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记忆 »

抗日将领二三旧事

发布日期:2015-06-02 23:42    来源:山西晚报网    作者:晋绥基金会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兴县是革命根据地晋绥边区的首府。几位离退休老干部回想起上世纪40年代在这片土地上亲历亲闻的一些往事,无限感慨。
要设身处地为老百姓想想.
    1940年“晋西事变”以后,晋西北军区司令部驻扎在兴县李家湾村,司令部院子里有一个磨坊。一天,村民李成海在磨坊里磨辣椒面,浓浓的辣椒味散到院子里,呛得警卫战士喘不上气来,他就叫李成海关上磨坊窗户,李成海不听,两人便吵起来。
     时任晋西北军区政委关向应听见吵声,跑出来一问,当即批评警卫战士:“你站在院子里还嫌呛人,难道人家在磨坊里不比你呛得更厉害?我们要设身处地为老百姓想想!”警卫战士马上承认了错误。
    晋西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后,日本侵略军实施“三光”政策,轮番“扫荡”。关向应协助贺龙老总采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把日本鬼子包围在兴县二十里铺至阳会崖一线,此处是个峡谷,两面悬崖陡峭,正好打伏击战。关向应部署战斗时,他的战马被一群突然飞起的山鸡惊了一下,踏坏了老百姓的一片庄稼。战后,关向应专程找到当地政府,请他们帮助找农作物主人,提出要赔偿损失。二十里铺村长感动地说:“八路军给我们打鬼子,保护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踩坏几亩庄稼,何需赔偿?”关向应说:“我们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损坏东西一定要赔偿,这是毛主席制定的政策,不能违反。”
困难再大,也不能让老百姓受委屈
    1942年春,贺龙利用战争间隙,到兴县石岭则村访问烈军属,得知军属李锦珺一家三代住在一孔窑洞中,其中有李锦珺的父母亲、妻子、女儿,还有弟媳。贺龙非常吃惊:“这可是今古奇观!大伯和弟媳咋能住在一孔窑洞中?”村干部解释:“没办法,现在是困难时期,老百姓自主并居,腾出窑洞让八路军战士居住。”贺龙说:“不行。困难再大,老百姓再自愿,也不能让他们受这样的委屈。”他指示后勤部长陈希云,在大生产运动中,帮助李锦珺修了一孔窑洞,解决了他一家三代同住一起的难题。
不该用老百姓的血汗钱修大舞台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晋绥边区政府决定召开庆祝大会,拨出专款,在兴县东关修建一座既能开大会又能唱大戏的大舞台。当时,贺龙在前方指挥打仗,不知此事。
     后来知道,为修建大舞台,晋绥行署筹集了240石小米(合七八万斤),非常生气。他说:“抗日战争刚结束,战后满目疮痍,百废待兴,老百姓仍然饿肚子,你们咋舍得用七八万斤小米修舞台?要知道这些小米能救多少人的命!”
     中共晋绥分局负责人李井泉和晋绥边区行政公署代主任武新宇接受贺老总批评,分别在晋绥边区召开的高干会议上深刻检讨。贺龙也主动承担责任,他说:“我们事前没有预防到胜利出现的骄傲,犯下一个很大的错误,实在不应该用老百姓的血汗钱修建大舞台啊!”     (原载于山西日报网 2011年6月16日)