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窑泥坯”到军博(05月28日)
- 晋绥情怀和“智慧乡村”(05月23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二)(05月14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一)(05月09日)
- 贺大姐和红军后代到卢氏(05月08日)
- 军刀的故事(05月06日)
- 一位海军将军的期盼……(04月23日)
- 祭奠归来随想!(04月18日)
- 祭父亲(04月16日)
- 祭扫先烈有感(04月15日)
历史上的晋绥边区四届群英会(上)
图为前二排左二为《吕梁英雄传》雷石柱原型人物--晋绥边区特等英雄第一名段祥玉
晋绥边区是由山西中西部的晋西北、晋西南和内蒙古、绥远的大青山三个地区组成,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由我党领导创建的主要根据地之一。晋绥边区建立以来,边区党政军机关在组织领导开展轰轰烈烈抗日武装斗争的同时,为了鼓励广大民众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支援抗日,从1942年1月至1944年12 月,曾先后举办过四次大型群英会,表彰了从工农业生产一线和武装斗争中涌现出的1000余名劳动模范和战斗英雄。其中第一次、第二次群英会均在兴县城内召开,第三次群英会在陕北神府县(即由毗邻晋绥边区的陕北神木、府谷两县合并而成,其时归属晋绥一专署)盘塘村召开,这三次会议着重表彰在边区工农业生产和部分行业中涌现出的劳动模范和妇女纺织英雄。随着对敌斗争的胜利和边区各项事业的发展,1944年12月,边区在管辖区陕北的神府县王家庄召开了最后一次大型群英会——晋绥边区第四届群英会,表彰和奖励了一大批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的战斗英雄、劳动模范、机关模范工作者,获奖者遍及全区的各行各业。晋绥边区四次群英会的召开,对激励300万边区民众的生产和抗战热情,巩固和发展对晋绥边区抗日根据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对各抗日根据地及全国人民的抗战事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晋西北1941年劳动英雄检阅及生产建设展览大会
晋西北第一届群英会于1942年1月13至1月16日在兴县城关召开,这次群英会的名称叫“晋西北1941年劳动英雄检阅及生产建设展览大会”(其时并没有冠以届次,为完整记录这一事件,后人亦称此次会议为“晋西北第一届群英会”),出席这次大会的劳动英雄与代表共83人。大会于1月13日举行开幕式,晋西北行署续范亭主任、牛荫冠副主任向大会致《劳动英雄书》。“参加大会的劳动英雄,衣襟上都戴着红色的劳动英雄荣誉证,兴县各商店还在街道上搭扎彩牌表示欢迎。”(引自《抗战日报》1942年1月17日三版)大会检阅了 1941年的劳动成果,展览了工、农、矿业产品1000余种,评选和表彰了农民、工人、妇女、儿童、机关、部队各行各业的劳动英雄,于1月16日举行闭幕仪式,并发了奖。行署建设处张隽轩处长在致闭幕词时说,由于各地人民的劳动热忱,1941年开荒30多万亩,增加水地3万多亩,植树455万株,并且增加了很多的猪羊等。这次会议后我们仍需继续努力,以冲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彻底解决根据地的衣食问题。这次大会,根据各地报告、每人的谈话、劳动英雄应具备的条件及劳动英雄自己的讨论等评判出奖励等级。评选农民特等第一名杨奴作(保德县人),贫农,39岁,开坟地21亩,荒地6亩,熟地9亩,变亩半生荒为水地,种果树10株……特等第二名刘有多,22岁,贫农,种地22垧(当时农民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1垧约等于3市亩),开荒2l垧,每天比别人多作20股黄香,植树6株……特等第三名王建荣,36岁,中农,种地43亩,产细粮九石四斗……工人特等奖吴仲春,妇女特等奖郝尚英(临县),儿童甲等第一牛映星(兴县人),机关部队甲等第一刘仲五。