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窑泥坯”到军博(05月28日)
- 晋绥情怀和“智慧乡村”(05月23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二)(05月14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一)(05月09日)
- 贺大姐和红军后代到卢氏(05月08日)
- 军刀的故事(05月06日)
- 一位海军将军的期盼……(04月23日)
- 祭奠归来随想!(04月18日)
- 祭父亲(04月16日)
- 祭扫先烈有感(04月15日)
忆七月剧社之四
赴延安学习锻炼 为戏剧方针定调
剧团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与休整,上级领导带来好消息,要求剧团人员到延安学习。在延安,同志们度过了学习与劳动相结合的生活。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实践、观摩和锻炼,全体同志不论在政治思想上还是文艺修养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之后,剧团接到命令,恢复原来建制,回到晋绥边区。1942年,“七月剧团”改名为“七月剧社”。
1948年7月,七月剧社二队参加崞山县土改工作团的全体同志合影于后砂城村
1948年7月,在崞县崞阳镇,七月剧社二队的马惠文、范文、程致远、丁立、油达民为《光荣花》配曲
回延安学习
1940年的一天,剧团同志正在拍戏,忽然紧急集合,大家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急忙跑到平时开会的山顶东厢窑洞里去集合好。当团长叶石笑眯眯地走进来,同志们已经预感到有好事情要来了。果不其然,团长告诉大家,晋西党委决定,七月剧社到延安学习,很快就出发。
林枫同志给洛甫同志写好介绍信,众人很快作好长途行军的准备工作。这次三分队的人没有全去,因为前个把月敌人奔临县时,正赶上王有福、冀美莲、曹秀英回家探亲,到家后的第三天拂晓,敌伪军突然包围了他们村,汉奸们发现此村有几个唱戏的名角,就把他们都带走了,弄得三分队演不成戏。故剧团到延安只带了几个演奏员——张本宽、阎志明、任得胜。其余留在盘塘帮助业余剧团工作。去延安的队伍约有六十七八个人。大家没有走黄河沿岸的大道(因黄河东岸渡口上有敌人),而是翻越横贯陕北的山川,日行四五十里。这条背路,过往军队很少,又是原来的苏区,群众热情接待,吃饭问题很容易得到解决。沿路看到十年内战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围剿陕北苏区所筑的砖石碉堡和西安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分界线,同志们边走边向“小鬼”们讲这段历史。
在绥德过旧年,休息了一天继续行军。快到延安时,剧团先到东川十里铺的桥儿沟宿了营,第二天李宋玉带上介绍信去党中央向洛甫同志报了到,中宣部决定让他们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当时大家住在一座旧基督教教堂里。开始学习前,他们在鲁艺礼堂汇报演出了《张凤娇》。戏剧系主任张庚和鲁艺其它同志们看后都盛赞这是个好戏。当时鲁艺的院长是周扬,总支书记是宋侃夫。1941年春,中央决定成立部队艺术学校,任命王震之为校长,刘禄长为政委,校址在桥儿沟东山。干部配备好,学员分了队和班,第一堂大课就是全体教职学员一齐动手挖窑洞,平场地、创办学校。参加第一期学习的学员,大部分是从晋西北前方回来先住了干部班的,有七月剧团、工卫剧社、前线剧社、吕梁剧社(老)等单位和全体人员。另外还有从冀中、陕甘宁边区等处各剧团回来的干部。
创办部队艺术学校,是继承了创办抗大的老传统。白手起家,一切工作大家做。校舍没有,自己打窑洞;菜金不够用,大家去南山背柴;运输力不够,大家出去背粮背炭;炊事员不够,大家轮流帮厨。主食主要是小米,有一段时间没有蔬菜,就用白水里放点油盐的调和汤代替,粮食有时上顿不接下顿,还得临时调整上课时间。虽然生活这样艰苦,可是大家仍然情绪饱满。
