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记忆 »

忆七月剧社之六

发布日期:2015-05-06 10:30    来源:《吕梁晚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光荣完成历史使命

  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推进,很多的城市宣告解放,但是缺少干部,为此,上级领导决定将七月剧社撤销。这个犹如晴天霹雳的消息,经老团长叶石宣布后,大家的心情格外沉重。但是,出于革命的需要,大家坚决服从命令,随军参加解放绥包战役,后来又奔赴四川,不少干部进蓉城,开始了接管城市的工作。之后,七月剧社调归七军政治部领导,在七月剧社建社13周年之际,中央军委下达命令,第七军和第一高级步校的建制取消。七月剧社也随之宣告结束,光荣完成了党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1949年7月,七月剧社在向大西南进军前,武芝芳、卜庆升、杜天文、白羽四同志高兴地合影于临汾

  1950年2月,七月剧社的冯如秀、白羽、杨荫基、柴绍四同志合影于成都西郊

剧团撤销恢复始末

  1948年秋,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像黄河水一样,一泻千里,势不可挡,七月剧社一、二队的同志迅速结束土改,整装待命,迎接全国解放。一队的部分同志和没有参加土改的小社员,驻扎在离兴县城五里路的村庄。

  那是1948年9月的一天,大家正在村里半山坡的场院排练,忽然沟底蔚汾河滩有几个人骑着骡子,从村西走来。众人认为:这是从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所在地北坡村来的。正当大家猜想不知道是哪位首长光临时,从远处模糊看见,是分局宣传科长、前七月剧社老团长叶石同志。只见他进来后,低头不语,脸色阴沉。忽然吹哨集合开会,大家觉得气氛有些不对,正在纳闷之际。叶团长开口了:“给大家宣布一件事情,晋绥分局决定:七月剧社撤销,一队随军北上工作,参加解放绥包战役;二队回兴县,另有任务。”这一个消息如晴天霹雳般,让大家一时难以接受,会场顿时变得雅雀无声。叶团长也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宣布完命令,骑上骡子就走了。众人情绪激动,议论纷纷,满腹委屈。不过大家也理解上级的命令。眼下,正在迎接全国大解放,一个个城市得到解放,但是缺干部。于是分局领导决定,把在剧社经过多年培养的干部们,分配出去接管城市工作,这也是革命的需要,形势发展的需要。此刻,叶团长的心里是最不舒服的,因为这个命令要他亲自宣布。想想七月剧社成立以来,踏遍了晋绥乃至陕甘宁边区的山山水水,历尽艰辛,执行着毛主席的文艺路线,运用文艺作为武器,在抗击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建设边区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现在宣布解散,他是含着眼泪宣布这一决定的。

  剧社建制撤销,但是原班人马未动,服装、道具、乐器等演出用的一切物品均随队携带。同志们虽一时心情激动,思想上想不通,但是由于长期养成的下级服从上级的组织观念很强,大家坚决服从命令,积极投入新的征程。

  直到解放绥包的战役停下来为止。白紫池、沈以带的支前队40人随晋绥军区司令部从和林、凉城先来了丰镇。平津解放后,万一去北京补充了治川、潘慧、齐致远等一批学生,并从八纵队调来王树贵等一班人,还有丰镇参加的江海、刘文元、赵肯堂等共百余人。1949年1月,李井泉同志批准恢复了七月剧社建制,把郭沫林、孔庆华从绥蒙训练大队调回来充实了领导。内部分两个队活动。一队演历史剧、传统剧,二队演新戏。除在丰镇给司令部直属部队和丰镇党政机关及群众演出外,二队还去集宁慰问演出过一次。当演到《刘胡兰》最后一场,胡兰子走上铡刀旁英勇就义时,工人们看的入了神,有的人竟摩拳擦掌想上台去打演大胡子的张加毅,忘了自己是看戏。4月中旬,李井泉率领司令部及全体直属部队回到兴县,七月剧社住在蔡家崖东面的胡家沟。休息两三天后,就在北坡的露天剧场向中共晋绥分局和晋绥军区司令部作了汇报演出。军区参谋长周士第接见了剧社全体人员。此时,分局决定七月剧社调归西北局领导。中央军委下达命令,第七军和第一高级步校的建制取消。七月剧社也随之宣告胜利结束。

  1950年春,七月剧社的武芝芳、冯如秀、张勇、康联才、鲁秀云(鲁炎)、齐秀婷等合影于华西后坝成都人民广播电台

西北艺校成立后随军南下

  1948年9月的一天,七月剧社二队参加崞县土改的全体同志,遵照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的指示,前往兴县集中待命。9月16日,晋绥分局宣传部召开边区文艺座谈会。之后一个月又召开了一次文艺座谈会,会上进一步讨论了今后文艺工作的具体步骤。贺老总与陕甘宁边区文协副主席、诗人柯仲平参加了会议。与会的还有文化界的80名同志。贺龙在会上,特别强调要加强边区文化建设,要培养文化工作干部,创办艺术学校。最后,他宣布决定成立人民艺术学校。就在这次会议之后,二队的同志们接受了参加筹建艺校的任务,并从石岭子村招待所搬到兴县西关。之后,西北人民艺术学校经中共中央西北局宣传部批准成立了。校址设在兴县(一部),并在临汾设二部。

  学校以培养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艺术干部为目的,实施“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针。学校分普通科和专修科。1949年3月7日,学校奉命搬到临汾。1949 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贺龙司令员说:“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毛主席党中央号召我们要将革命进行到底,我们南下到四川去,就是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四川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到处是一片青山绿水,有4800万勤劳勇敢的人民,物产丰富,古有天府之国称号,是一块宝地。可是现在还处在蒋介石国民党的残余势力统治下,那里的人民还在受压迫,受剥削,我们人民解放军不去,敌人就打不倒。”听了贺老总的讲话,同志们个个摩拳擦掌,纷纷表示要打到四川去,解放大西南。 1949年12月30日,是成都人民难忘的日子,70万市民走上街头热烈欢迎解放军入城,庆祝成都解放。七月剧社的原有领导骨干和演职人员,大部分都先后调到各种新的工作岗位去了。于是在郭沫林社长的建议下,制作了纪念章。到了1950年春末,贺龙同志同意南下入川的一野七军军长彭绍辉的要求,决定将七月剧社调归七军政治部领导。这样七月剧社就被接到七军。5月上旬,剧社全体人员在王兰麟参谋长的率领下,乘车到达甘肃天水市。此时的七月剧社,元老人员已经不多,调走了不少人,规模缩小了不少。但是郭沫林社长却要下决心继续扛起七月剧社的大旗。七军将泰山庙分给七月剧社做营房。剧社找人将古庙里的房子整修了一番,还养了猪,种了菜,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后来,七军政治部将起义部队二十军的京剧团和独立旅的豫剧团编入七月剧社,分成两个独立的演出队。这段时期,剧社为七军的部队上演了大量的剧

  目,受到了军干部的热烈欢迎。1952年7月,正当七月剧社建社13周年之际,中央军委下达命令,第七军和第一高级步校的建制取消。七月剧社也随之宣告胜利结束,光荣完成了党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剧社撤销后,郭沫林调任西北局《群众日报》社经理,孔庆华等人调到解放军后勤学院、兰州军区文工团、初级步兵学校工作。有的调到兰州铁路局和天水市工作,大部分艺人复员还乡。

  七月剧社历经13个春秋的光辉业绩,为晋绥边区革命文艺运动和新中国的文化事业谱写了壮丽的篇章。时过境迁,几十年过去了,老区人民依然不忘他们的“七月剧”,可见其受欢迎程度之高、影响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