特等及第一名均由牛荫冠副主任亲自发奖,并一一与之握手。杨奴作牵了大黄牛拿着奖状和奖旗等,站在台前拍照片时,鼓乐声、掌声响成一片。刘有多奖得3只绵羊,王建荣奖得2只羊,郝尚英奖得的布和纺车,吴仲春奖得皮大衣……其他各级劳动英雄奖得有大衣、鞋子、镢头、镰刀、斧头、毛巾、布匹、奖状、奖旗、银灰奖状书等等,都使观众觉得羡慕,并且感到劳动英雄的无尚光荣。
晋西北劳动英雄检阅大会召开之前,许多县已先行举行劳动英雄选举会议。据《抗战日报》报道:临县县政府于1942年1月7日至1月8日在某村举行劳动英雄选举大会,共选出33名,均由县政府当场发给毛巾、奖状。1月9日,由县府派员带领到兴县参加晋西北劳动英雄检阅大会。兴县亦于1942年1月10日选出劳动英雄12人,参加晋西北劳动英雄检阅大会。离石县于会前召开劳动英雄奖励大会,到会男女劳动英雄45名,结果评定甲等5人,内含男3名、女2名,得奖之人由县府发给各种奖品,并可凭奖状向各合作社九折买货。
晋西北第二次劳动英雄检阅大会
晋西北第二次劳动英雄检阅大会于1942年12月12至12月16日在兴县城内召开,同时举行生产展览。这次群英会的名称叫“晋西北第二次劳动英雄检阅大会”(由于前次劳动英雄大会为首次举行,故本次排序为第二次,后人亦其为“晋西北第二届群英会”)。到会工人、农民、妇女、儿童及干部劳动英雄共103人。开幕这一天,“天气晴朗,城关数百家商号均挂灯结彩、实行大减价,城周四五十里各村群众牵牛赶驴,穿着新衣,纷纷赶赴盛会,兴县城人马缤纷,街道极为拥挤,其盛况为数年来所仅见。”(引自《抗战日报》1942年12月19日一版)大会交流了生产经验,评选表彰了各条战线上的劳动英雄。其中有农民特等奖保德县的王思良,甲等奖李有义、刘树禄、王九孩、胡巨才等5名;工人特等奖张秋凤,甲等奖李正明、孙振文、康必芳、齐引多、杜芝保等5名;妇女特等奖兴县宋候女,甲等奖郝尚英、杨元吞、温凤英、白枝凤4名;儿童甲等奖奖给纺一厂刘利生;干部甲等奖兴县游击队高德云。此外,还评出乙等奖26名,丙等奖20名。特别是兴县籍劳动英雄宋候女一天最多时能纺半斤线,织3丈3尺布,1942 年除种10垧地外,还织布18匹,纺纱15斤。为奖励本年劳动英雄,行署特拨5万元购置奖品,款项分配农民占51%,发奖共分四等。农民特等劳动英雄奖大犍牛一头;甲等奖小猪、大羊;工人、妇女特等、甲等奖分奖皮大衣、毯子、布匹、纺车等物。生产展览会上,展出兴县上滩沟28斤重的西瓜,一颗1斤多重的山药蛋,一尺6寸长的谷穗,一苗结3个、每个26斤重的丝瓜;离石四区又白又大、一个3斤半的蔓菁等农产品。据《抗战日报》报道,1942年,边区农业生产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根据不完全统计,边区共增加驴1950头(以11个县计),共增加鸡 11.1937万只(以15个县计),共增加羊6.7749万只(以14个县计),共增加猪1.7417万只(以14个县计),共增加牛6946头(以 14个县计),共植树(完全成活) 35.7072万株(以11个县计),新开水地2.6664万亩(以9个县计),新开荒地 22.3546万亩(以14个县计),共收棉花5.7699万斤(以6个县计),新开合作社79家(以18个县计)。
早在大会召开前的1942年3月12日,晋西北行署就通过《抗战日报》颁布了《晋西北1942年劳动英雄条例》,要求各级各部门在春耕期间广泛宣传。此《条例》分农民、工人、妇女、儿童、机关、部队、团体人员等项,其总的目标是要求各界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开展做贡献,当模范活动;其基本要求是,在同等条件下,其主要生产量平均超过当地一般生产15%以上且质量优良,方可作为英雄模范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