这年中秋节前后,晋西区党委来了电报,要剧团回前方工作。这时候所有剧团在延安学习的人员,都集中到桥儿沟后沟进行排练。剧团恢复了原来建制。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实践、观摩和锻炼,全体同志不论在政治思想上还是文艺修养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汇报演出结束后,民众剧团团长柯仲平、剧务主任马健翎提出想将张本宽留下共同研究秦腔乐队如何推陈出新的问题。叶石、郭沫林当即同意。在回前方路过绥德时,剧团还为八路军三五九旅旅部直属部队作了慰问演出。
争论戏剧方针
剧团先回到河西神府县杨家沟区党委后方机关,领导同志们听到剧团回来都笑哈哈地出来迎接。管理科指定让他们暂住杨家沟。休息两三天,又转移到河东兴县任家湾。这里距机关住的碧村仅二里远。剧团在碧村下边的开阔地上搭起舞台给机关演出了几场后,宣传部就给剧团布置了学习任务。学习的文件是毛主席《改造我们的学习》。当时的宣传部长是龚逢春,部里的秘书长是赵仲池,宣传科长是李琪。这段时间,同志们思想很活跃。因为经过延安学习、观摩以及和搞各种戏剧的同学交谈工作经验,开阔了眼界。联系到剧团今后的方针,大家提出各种不同的想法和观点。赵仲池和李琪让大家分头开了座谈会,归纳起来基本上有三种意见:一种是主张干脆搞新的、现代的,甚至西洋的东西,反对演出传统戏和“旧瓶装新酒”的现代戏。一种是主张利用民间戏曲形式排演新内容的现代戏。还有的主张象鲁艺、评剧团那样单搞历史剧,议论纷纷。当时张闻天同志正在兴县作调查研究,代号是张晋西。龚逢春部长为此特请张闻天来听了剧团思想情况汇报,参加了一次由宣传部主持的、剧团全体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张闻天在会上作了“对于传统的戏曲形式应该吸取其民主性精华来为形势服务”的讲话,指出了继承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使大家从思想上明确起来。之后,传来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更使众人从理论上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1950年,5月,成都军管会文工一队(原七月剧社部分人员)全体干部合影于成都国立理学院
1948年冬,平律战役时,七月剧社部分领导与演员合影响(前排左起:贾显荣、刘廷梧,中排左起:沈以、高禹、李守玉、李易欣;后排左起:白紫池、郭沫林)
改名七月剧社
1942年冬,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党中央决定中共晋西区委改为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分局宣传部决定将“七月剧团”改名为“七月剧社”。叶石调离去筹办鲁艺分院。分局从八路军总政治部调来裴世昌担任社长,由裴的爱人袁光任指导员,郭沫林任副社长,孔庆华为剧务科长。高禹、王充、张勤仁、武芝芳、叶云等调二中剧社工作,丁之调回分局。董新良、路中奎、蔡萍、蔚怀春、薛蕴华、李金香、李承箴……调来七月剧社。剧社改名的大会上,中共晋绥分局宣传部长张稼夫来剧社住地李家窳讲了话,指出改社的意义,提出改社后的工作方针和任务,为后来剧社的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接着排出了一批比较优秀的传统剧目,如《打金枝》 (杨征 饰公主,丁立饰唐王,薛蕴华饰沈后、万一饰郭子仪)、《二度梅》 (吕光饰陈杏元, 张加一饰梅良玉)、《斩单通》 (孔庆华 饰单通)、《失空斩》(张翔饰孔明)、《乾坤带)、《下河东)、《回荆州》。另外还加工了王修创作的新编历史剧《陆文龙》 (裴 世昌饰王佐,贾松茂饰陆文龙)。1943年,剧社在以裴世昌为首的社部领导下,进一步丰富了上演节目。其中有新编历史剧、传统戏、现代戏,还有反内战宣传中自创自演的街头剧。除在机关部队学校演出外。还在黄河两岸村庄为群众演出很多场次。贺龙同志一有空就来看他们的戏,而且经常在开戏前来后台看望同志们,谈笑风生。其他如林枫、周士第、甘泗淇及分局和司令部的首长们也经常来看戏。当有人认为《打金枝》不能上演、争论激烈的时候,敬爱的贺龙同志看后,认为此剧反映了一个封建帝王如何处理好其皇亲国戚之间的矛盾和以国事为重而增强了团结的故事,是个好戏,对革命同志之间的矛盾处理有参考意义。是年秋天,适遇晋绥军区司令部召开了长达两周的高干会议,领导每晚要求与会干部看戏,一天看《打金枝》,一天看《将相和》(战斗评剧团),一直演至会议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