了附近居民一阵急促的呼救声。

  据吉喆、张友回忆,在敌机不断进行侵袭的同时,也不断有敌人准备攻占岢岚县城的消息传来。出于安全起见,报社就暂时搬到了离岢岚县城二十里路的大榆沟村。报纸版面写好后,派通讯员送城里印刷,有时编辑记者出于工作需要也往岢岚县城跑,去固定的联系点120师驻岢岚办事处,办事处的主任是白坚。

  报社工作人员利用在村里住着的这段时间,接触到了老乡。趁工作之余,到农民家里访问叙谈,了解农民群众生产的情况,顺便做宣传动员工作。吃的食物也比较简单。每天会吃到一顿“炸弹”,非常耐消化。吉喆、张友文章中记载“炸弹”,是一种用莜面混着山药蛋丝蒸出来的食物。经过记者了解,实际生活中岢岚人吃的“炸弹”,是莜面加上麻油和好,然后捏成圆球状,上锅蒸熟。按照吉喆、张友所写的“炸弹”做法,在岢岚、岚县等县一带被称为“丸子”,做法与“炸弹”类似,只是原料不同而已。文章还提到,当时报社工作人员还喝蒸锅水,条件固然艰苦,但是大家也都心满意足。

 

李公朴率团到兴县

  1939年夏季,牺盟会在兴县设立晋西北办事处,统一领导岢岚、临县、太原三个中心区的工作。同年7月《新西北报》

  从岢岚迁往兴县。在一个细雨霏霏的早晨,报社雇用了一头毛驴驮送所需的简单东西,吉喆和刘仲明,还有通讯员孙振孝,几个人徒步往兴县走去。到达兴县后,报社的工作人员暂时住在兴县牺盟会。张国声为主任,苏谦益任组织部长,金少英任宣传部长。办事处设在兴县城西门里北面一个大院内,里院是办事处,《新西北报》驻外院。

  之后,报纸进行了短暂休刊,在此期间,工作人员作了报社选址,准备纸张、印刷所用的药水以及其他必备用品。数日后,报社搬至兴县城东北角黄土梁的一个院子里,在门外墙上挂了一个写有《新西北报》的小牌子。在南关一家石印店谈妥印报协议,报纸恢复出版。由交邮局发送给各县区的报纸。

  这段时间报社的办公条件和印刷设备以及稿件来源等各方面都比以前要好得多。得益于与牺盟晋西北办事处在一起办公,经常可以参加一些重要会议,了解到的情况也比以往多一些、快一些、全面一些。工、农、青、妇各救会的领导部门也都靠拢到附近,群众团体的抗战活动报道来得直接而迅速了,稿件的来源更为广泛,报纸与晋西北广大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了。

  与此同时,报社在人员方面也得到了充实。编辑采访人员的力量加强了。张友从牺盟办事处调来,紧接着吴子牧也被派到了报社。吴子牧是北京“一二·九”运动的积极分子,思想水平较高,考虑问题冷静而稳健,在思想教育和团结互助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他是当时报社的党小组长,在《新西北报》上发表了一些重要文章。

  除此,报社的印刷设备也有所改善了。通过牺盟办事处购进了石印机等器材,储备了足量的纸张油墨等,也配备了印刷工人。如此,报纸在出版印刷质量与时间上,就有了一定的稳定性与准确性。这个时期报社增加了一位专管报纸发行与处理事务的同志。报纸开始采取收费订阅,本地每月五角,外地每月六角,部分领导部门与交换单位仍照常发送。

  有一个小插曲,1940年6月,李公朴先生率领抗战建国教学团从大后方到达晋西北,一行十几人,当中有从事文学的、绘画的、雕刻的以及新闻工作的。他们住在兴县西门外的西寺上,《新西北报》与此一行人进行了不少互动,并发表了他们所写的一些战地通讯。李公朴先生还参加了刘仲明在凌香斋饭馆举行的婚礼。直到李公朴一行人临别晋西北转向晋察冀边区时,所有人佩戴的臂章,都由《新西北报》报社印制。

 

  李公朴(前排左三)的抗战建国教学团在延安出发前合影

 

  李公朴先生

 

  爱国华侨、晋绥抗日女英雄李林

 

报道主要“服务”抗日

  前文讲过,《新西北报》顺势而生。它的中心任务是国内外重要消息,宣传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政策,动员广大群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抗战初期,国民党主战场的不断失利以及太原的沦陷,一度让国人心里产生了恐慌与困惑。亡国?救国?有的人甚至选择了投降。自从120师挺进晋西北,开展了一系列的政策宣传以及其他活动后,一定程度上给了晋西北人民在心里上的支撑,大家抗日的心凝聚得更紧,人心更齐。《新西北报》通过一些报道,呼吁民众起来团结一致、坚持抗日;反对倒退、破坏抗日;鼓励参加革命、反对退缩;鼓励发展生产、支援前线……

  报社在搬至兴县后,新闻编辑报道顿时活跃起来。当时的环境下,晋西北300多万父老的抗日积极性逐渐高涨,关于抗日的报道也较为全面。有关抗击日军的消息报道也屡见报端,比如1939年11月11日,报纸登载了《忻县马县长,亲赴前线杀敌致胜》,大致内容是忻县县长马孔智,亲率人民自卫队和附近农民向敌人发起猛烈的攻击,最后取得胜利,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也提醒民众警觉起来,积极抗日。1939年11月12日,又发表了战报《野窝窑之战斗》,主要内容是敌人准备进犯位于灵丘县城西南约三十余里的野窝窑,我游击支队某团得悉敌寇前来进犯的消息后,立即埋伏于崎岖的峭壁间,待敌人进了伏击圈后,突然开火,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最后伏击战取得胜利。

  还有关于农业生产的报道,1939年11月12日的报纸发表了《紧急开荒大生产》的报道,主要内容是晋西北遇到干旱,大量土地荒芜,粮食减产成为定局,呼吁民众起来积极开荒,为粮食增产努力。在报导工人运动方面,《新西北报》在1939年9月27日这天的报上曾载有牺盟办事处为成立晋西北工会的号召。关于人民武装自卫队的报道,在1939年10月2日这天,出了纪念“九一八”和牺盟会成立三周年、兴县检阅自卫团专刊。

  除此之外,在此期间,《新西北报》还发表了一些重要的社论、代论和重要文章。如:毛主席的《关于国际形势与抗战的谈话》、牛荫冠的《目前的严重困难和我们的主张》、续范亭的《联系协同、巩固团结》。社论有:《顽固分子该不该反对?》、《戏台上的革命者有前途吗?》、《迎接相持阶段的到来》、《用千万只眼和手注意捉拿汉奸》、《贪污腐化摩擦倒退必遭毁灭》、《纪念伟大的一二·九》、《纪念‘双十二’三周年》、《祝农联二届代表大会开幕》、《开展民主政治运动》、《对顽固分子再不要姑息》、《牺盟晋西北办事处及各救联为反对和平妥协坚持抗战到底宣言》、来稿有《静乐县群众训练的经验)、《临县两月来的商人训练》、章范写的《纪念‘双十二’青年弟兄战斗起来》等。关于国际问题的文章,有李明的《苏联为什么对芬兰采取了严重步骤),吴子牧写的《论帝国主义大战中的严守中立》、《帝国主义大战与我国的坚持抗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