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记忆 »

从《抗战日报》到《晋绥日报》之四

发布日期:2015-05-04 10:05    来源:《吕梁晚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工作人员在编辑报纸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报道风格

  在抗日战争时期,《抗战日报》为了能更好服务晋绥边区人民,经常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多次酝酿报纸改版。改名为《晋绥日报》后,报社更注意对自身工作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的批评,并把这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检查都刊登在报纸上,公之于众,接受广大读者的监督。特别是此时期的反“客里空”运动,不仅引起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警觉与重视,对各个解放区的新闻工作和其他工作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批评报道引起干部和群众警觉

  更名后的《晋绥日报》以“坚持和平民主,反对封建独裁”为根本任务,更加注重新闻宣传的形式和方法。为了加大力度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理念,报纸除了对版面内容提出更高要求外,还在报道中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在宣传报道中,《晋绥日报》十分注意抓住那些有违党的政策,有损群众利益的报道的典型事例,或刊登批评报道,或发表批评言论,使报纸批评经常化,充分发挥报纸指导工作的作用。

  据资料统计,仅在1947年7月和8月两个月,《晋绥日报》版面刊登的批评报道就有二十七篇,批评的对象有行政村,也有区和县,有一般的干部,也有村、区、县里的领导;批评的内容涉及土改、变工互助、对敌斗争、民兵建设、反对贪污浪费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比如有的地方组织生产不力,反而加重群众的负担;有的干部懒于劳动,不努力工作;有的干部不了解当地生产生活情况,弄虚作假,谎报工作成绩;有的干部自顾自己翻身,不关心群众疾苦。这些带批评性质的报道,引起了有关地方干部群众的警觉和重视,及时检查纠正,把工作搞得更好。

  《晋绥日报》编辑部的同志们在兴县高家村合影

自我批评接受广大读者的监督

  在开展批评报道的同时,《晋绥日报》对自身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也勇于进行自我批评,毫不隐瞒和掩盖。

  不仅如此,报纸上还经常原文刊发晋绥边区地方上的干部和群众们寄给报社的批评稿件,对于那些确实由于自身工作失误造成的错误,编辑和记者不逃避、不掩饰,报社经常将自我批评的文章或者个人检查与来信一同发表。

  比如,1946年8月21日报纸刊登了《宁武全县干部更趋团结》的报道中称:“贸易局刘局长自我批评本机关未和房主商量,即占民房一座,侵犯群众利益,营业中只图赚钱,未能处处为群众打算和帮助群众生产。”这篇报道中的当事人刘子隆同志向报社写信指出这一段与事实有出入,后经与报道的作者文玉山证实,文章确实存在不准确问题。随即《晋绥日报》在9月17日刊发的《批评与被批评的态度问题》一文中对错误进行了纠正,并刊登了刘子隆和文玉山的来信,真诚地进行了反思。文章配发的编者按语还写到:“从来信中看,再一次告诉我们,在采访消息时应该有切实的调查研究精神,多方面来考证事实的真相和你所得到材料的真实程度,并向当事人进行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所反映的情况,才能是完全真实的。”

  这样的检查纠正,对于《晋绥日报》并不陌生,这可以看出,报社对于开展批评是认真负责的,采编人员对党的新闻宣传事业保持了强烈的责任心。

  《晋绥日报》关于反“客里空”的报道

  在《晋绥日报》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熟知的反“客里空”运动。

  针对《晋绥日报》存在的不实报道,报社在1947年6月15日,在报纸第四版刊载了苏联作家科涅楚克所写剧本《前线》中的第一幕和第三幕第五景,向读者介绍了混迹于苏联前线的记者客里空凭空捏造新闻,最后被战士赶跑的故事。

  报纸在介绍文章的编者按语指出:“希望我们的读者、记者、通讯员、编者都能够很好地读一读。读过之后,会使我们的眼睛更明亮起来,将会发现我们这里有许多客里空式的新闻通讯,我们将不但发现不少的客里空,而且有比客里空更坏的人。我们的编者作者应该更加警惕,并勇敢地严格检讨与揭露自己不正确的采访编写的思想作风,更希望我们每一个读者都起来认真、负责、大胆地揭发客里空和比客里空更坏的新闻通讯及其作者。在我们的新闻阵营中,肃清客里空。”

  像客里空浮夸、虚假的新闻工作作风,在《晋绥日报》的报道中也有表现。比如采访时道听途说、捕风捉影,写稿时凭空想象,编稿时无根据地随意删改,有时改变了作者原意,甚至歪曲了事实。这些失实的报道,引起了一些读者的不满,不少人来信批评,甚至发生过不得不收回登载失实新闻的报纸的事故。

  此后,报社开展了反对“客里空”、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思想教育运动。

  报社编辑部多次开会讨论,检查失实报道,并与新华社晋绥总分社一起座谈,着重从新闻思想和工作作风上,分析检查出现“客里空”的原因。随后,报社编辑部根据读者反映和调查,写出了《不真实新闻与“客里空”之揭露》的长篇文章,并在1947年6月25、

  26日的报纸上连载,公开揭露了一批失实报道的材料。以后又陆续刊登了一些揭露材料和读者的批评信,还在《不真实新闻的检讨》的总标题下,连续发表了有关编辑、记者、通讯员的文章,对不真实新闻的产生过程和原因作了检查。这对新闻工作者坚持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无疑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反“客里空”深刻思考的新闻运动

  《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深入开展,对各解放区的新闻工作和其他工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晋绥日报》反“客里空”运动开始不久,8月28日,新华社编辑部发表了《锻炼我们的立场和作风——学习晋绥日报检查工作》的文章,指出:“《晋绥日报》这次反对‘客里空’运动,在人民新闻工作建设过程中是有历史意义的。”“各解放区新闻工作单位部门和个人,均应普遍在公开的群众性的方式,检查自己的立场与作风,要由此开展一个普遍的学习运动。”9月1日,新华社又发表了《学习晋绥日报的自我批评》的社论。社论指出:“晋绥日报的自我批评是土地改革中的一个收获,它必将使新闻工作更向前推进一步。这种自我批评不仅各解放区的新闻工作者要学习,而且一切工作部门都应当向它学习,以便更加改进自己的工作。”11月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指示说《晋绥日报》发动的反“客里空”运动,“中央已号召应将此种自我批评的精神应用到各种工作中去,使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能有带有根本性质的某种改变,以适合于改变了的土政策,彻底消灭封建与半封建制度。”

  从此,解放区新闻界出现了反“客里空”的高潮,各工作部门也开始反“客里空”,一直延续到1948年春季。

  《晋绥日报》作为一份地方党报,从创刊到终刊不到9年,却在中国新闻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正是因为这份报纸有着忠于事实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报道风格,并掀起了深刻思考的新闻运动——反“客里空”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